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人很会抓蛇?

如题所述

因为印度人要谋生。就是说印度人抓蛇是因为印度人要吹笛子舞蛇。

印度恐怖的耍蛇者
尤其在印度,蛇类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视蛇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
印度有蛇庙、蛇村、蛇舞、蛇船赛,每年还有蛇节。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许多印度教徒会在蛇节那天给蛇神献上鸡蛋和牛奶作为供品。最近几年印度政府着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挖掘本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项目,而雪拉莱市因与蛇共舞了数百年,被印度人视为“蛇节”的发源地,故印度旅游部门将之列为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8月份的蛇节,雪拉莱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统统会不约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们将捕来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庙宇里“囤积”。吃过晚饭后,他们就会来到庙宇里,争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条蛇或数条蛇,步出庙宇外开始尽情狂欢,与蛇共舞。他们几乎人人手上都揣着一条蛇,有的人将蛇抱在怀里,不停地亲吻着;有的人将蛇缠绕在身上,大摇大摆地迈着方步,像是借以炫耀自己的胆大无比;有许多年轻的女性竟然把蛇系缚在肚脐间,当作美丽的“腰带”;还有一些小孩子,只穿着短裤,赤裸着的身体上倒挂着八九条红绿斑纹相间的小蛇……尽管众多人会被蛇咬伤、缠伤,但他们却引以为豪。这些人认为,被蛇咬、缠了预兆着今生今世无灾无病。

蛇船竞赛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种有关蛇的吉庆活动--蛇船竞赛,犹如我国端午节的龙舟竞赛。竞赛点岸边椰树葱郁高大,铜锣、鼓声、号子声此起彼落,一艘艘蛇形船在进行着角逐。这便是喀拉拉邦河兰慕拉、乾帕库兰、科塔雅地区传统的欧南节蛇船竞赛的盛况。赛船的船头是一个生动的蛇头,吐着红色的长舌,60米长,高昂水面14米的蛇头吐舌翘起。蛇船竞赛在当地被看作是每个村庄的大事,因此都选拔强手参赛。参赛选手身穿白色衣裤缠白头巾,手持短划桨,每艘船上还点缀着或红或黄的伞。竞赛时,选手们整齐地分坐于船的两边,按船上歌手短促高昂、节奏鲜明的号子奋力划桨。刹那时,上百艘蛇船竞逐,水花四溅,号子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如若胜利,全村人都要为他们庆功。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3%,在虔诚的印度教徒眼中,蛇并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无伤蛇之心,蛇就没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镜蛇更是财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并供它食物,命中一定会走好运。在印度许多农村都有香火缭绕的蛇庙,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为求得一男半女,对庙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顶礼膜拜。

千百年来,印度一直活跃着一群耍蛇人。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几个大小不一的篮子,一根笛子便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家当。大多数人对蛇宁可敬而远之,而印度蛇人则把它们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与毒蛇为友。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眼镜蛇、蟒蛇在他们的指挥下,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们也会用草药迅速解毒。耍蛇行业也是一种“眼球经济”,在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冲击下,古老的印度耍蛇业如今已呈现衰败的迹象。

这一有千百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在1972年后成为非法活动。印度政府为了禁止蛇皮贸易,1972年后严厉打击街头耍蛇艺人。印度政府意识到一门千年艺术即将失传。为了保护耍蛇人,政府即将推出”耍蛇人培训“计划。参加过政府培训的耍蛇艺人将正式成为国家动物园的驯兽师,被冠以“爬行动物专家”的头衔。耍蛇人将向来动物园参观的孩子们讲解野生动物的趣闻和丛林生活。此外,政府将建立“耍蛇人专线“,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眼镜王蛇
印度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著名和最致命的蛇类。例如,眼镜王蛇,以其可怕的习性和危险的毒液而闻名;网纹蟒,体长可达十余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蛇类。这两种蛇如今非常罕见,仅存于印度少数地区,人类很少能在野外遇到。另有259种蛇类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约有50种为毒蛇,有些非常危险。尽管许多人对印度蛇类的致命危险感到忧心忡忡,但它们自己也是生态系统中高度濒危的物种之一。

