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蜕变现象,其产生既有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世界各国都存在。提倡反腐倡廉,既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加强道德建设。 【关键词】国家公职人员 道德修养 反腐倡廉 在现代社会中,腐败一般是指权力的腐败,从狭义上讲,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力蜕变现象。①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就存在,它不是今天才有的;腐败在当今世界各国都存在,也不是中国所独有的。腐败的产生既有主体因素、客体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提倡反腐倡廉,既要加强法制建设,又要加强道德建设,这里仅从腐败产生的主体因素出发,分析腐败形成的思想根源,探讨道德修养对提高国家公职人员在反腐倡廉中的自律能力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腐败产生的思想根源 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外来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迅速传入中国,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某些腐朽思想文化也乘机而入。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念、社会意识相互激荡,使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明显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拜金主义是引发钱权交易、行贿受贿、贪赃枉法等丑恶现象的思想根源,有些国家公职人员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成为金钱的俘虏;享乐主义致使少数国家公职人员向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最终走向犯罪的道路;当个人主义恶性膨胀时,手握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就会以权谋私,成为人民的罪人。 封建主义腐朽思想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在我国,封建社会已经退出社会历史舞台,但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仍然存在。官本位、特权意识、滥用权力、宗法制度、裙带关系、徇私枉法等封建社会所固有的现象,在今天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仍然根深蒂固,成为滋生腐败的历史原因。在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有的国家公职人员认为权力可以带来地位、荣誉、金钱,在尚未掌权时,千方百计追逐权力,在掌握实权时,则大搞以权谋私;在宗法制度、裙带关系的影响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父尊子显,夫荣妻贵,这种思想在某些国家公职人员身上仍然存在。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滋生腐败思想的土壤。从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看,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由的、竞争的和利益型的经济,它以市场行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直接目的。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一旦进入政治生活,就会变成从政的潜规则,金钱、权力、美色都可能成为等价交换的筹码,导致出现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腐败行为的发生;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会使一些人用不正当竞争手段牟取私利(请客送礼、行贿受贿),催生了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个人主义思想;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诱发见利忘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使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片面追求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短期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 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变异,心理失衡,是一些国家公职人员蜕变为腐败分子的内在原因。理想信念对人生的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从主观上说,放松世界观的改造,背弃理想信念,思想蜕化变质,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目标,迷失了这个目标,就必然会走上邪路。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而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仍在发展,这使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在思想上产生迷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最终由政治上的蜕化变质而导致经济上的贪得无厌和生活上的腐化堕落。 道德修养在反腐倡廉中的重要意义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活动。②道德修养能鼓舞个体不断地超越自我,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一种自律能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我国的经济还不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在权力、金钱和美色具有强大诱惑力的情况下,要求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加强道德修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主体因素是腐败发生的基础原因,假如国家公职人员本身不好利、不好色、不贪婪,没有以权谋私之念,能有一种自律能力,一身正气,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那么,无论他置身于何种环境中,都能挡住金钱、美色的诱惑。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突出地强调了“进一步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因此,加强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反腐倡廉能力的途径 学思并重。道德修养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学习和掌握各种道德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对各种所学的道德知识和人生哲理予以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培养趋善避恶的道德意向和情感,从而择善而为。道德修养的过程不仅是掌握道德知识的过程,也是同各种落后、错误的道德观念做斗争的过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由于种种原因,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都会受落后、错误、腐朽道德思想的影响,这就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在掌握正确道德知识的同时,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不文过饰非,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解剖自己,不断抵制和消除各种诱惑的侵蚀,保持清醒的头脑。 慎独。“慎独”作为修养方法,就是在无人知晓、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因为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从当前一些腐败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些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慎独的精神,在生邪念办坏事的时候,往往心存侥幸,总以为别人看不见、看不透。古人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个人只要心存侥幸,错误思想就得不到及时克服,错误行为就得不到及时纠正,失去了自我管束的自觉性,就难免走向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省察克治。省察,就是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克治,便是克服和整治,即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念头和习惯。省察克治构成了道德修养的认识前提,它是道德主体自觉地弃恶从善的一种愿望,离开了这个愿望,道德修养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一方法是从“抑恶”的角度提出并用于改变“恶”的品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在掌握道德知识的同时,应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解剖自己,经常打扫和清洁自己身上的不良念头和习惯,不断抵制和消除各种诱惑的侵蚀,保持良好的品行。 积善成德。所谓“积善”,就是积累善行,使之连成一体,巩固强化,逐渐凝结成优良的品德。一个人的善行和善德的幼芽,需要精心地保持、培植和发扬,使其不断积累壮大,由一时的善行变成长久稳固的善德,由小善变成大善,由小德变成大德。这一修养方法与“省察克治”重在改过迁善不同,它着眼于“善”的培养。国家公职人员按照这种方法来修养,既可以长养其善德或美德,又可以防止其德性的退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不是一夜之间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③ 知行统一。要使道德修养达到目标,功夫全在“行”上。由于道德修养的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过程,无论是开展自我批评,还是努力做到“慎独”,都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自觉性是道德修养的关键环节。因此,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理论上,而最终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在道德修养中得到锻炼。只有建立在自觉性的基础之上,国家公职人员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利用各种机会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反腐倡廉的自律能力。 加强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修养,可以提高国家公职人员在反腐倡廉中的自律能力,但在反腐败斗争中,还要依法施以惩处,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作者王杰康,单位:红河学院社会科学部) 注释 ①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新时期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程》,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7年,第8页。 ②罗国杰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01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1年,第55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