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什么意思、用来形容什么的?

如题所述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要想拍出响声,仅凭一只手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寓意解释来看,这句话的适用范围过大,忽视时间的作用(有些事情并非是在同时发生,而是有先后顺序的),比较绝对化,是一个在事情结果并未了解透彻和清楚(对事实的调查和研究)之前的个人主观猜测和判断。

而因为是个人主观的东西,所以猜测判断所依据的衡量标准跟个人情感好恶,经验储备,知识层次,思维方式等等很多因素都有关联。

举例说明:比如上述例子里的二人打架现象,在作出正确合理的处理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打架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二人平时的行为表现等从事实出发才可以,要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出发,而不是个人的想法。

当然,一般犯有这种思维错误的人主要是一些工作经验丰富,喜欢依靠经验判断和一些比较感情化或者思想中庸化,和一些简单草率的喜欢使用所谓"辨证法"的人。

扩展资料

反义词

众志成城:

众志成城: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指万众一心,一起面对困难。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人们团结得像城堡,众口一词,连金石都可以熔化)

众擎易举:

擎:往上托。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作定语、分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出自:明·张岱《募修岳鄂王祠姆疏》:“盖众擎易举,独力难支。”(大概许多人用力容易举起,一个人就很难支撑)

一呼百应:

应:响应。一个人一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义军所至之处,出现了波澜壮阔的全国农民大起义的局面。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当前快意,一个叫再好的,奴隶的人)

近义词

孤掌难鸣:

读音 gū zhǎng nán míng ,汉语成语,释义为一个巴掌难以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出自韩非《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君主的祸患在于没有人响应,所以说:一手一拍,虽然没有声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个巴掌拍不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众志成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众擎易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呼百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孤掌难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13

意思是一件事情发生,双方都是有责任的。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要想拍出响声,仅凭一只手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在日常语境中,“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对争斗起因的心理分析,包含主观态度,于是,就意存褒贬了。“一个巴掌拍不响”表明,一切猜忌、矛盾、冲突乃至怨恨,都有两方争强任性的原因。“怨释于两悔,衅成于两愤。”

怨恨消解于双方的悔悟,争斗起源于双方的愤懑。各不相让,争斗不息。让得祥,争得殃,民谚提醒人们:为人处世,要自守自律,息事宁人;切莫逞强好勇,争斗不休,人人都应当为和谐境界的营造,奉献心力。

扩展资料:

民谚“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对逞强好斗的否定,语含贬义。但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只是为了表达一种物理物情。譬如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之所以响了,是因为对方的回应。

“一个巴掌拍不响”,偶尔也被用于另一种意思:欲成事功,要借周边的助力,独力奋斗,成就艰难。这正是民谚在引述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多义多姿的现象,这也正是民谚的奇妙所在。

此外与一个巴掌拍不响常用的歇后语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用来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出自《韩非子·功名》:“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元·宫大用《严子陵垂钓七里滩》第三折:“虽然你心明圣;若不是云台上英雄并力;你独自个孤掌难鸣。”

用于势力单薄;办不成事。可作谓语、定语。和“孤立无援”;都含有“力量单薄;处境困难”的意思。但~强调“难以成事”;“孤立无援”强调“得不到援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个巴掌拍不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5
这话有点贬义的,比如说你跟你一个同学闹矛盾,吵架了,打架了,被老师逮到,你申辩,是他先找茬的。老师就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意思就是俩人都有责任!就这么个意思,哈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