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经»中25种茶具的名称是什么?

唐代«茶经»中25种茶具的名称是什么?

我国的茶具,自唐代开始发展很快。中唐时,不但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究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这在唐·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有详尽记述。本世纪80年代后期,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唐代宫廷茶具,与陆羽记述的民间茶具相映生辉,又使国人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但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致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未曾见到过的。有关唐代宫廷茶具,下面已分件专述。这里,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开列的28种茶具,按器具名称、规格、造型和用途,分别简述如下:

风炉和灰承:
风炉,形如古鼎,有三足两耳。“厚三分,缘阔九分,令六分虚中”,炉内有床放置炭火。炉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风。上有三个支架(格),用来承接煎茶的□。炉底有一个洞口,用以通风出灰,其下有一只铁制的灰承,用于承接炭灰。
风炉的三个足上,均铸有古文字注脚: 一足上铸有“圣唐灭胡明年铸”。一般认为“圣唐灭胡”,是指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讨“安史之乱”之际,而这一年的“明年”,当指公元764年,这里说的是制造该风炉的年代。一足上铸有“坎上巽下离于中”。按《杂卦》之解,说的是风在下,以兴火;火在上,以助烹,也就是说,煮茶的水放在上面□内,风从炉底洞口吹入,火在炉腔中燃烧,说的是煎水烹茶的基本原理。一足上铸有“体均五行去百疾”。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此句结合人的腑脏器官,运用生克乘侮理论,说饮茶能使五脏调和,百病消散,指明了茶的药理功能。
而炉腹三个窗孔之上,又分别铸有“伊公”、“羹陆” 和“氏茶”字样,连起来读成“伊公羹,陆氏茶”。“伊公”指的是商朝初期贤相伊尹,“陆氏”当指陆羽本人。《辞海》引《韩诗外传》曰:“伊尹……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这是用鼎作为烹饪器具的最早记录,而陆羽是历史上用鼎煮茶的首创者,所以,长期以来,有“伊尹用鼎煮羹,陆羽用鼎煮茶”之说,一羹一茶,两人都是首创者。由此可见,陆羽首创铁铸风炉,在中国茶具史上,也可算是一大创造。(风炉:用以生火煮水。 灰承:用以承灰用。)

筥:
筥,以竹织之,高一尺二寸,径阔七寸。或用藤,作木楦,如筥形织之。六出圆眼。其底盖若莉箧口铄之。(筥:用以采茶之茶笼。)

炭檛:
炭檛,以铁六棱制之。长一尺,锐上丰中。执细头,系一小碾,以饰檛也。若今之河陇军人木吾也。或作锤,或作斧,随其便也。(炭檛:用以敲碎炭。)

火筴:
火筴,一名箸,若常用者,圆直,一尺三寸。顶平截,无葱薹勾[钅巢]之属。以铁或熟铜制之。(火荚:用以夹炭入风炉。)

鍑(音辅,或作釜):
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模土而外模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令正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鍑:用以煮水。)

交床:
交床,以十字交之,剜中令虚,以支鍑也。(交床:用以固定鍑于风炉之上。)

夹:
夹,以小青竹为之,长一尺二寸。令一寸有节,节以上剖之,以炙茶也。彼竹之筱,津润于火,假其香洁以益茶味。恐非林谷间莫之致。或用精铁、熟铜之类,取其久也。(夹:用以夹茶饼灸茶。)

纸囊:
纸囊,以剡藤纸白厚者夹缝之,以贮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纸囊:用以贮存灸热过的茶。)

碾和拂未:
碾,以橘木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内圆而外方。内圆,备于运行也;外方,制其倾危也。内容堕而外无余木。堕形如车轮,不辐而轴焉。长九寸,阔一寸七分。堕径三寸八分,中厚一寸,边厚半寸。轴中方而执圆。其拂未以鸟羽制之。(碾:用以碾茶。拂末:用来清掸茶末。)

罗和合:
罗末以合盖贮之,以则置合中。用巨竹剖而屈之,以纱绢衣之。其合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高三寸,盖一寸,底二才,口径四寸。(罗:用以罗筛茶。合:用以合贮茶。)

则:
则,以海贝、蜗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则者,量也、准也、度也。凡煮水一升,用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之,嗜浓者增之,故云则也。(则:用以杓量茶末。)

水方:
水方,以椆木、槐、楸、梓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水方:用以贮生水。)

漉水囊:
漉水囊,若常用者。其格以生铜铸之,以备水湿,无有苔秽腥涩之意;以熟铜苔秽;铁腥涩也。林栖谷隐者,或用之竹木。木与竹非持久涉远之具,故用之生铜。其囊织青竹以卷之,裁碧缣以缝之,细翠钿以缀之,又作绿油囊以贮之。圆径五寸,柄一寸五分。(漉水囊:用以滤水。)

瓢:
瓢,一曰牺杓,剖瓠为之,或刊木为之。晋舍人杜毓《荈赋》云:「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胚薄、柄短。永嘉中,余姚人虞洪,入瀑布山采茗,遇一道士云:「吾,丹丘生,祈子他日瓯牺之余,乞相遗也」。牺,木杓也。今常用,以梨木为之。(瓢:用以杓水。)

竹筴:
竹筴,或以桃、柳、蒲葵木为之,或以柿心木为之。长一尺,银裹两头。(竹筴:煮水时用以环激汤心以发茶性。)

鹾簋:
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缶。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鹾簋:用以贮盐花。)

熟盂:
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砂。受二升。(熟盂:用以贮熟水,止沸育华之用。)

碗:
碗,越州上,鼎州、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琉《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以下。越州瓷、丘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碗:用以品茗饮茶。)

畚:
畚,以白蒲卷而编之,可贮碗十枚,或用筥。其纸帊以剡纸夹缝令方,亦十之也。(畚:用以贮藏茶碗。)

札:
札,缉栟榈皮而编之,以茱萸莫木夹而缚之,或截竹束而管之,若巨笔形。(札:刷子,用以清洁器物。)

涤方:
涤方,以贮洗涤之余。用楸木合之,制如水方,受八升。(涤方:用以贮洗涤水。 )

滓方:
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处五升。(滓方:用以收集茶渣、残水。)

巾:
巾,以绝布为之。长二尺,作二枚互用之,以洁诸器。(巾:用以擦拭器物。)

具列:
具列,或作床,或作架,或纯木、纯竹而制之。或木或竹,黄黑可扃而漆者,长三尺,阔二尺,高六寸。具列者,悉敛诸器物,悉以陈列也。(具列:煮茶时陈列茶器的架子。)

都篮: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蔑,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蔑阔者经之,以单蔑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都篮:用以收藏茶器的篮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08
风炉、 灰承、 炭挝、火筴、 交床、 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水方、漉水囊、瓢、 竹夹、熟盂、鹾簋、 揭、 碗、畚、札、涤方、 滓方、具列、都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