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服装材料

服装材料的概念是啥?

服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衣、食、住、行"中,它排在首位,可见其重要性。何谓服装?狭义地说,服装就是单指穿在身上的衣服、裤子、裙子等等;广义地说,服装就是包覆人体各个部位的物质,也包括各种装饰品。这样,我们可以给服装材料下一个定义: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不仅指制作衣服的材料,还包括制作其他配件所用的材料。   那么,究竟服装材料具体指的是什么东西呢?远古时代,纺织技术尚未发明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以兽皮、树叶、羽毛作为他们的衣服面料,以石头、贝壳作为服饰配件。到了当代,随着纺织科技的发展,我们不但能把棉花、蚕丝、羊毛纺织成面料,还合成了大自然中没有的化学纤维,织成了各种性能优良的面料。对于服装设计师来说,服装材料还远不止这些。在他们眼里,可以豪不夸张地说:凡事皆为服装材料。只要翻翻这些年来的服装杂志,就不难发现,不管是前卫的或不前卫的国内外设计师们几乎把所能想像得出的一切都搬到了模特身上:塑料、纸、木头、钢片等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服装面料已不光是纺和织的问题,各式各样高科技面料不断涌现。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应该了解各个相关领域里的材料,才能为自已找到更多表达设计观念的材料。  服装材料有哪些基本性能?  一般来说,服装材料主要以下的基本性能:  1.吸湿性能。吸湿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良好的吸湿性能可以使人穿着时感到舒适,及时吸附人体排出的汗液,调节体温。从服装材料的组织结构来看,针织材料比梭织材料的吸湿性能好,其中经编针织为最佳。在实际使用时,外衣材料的吸湿性应比内衣材料的吸湿性差。  2.保温性能。保温性是服装材料必备的基本性能之一。纺织纤维中所含的静止空气越多,保温性能就越强。比如,毛线比棉线更蓬松,保温性就更好。质地疏松的织物比质地紧密的织物保温性强,例如:粗纺呢绒的保温性比精纺呢绒强。此外,天然纤维比化学纤维的保温性好。  3.弹性和强度。弹性是指服装材料受挤压变形后恢复原状的能力。通常,天然纤维的弹性较好,但恢复原状的能力也较弱。合成纤维,尤其是涤纶,其恢复原状的能力很强,制成的服装更为挺括。强度是指使用时的坚牢程度。一般来说,合成纤维的强度要比天然纤维的强度大得多,不易破损。  4.透气性能。透气性能是调节人体舒适感的性能,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透气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材料组织的密度、厚度及其表面形状,选用时,应根据设计意图,慎重挑选。  5.柔软性能。服装材料的柔软性能是指材料的柔和程度,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有一定影响。柔软性能与纤维的粗细,质地的软硬直接有关。选用的材料越柔软,制成的服装穿起来也越舒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第2个回答  2013-10-20
服装的设计、加工、使用、维护和储存等多角度出发,系统介绍了决定服装材料有关性能的纤维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后整理的种类、特点和服装适用性。同时,还介绍了常用服装面料的品种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毛皮和皮革的种类和性能特点以及服装衬料、里料、絮料、垫料和扣紧材料等服装辅料的种类、性能和选用方法;还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新材料以及有关服装的维护和保养的知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10-11
1.公定回潮率:同一纤维吸湿量不同时,物理机械性能、尺寸和重量都会有所不同。因
此需要对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回潮率规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公定回潮率。常见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在相对湿度65%±2%、温度20℃±2℃的条件下)
2.热定型:主要针对合纤及其混纺织物,将织物经高温加热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
冷却的过程。目的是保持织物尺寸稳定。
