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牌名的来源?

如题所述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
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
《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
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
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
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
》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
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词牌名的来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
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
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
代号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3
词牌名的来源标签:词牌 名字 词 来源 文化 词是合乐的诗体。刘熙载[艺概]说:“词曲本不相离,惟词以文言,曲以声言耳。”“其实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也。”词作者初依曲谱填词,曲名就是词牌名。也偶有部分先作词后谱曲的。唐宋词牌的来源大概有这么几方面: 1、来自民间曲子。 2、来自边地或者域外。 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国家乐府机构。 4、创自乐工歌妓。 5、词人自度曲。 6、摘自大曲、法曲。此外还有少数来自琴曲、佛教道教音乐曲调等。其中1和2为词牌的主要来源。至于词牌名的由来,据近人詹安泰[词学论稿],大约有下列各种: 1、以词中所咏的事物为词牌名。如[醉公子]咏公子醉、[采莲子]咏采莲等。 2、以词中的情意为词牌名的。如[长相思]写久别之情,[更漏子]写夜长难眠等。唐五代词多咏词牌名的本意,1、2类多是这种情况。 3、以词中之字句为词牌名。或用起句,如[章台柳]等;或者用末句,如吕岩的[梧桐影]等;或者摘句中的字,如毛文锡的[纱窗恨]等。 4、以句举词,因而名牌。此类的词牌是把旧有的词牌改成新的名字。如后人把苏东坡的[念奴娇]改名为[大江东去],把晁补之的[摸鱼儿]改名为[买陂塘]等。 5、以全篇的字数为词牌名。如[十六字令]、[百字令]。 6、以篇中各句的字数为词牌名的。如[三字令]。 7、以句法名词牌的。如[字字双]以句句都有双字“斑复斑”、“山复山”等。 8、取古人诗语为词牌的。此列非常多。如[蝶恋花]取梁元帝“翻蛱蝶恋花情”、[满庭芳]取柳宗元的“满庭芳芳草积”等。 9、以非所咏的事物为词牌的。此类是随所触发的事物来命名的,词的内容不必和词牌名相应。如唐明皇从潞州回到京师,夜半举兵杀了韦后,民间就制作了[夜半乐]、[还京乐]二曲;宋教坊家人买盐,在纸角中得到一个曲谱,翻成了曲调,于是命名为[双调盐角儿令]。 10、以地名作词牌名。如[氐州第一]、[石州慢]、[扬州慢]、[荆州亭]等。 11、以人名为词牌名。如[念奴娇]、[河满子]等。词牌名的来源,大略是这样。清人毛先舒的[填词名解]、汪汲的[词名集解]说的比较多。但是其中穿凿附会的比较多,因此不必过信他们的说法。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11
词牌的分类: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