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怎么理解啊?

如题所述

1、原句: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释义: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使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3、出处:《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4、名句: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译文: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释义:子贡问交友的道理。孔子说:“朋友有过失,要尽心尽力劝告他,并引导他向善。朋友要使不接受劝导就算了,不要再自讨没趣了。”
今义:劝善规过,是朋友的道义责任,所以“益友”才能与“良师”相提并论。可是在朋友听不进逆耳的忠言时,也只有闭嘴大吉了。不然,就会大伤感情,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开豁的心胸,理性的判断,极力的忍耐,是接受忠告的必要条件.
【评析】
在人伦关系中,“朋友”一伦是最松驰的一种。朋友之间讲求一个“信”字,这是维系双方关系的纽带。但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所以清末志士谭嗣同就认为朋友一伦最值得称赞,他甚至主张用朋友一伦改造其他四伦。其实,孔子这里所讲的,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