3.丝光处理:通常指棉、麻织物在一定张力下,用浓碱溶液处理的加工过程。经过丝光
处理的棉、麻织物强力、柔软性、光泽、可染性、吸水性等都会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4.织物热湿舒适性:织物隔热性、透气性、吸湿性、透湿性、透水性、保水性、润湿
性等统称为热湿舒适性。
5.织物悬垂性:当支撑物处于静止状态时,织物由于重力的作用,在自然悬垂状态下呈
波浪屈曲的特性。
6.织物风格:指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对织物所作出的综合评价。包括织物的触觉风格
(软与硬、厚与薄、光滑与粗糙、弹性好坏等)和视觉风格(肌理、颜色、图案、光泽等)。
7.涂层整理:在织物表面的单面或双面均匀的涂上一薄层(或多层)具有不同功能的高
分子化合物等涂层剂,从而得到不同色彩的外观或特殊功能的产品。
8.织物成衣加工性能:指面料在服装加工中形成优良的服装外观的难易程度。它是织
物的多种物理力学性能在服装加工中的综合表现。
9.特克斯(特数,线密度):特克斯数采用公制的重量和长度单位,是国际通用和推
荐的细度指标,旧称号数,指1000m长的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10.经组织点:在经纬纱相交处,凡经纱浮于纬纱之上称为经组织点。
11.梭织物:指以经纬两系统的纱线按一定的规律相互交织而成的织物。
12.色织物:指纱线染色后而织成的各种条、格及小提花织物。
13.灯芯绒:纬起绒织物,又称条绒,采用纬起毛组织制织而成。灯芯绒制织时,每六根纬纱中有两根地纬与经纱交织而成地纹,其余四根绒纬均供割绒之用。绒纬与地经构成的纬组织点,浮出布面较长,经过割绒机割绒、刷毛和染整工序以后,即成耸立的绒条。
14.毛型织物:全毛织物和以毛型化学纤维纯纺或与毛混纺织成的织物的统称。毛型化学纤维的长度、细度、卷曲度等方面均与毛纤维相接近,一般细度为3.3~5.5 dtex,长度为64~114 cm,织物具有毛型感。常用的毛型化学纤维有涤纶、腈纶、粘胶、Lyocell等短纤维。
15.旦数:又称纤度,是指9000m长的纱线在指定回潮率时的重量克数。 通常用来表示化学纤维和长丝的粗细。。
16.针织物:用一组或多组纱线通过线圈相互串套的方法勾连成片的织物。按生产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类。
17.纯纺织物:指织物的经纬纱线是由单一的原料构成。
18.公制支数:在公定回潮率时,1g重的纱线所具有的长度(m)。
19.裘皮:鞣制后的动物毛皮。
20.完全组织: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在织物中重复出现为一个组成单元时,该组成单元称为一个组织循环或一个完全组织。
21.交织物:指织物经纱和纬纱原料不同,或者经纬纱中一组为长丝纱、一组为短纤维纱,交织而成的织物。
22.机织物:用两组纱线(经纱和纬纱)在织机上按照一定规律相互垂直交织成的片状纺织品。
23.非织造布:以纺织纤维为原料经过粘合、熔合或其他化学、机械方法加工而成的薄片或毛毡状制品。
24.纤维:自然界中细长的物体很多,通常把长度比直径(直径在几微米或几十微米)大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统称为纤维。
25.纺织用纤维:通常又细又长,而且具有一定强度、韧性和可纺性,在机械性能、细度和长度、弹性和可塑性、隔热性、吸湿性、化学稳定性等方面均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26.化学纤维: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聚物为原料,经特定的加工制成。
27.再生纤维:以天然高聚物(如木材、棉短绒、牛奶、花生、大豆等)为原料,经纺丝加工制成。
28.合成纤维:以石油、煤和天然气等材料中的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人工合成得到高聚物,再经纺丝制成。
29.结晶区:服用纤维中大分子的排列,在某些部位排列较为整齐,形成结晶结构(晶区)另一些排列不整齐的部位称为非晶区(无定形区)。
30. 结晶度:结晶结构部分的体积占纤维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结晶度。
31. 取向度:纤维中大分子按纤维轴向排列的一致程度称为取向度。
32.纤维的体积质量:是指单位体积纤维的重量,常用g/cm3或mg/mm3来表示。它决定于纤维本身的结构,如纤维长链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晶度等特征。
33.纤维的力学性能:纤维在拉伸、弯曲、扭转、摩擦力、压缩、剪切等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变形的性能称为力学性能。
34.拉伸变形:在服装加工和使用中,纤维主要受到沿着轴向(即长度方向)的外力(称拉伸力)作用,在拉伸外力作用下,纤维的伸长称为拉伸变形。