~~期待你的满意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5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
印度人对蛇的迷信
对印度人来说,有意或无意杀死一条蛇都是犯下弥天大罪。南方一带还会为被打死的蛇办丧事,将其遗体用绣有图案的丝绸盖上,放在檀香木劈柴上火化。
印度对蛇的崇拜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出于对蛇的尊敬,还盖起了不少宏大的庙宇。在村落附近,在神树下,在水井和水塘旁,都可以看到刻在石头上的蛇的图像。如果要溯其源,那应属阿利安以前的文化。根据印度人的宇宙起源学说,宇宙就是让在世界洋洋面上游动的舍沙蛇的无数个脑袋支起来的,守护者毗湿奴在由蛇圈起来的床上歇息,另一条名叫阿南塔的大蛇用黑青色的躯体盘绕在大地上,还有一条叫瓦苏基的厉害无比的蛇被威武严厉的破坏者湿婆经常驮在背上当神线绳。舍沙、阿南塔和瓦苏基都是长着蛇肚皮和一个或多个人头的半神半人怪物的公认蛇王。
总之,印度有关蛇的传说与神话数不胜数,对蛇有不少让你意想不到的说法。比如说,人们认为蛇代表的是永恒运动,是祖先灵魂和住家守护者的化身。出于这层原因,印度人爱在住家大门两边画上蛇的标志。正是出于守护目的,农民都爱在院子里放上几个不大的蛇类饲养箱,里面养着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眼镜蛇。碰到搬家,还得把所养的蛇都带上。同样,蛇能靠一种特殊的嗅觉认出主人,从来不咬他们。
找到的老蛇皮在印度被认为是最好的兆头,人们通常都把一小块放进钱包里,认为它能带来财富。很多印度人都相信,眼镜蛇的羽冠里藏有宝石。人们还认为,蛇掌握草药的秘密,但轻易不泄露,只对耍蛇人公开。
如果有哪个女人不生育,通常都会怪她今生或前世对蛇有过不恭之举。为了消灾,分布在印度南方和斯里兰卡北方的泰米尔人便向蛇的石像祈福。据说在马德拉斯附近有个叫拉贾赫曼迪的小地方,过去有段时间曾经有个半坍塌的白蚁巢,里面住着一条老眼镜蛇。于是一些不生育的妇女纷纷走近那座孤零零的小丘,久久地坐在白蚁巢一旁,就希望能看上一眼神蛇。眼镜蛇有时从洞里出来晒晒太阳,或者尝一口人们给它送去的鸡蛋、肉和饭团。那些有幸看到蛇的,回家的时候一个个都心花怒放,相信她们的祈祷终于让神听到,神一定会送给她们孩子。有时候,一些小女孩也跟着那些上了年纪的女人去拜谒这个朝思暮想的白蚁巢,大老早就先去求神保佑自己能顺利生子。
伊林恰雅姆村还出了一件怪事。村中一个叫奥玛娜地农妇让蛇不多不少咬过20次,有18次是眼镜蛇,两次是蝰蛇。头几次是姑娘14岁时在河里洗澡被咬。后来在家里,在去赶集的路上,在她干活的核桃加工厂,甚至在印度教寺庙里,蛇都向她发起过攻击。奥玛娜每次都不还击,从不去挑逗它们。最后一次被咬之后,她去找到当地的一个星相家,想听他说说这是怎么回事。据星相家说,这是因为奥玛娜前世曾打死过一条蛇王,“至高无上”的蛇在咽气前便咒了她,还说等来世有第21条蛇来咬她的时候,阎罗王便会骑着一头黑牛来索她的命。就从那天起,奥玛娜及其全家都不得安宁,天天都是关好门窗,家里老点着灯,每天晚上孩子们还得仔细检查房顶,堵好所有墙洞,一星期还得把屋边的小树林砍伐一遍。他们身上随时都带着棍棒,以防不测……

