怎样用自性弥陀念佛

如题所述

圆顿教的明心见性就是用自性念阿弥陀佛。

佛的十个佛通号中,第一个是“如来”,详细说明就是从“如”而现“来”,指万法从“心”而“生”。
在开悟的《楞严经》中给出了佛之知见的“一心三藏”大法;说明我们每个众生,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三个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比喻,我们的记忆就是空如来藏功能,我们今生的所见所闻记忆在哪里?不是在人的身体中,不是在脑细胞中,就是在我们本自不生不灭的“空如来藏”中,为什么说空呢,因为它是无形无相的,却能装尽我们生生世世的所有记忆和因缘果报。所以在佛教的神通中,有个叫“宿命通”,就是我们可以回忆起过去的生生世世所经历的事情。这个空性的如来藏又称如来的“如”,又称真空性,又称本我,真我,真如心等等。

不空如来藏指有心而生的世间万法万事万物,一切有形有相的,包括宇宙虚空,都在不空之中,所以称不空如来藏。比喻我们的记忆内容,图像,音声,味道,感觉,情绪等等,就称不空如来藏

空不空如来藏,因为我们的所记忆的东西是不空的,但却记进了空性的空如来藏之中,即空如来藏里面当下就是有不空的东西在,即称空不空。

比喻我们现在看一下天空,看到广阔的蓝天,白云朵朵,小鸟飞翔,然后闭眼回忆;
1,我们的脑袋需要腾出空间存放这么大的图案吗?
显然不需要,我们的脑袋哪里有这么大的空间腾出来呢?
即是指,我们回忆的图案,画面,音声,觉知是没有空间大少的,没有重量的,是虚幻的,当下就是空不空;你说它有,它不占空间,就是没有,就是空的意思;你说它没有,它却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所以不空,合起来就是空不空。

2.我们回忆的地方和记忆场所是同一个地方,还是不同。
因为我们若修得灵魂出体,或死后换个身体,当下也能够记忆,回忆,想象,所以,我们记忆场所和回忆场所是同一个地方,即指“隐现”。比喻我们拿一张白纸,白纸当下没有东西在上面,当我们把纸拿到火光上方时,见到在火光之下能从白纸上面显现了一幅山河大地的画,把纸拿离火光,画又消失了,这就是“隐现”,是当下当处的发生。

所以,一心三藏就是说明,每一件事物,当下就是三个如来藏具足,你看到一片叶子,这片叶子怎么来啊?
这叶子就是指不空如来藏,它从空如来藏中显现的,而且是当下隐现的方式显示,它也是空不空如来藏,所以禅宗就有这样的开示:“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从如而来,即见如来,就是《金刚经》中的,若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见相的同时见到非相,不是说若见非相之时,要看清楚。在《法华经》中称:如是本末究竟,有本和末才究竟,明末从本来,末示本,本以末现,就是本末究竟。禅宗还说“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就是指这个如来,这个一心三藏。

那么阿弥陀佛,阿就是代表如来的如字,指空如来藏;弥陀就是指如来的来字,指不空如来藏。
阿弥陀佛就是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就是如来,就是《心经》中的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个空是空性的空,指空如来藏,不是虚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的空。

会相归性称见性,在性见相称明心,现在讲一讲,如何会相归性,因为会相归性就是指念阿弥陀的啊,性是自性,空性的意思。因为不空如来藏指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不空如来藏就是我们身体以及身体之外的一切环境,万法,都是我们本自一体的显现,所以,它的意思是叫我们离对立,入不二法门,怎么个不二法呢!就是“一体无差别离对立”,入这样的态度去待人处事,一直做到我们具有强烈对立心态的潜意识改变过来。入无对立,这就是不二。为什么要说菩萨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体就是因为不空如来藏告诉我们,宇宙万物万法本自与我们一体无差别,就是同体大悲;为什么说无缘大慈呢,因为不空如来藏所现的一切因缘果报,都是我们自己一体,所以无缘大慈。

佛的十个通号是:如来,善势,世间解,正遍知,应供,佛世尊,调御丈夫,天人师,无上士,明行足。
其实,上面已经解析了如来,善势,世间解,正遍知的意思了,正遍知和会相归性是比喻,比喻,比喻我们看到电风扇,电饭煲,电视机,电脑,电动车,是不是各个物件,各个相,各有各的功能和形象。看到这些“相”能够知道他们都是靠电而转化其他形式的,就是会相归性,知道什么在推动这些相在动,在展现功能。在性见相,就是明白电可以转化,转换成任何更多形态的表现方式,更甚可以做到了。

那么接下来的“应供”和“世尊”是指佛性,我们要借助一切相,包括我们的人身,去成就的自性,就是这个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付出,好比我们的心脏,随时随地的供血到全身,这就是“应供”,我们要成就这样的心性来应供整个不空如来藏代表的法界,一切一切,万事万物。把“世尊”这个词语倒过来看就是“尊世”,普十方世都要尊重,为什么啊,一体无差别离对立啊,不空如来藏中一切是不离自我啊,所以要应供,要尊世啊。

能够这样的明心见性去做,凡事会相归性,在性现相的应供,尊世,无论是举手投足,行住坐卧,吃喝玩乐之时,也是在念佛,就是圆顿大法的一修一切修,从性起修,所修即性。

可能我说得还不够清晰,打的比喻还不够深刻,当然,还有大师大德可以帮我为楼主解惑。
http://www.tudou.com/listplay/vTLlczVbhsY/S8_ELOfPg6Q.html
印广法师,过五关斩六将当下证菩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5
自性弥陀,其实这四个字代表了极高的境界,在禅宗中意味着开悟,在藏密意味着大圆满。

这是什么一种境界?我自己没有体会到的境界不敢瞎说妄言,引用典籍中的一般性的解释,自性弥陀就是念佛中念念都融入自性中去,怎么样才能做到呢?经文中中说要谨慎地持守戒律、念念相继、都摄六根。

我对经文的理解是“持守戒律”是念佛的基础,“念念相继”是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是念佛的作用,“往生”是念佛的不共果,“自性弥陀”是包括念佛在内的所有法门的共果。

持守戒律、念念相继、都摄六根。这三个短语虽然说起来很普遍很简短,几乎念佛人都知道,但不过真要做起来,一小时很简单,但若是天天一小时坚持下来就很难的。

关于念佛的其他问题推荐净界法师关于念佛的一些开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2-24
按照《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的说法:句句消归自性
以闻性激发显现自性。口念佛号,耳听佛号,句句念清楚,听清楚,但是不思虑,不起念。这样念,可以做到心中无生灭,佛号连绵不断。能闻的是根性,所念的是自性,净念相继,自然自性显现。
第3个回答  2014-02-24
自性就是佛性,也叫众生真心本来面目。自性念佛其实就是实相念佛,念也是佛,不念也是佛,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说到底要参透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这是最难的,好好听一听印广法师讲的《佛说阿弥陀经》就明白了,网上有视频,共有十几讲。
第4个回答  2014-02-24
我们每个人念佛,其实都是自性弥陀在念。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