35.绝对强力:纤维受拉伸而断裂所需的力称为绝对强力。单位为牛顿或厘牛顿。 36.断裂伸长(绝对伸长):纤维被拉伸到断裂时,所产生的伸长值称为断裂伸长,也称绝对伸长。绝对伸长与原来长度的百分比即为断裂伸长率。
37.蠕变:纤维在一个大小不变的拉伸外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蠕变。(松弛:纤维伸长长度不变,力的大小逐渐减小)
38.弹性回复率:在所有伸长变形中(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可回复部分(急弹性变形和缓弹性变形)所占的比例,称为弹性回复率。
39.疲劳:纤维因蠕变也会逐渐损伤,以致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
40.比热容:质量为1g的材料温度变化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该材料的比热容,度量单位J/(g.°c)。
41.传导散热: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的一种接触散热方式称为传导散热,简称导热。
42导热系数:是指厚度为1m的材料上下两表面间温度差为1°c时,1s内通过1m2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瓦数,单位 W/(M.°c)
43.纤维的热收缩:是指在温度增加时,由于纤维内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而产生的纤维收缩现象。
43.热塑性:合成纤维或其织物受热到玻璃化温度以上时,纤维内部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小,纤维的变形能力将增大。如果再加一定张力,强迫纤维变形,在冷却并解除外力作用后,合成纤织物的形状就会在新的分子排列状态下稳定下来。使用中的温度只要不超过定形温度,纤维或织物的形状就不会有大的变化,合成纤维的这种性能称为热塑性。
44.耐热性:纤维材料抵抗因热而引起的破坏的性能,叫做耐热性。
45.纤维的燃烧性能 :纺织纤维是否易于燃烧及在燃烧过程中表现出的燃烧速度、熔融、收缩等现象称为纤维的燃烧性能。
46.熔孔性:在穿着过程中,织物某个局部受到或接触到温度超过熔点的火花或热体时,接触部位会形成熔孔,这种性能称为熔孔性,抵抗熔孔现象的性能称为抗熔孔性。
47.质量比电阻:电流通过单位质量的物体且其长度为单位长度时的电阻称为质量比电阻。 48.耐气候性:户外穿的服装除了受日光照射外,还会不同程度受到风雪、雨露、霉菌、昆虫、大气中各种气体和微粒的作用。纤维抵抗这类破坏作用的性能,称为耐气候性。
49.纤维的耐化学品性能:是指纤维抵抗各种化学药剂破坏的能力。。
50.碱缩:若棉织物在烧碱溶液中,并不施加张力,任其收缩,织物会变得紧密、丰厚,富有弹性,保形性好,这一过程称为碱缩。
51.缩绒性:指羊毛纤维集合体在湿热条件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下,受到机械外力的挤压揉搓而粘合成毡绒的性质。
52.混纺纱线: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混合纺成的纱线。
53.混纤纱线: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能或外观有差别的长丝纤维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纱线。 54.短纤维纱线:是用一定长度的短纤维经过各种纺纱系统把纤维捻合纺制而成的纱线。 55.长丝纱线:由单根或多根长丝组成的纱线。由单根长丝组成的长丝纱线称为单丝纱。由多根长丝组成的长丝纱线称为复丝纱。
56.精纺毛纱:以较细、较长的优质羊毛为原料,经工序复杂的精梳纺纱系统纺制而成,纱内纤维平行顺直,纱线条干均匀、光洁,纱线细度细,用于加工精纺毛织物。
57.粗纺毛纱:用精纺落毛和较粗短的羊毛为原料,用毛网直接拉条纺成纱,纱内纤维长短不匀,纤维排列不够平行顺直,结构疏松,捻度小,表面毛羽多,纱线细度粗,用于加工粗纺毛织物。
58.单纱:由单股纤维束捻合而成的纱线。
59.股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单纱捻合而成的纱线。
60.复捻多股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股线捻合而成的纱线。 61.丝光纱:经过丝光处理的棉纱线。
62.烧毛纱:经过烧毛加工的纱线。用燃烧的气体或电热烧掉纱线表面的毛羽,使纱线变得光洁的加工过程称为烧毛。
63.捻度:纱线单位长度上的捻回数称为捻度。棉纱通常10cm内的捻回数来表示捻度,而精纺毛纱通常以1m内的捻回数表示。纱线加捻的方式有z捻和s捻两种。
64.花式纱线:是指通过各种加工方法而获得的具有特殊外观、手感、结构和质地的纱线。 65.变形纱:合成纤维长丝在热、机械或喷气作用下,使伸直状态的长丝变为卷曲状的长丝称为变形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