不过话又说回来,绝大多数印度人即便是在家里发现了蛇,从来都不会用棍棒打的,而是好说歹说试图将它们劝走。如果蛇不把人的哀求当一回事儿,人们就得求耍蛇人来帮忙了。
在印度,几乎每条街上都有耍蛇人。如果说一个旅人要想了解印度的风情,他首先被告知的那必定会是玩蛇这一行当了。耍蛇人吹着自制的葫芦形蛇笛,长时间地坐在柳条筐面前等候参观者。随着简单的音乐旋律,受过训练的蛇从筐里探出脑袋,发出可怕的咝咝声,不停地晃摆羽冠。每个耍蛇人都有一套秘不外传的对付毒蛇办法,这种职业秘密通常只传给儿子。不过话虽这么说,印度人从不认为玩蛇是一种职业,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印度北方邦有个耍蛇人聚居的村庄,按印地语该村庄名叫萨佩拉贾翁。住在这边远地方的人掌握着这门奇特而危险的手艺,村里所有的人都会摆弄蛇。年轻的女主人用铜壶往地板上浇水,一条两米长的眼镜蛇就盘在她的脚下躺着;一个上年纪的妇人边做晚饭边唠唠叨叨地从沙丽里抖出一条缠在里面的蝰蛇;当地的孩子玩的不是长毛绒玩具,而是把眼镜蛇带上床去戏耍。每一家都养有四五条,从眼镜蛇到蝮蛇,不同品种的蛇应有尽有。除了懂得训练蛇的窍门,萨佩拉贾翁村民还会捕蛇,可即使就是最老道的耍蛇人也认为捕蛇是最复杂和危险的事。为了能捕到蛇,除了有耐心,还得具备特殊的技能。村里的老人说,要想捕到蛇,既得靠运气,也得靠敏锐的直觉。如今能熟练掌握捕蛇技术的人在村里已屈指可数,捕蛇者往往都受到人们的敬重和享有崇高的地位。不过,一旦他的威信已经树立,慢慢地他也就不再带着柳条筐和蛇笛上街玩蛇了。总之,农村的这种角色都有着不少传说,并被罩上神秘的光环。据说耍蛇大师都有神送给他们的秘诀,他们像是能对蛇念咒,让它们乖乖地爬进他们的筐里。但要想找他们拜师学艺是不可能的。一般来说,萨佩拉贾翁的村民都在严守自家手艺的秘密,只要一谈到捕蛇的细节,他们往往都要改换话题。这也许是耍蛇人打小就记得吉卜林的《丛林故事》中像是男孩子毛利为获得老蟒蛇的尊重说过的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们本来就是一家嘛”。

耍蛇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但是,市场规律是不能违反的,玩蛇目前在印度已经属于快要消亡的行当。原因之一是耍蛇人的收入太低,他们现在的日平均收入才30-40卢比,刚刚够养活一家老小和蛇。除此之外,几乎所有的耍蛇人都患有严重的肺病。医生肯定地说,这种病是吹蛇笛时过分用力所致,而且在潮湿的气候下会很快加重。最后一个原因是年轻一代并不热衷于走父辈的老路,都放弃了自己的祖传家业。
所以耍蛇人都纷纷转业,在一些大城市里成立了捕蛇的公司,或者到国家机关去供职,比如说到急救站去讲捕蛇的课,因为印度是世界上中蛇毒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根据官方统计,这个国家每年被蛇咬的有25万人,其中7.5万人送掉了性命,这是死于老虎、豹子和其它猛兽的30倍。西孟加拉邦、古吉拉特邦、马哈拉施特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被蛇咬死的纪录最高。
据耍蛇人所言,最危险的蛇应该算是眼镜蛇。人一旦被眼镜蛇咬,几分钟后便发作,人变得昏昏欲睡,然后失语,意识模糊,最后因呼吸肌麻痹而导致死亡。
珊瑚蛇和栖息在东北各邦的小绿蝰也常常能致人死命。虽然对每种蛇都已研制出相应的疫苗,但往往不能及时用上。再说,在印度所有的216种蛇中毒蛇就有52种,即便是最有远见的印度人也不可能携带这么多种疫苗。所以他们也就只好听天由命,还有平时得多加小心。
今天,在印度的电话簿和报纸的广告里可以找到专门捕捉毒蛇的服务站的电话号码,许多过去的耍蛇人都成了这些服务站的在编人员。这又是为什么呢?他们还是耍蛇人,不过现在已经转为国家职工。耍蛇人暂时放下了蛇笛,改用劈开的竹节来捕蛇,然后把它们送到城外放生。不少人都抱有希望,但愿这一古老行当独特的轮回转世能给耍蛇人带来好处。但是究竟前景如何,还得有待时间来证明。

~~期待你的满意啊~~
第2个回答  2018-03-30

因为印度人要谋生。就是说印度人抓蛇是因为印度人要吹笛子舞蛇。

尤其在印度,蛇类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视蛇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

印度人它们玩的眼镜蛇不咬人的原因

科学来讲,蛇停到的波长和人停到的波长不一样,眼镜蛇并不是能听到音乐,但是对训蛇人的的脚步很敏感,领地意识比较足的眼镜蛇就会探出头寻找目标,这跟蜘蛛是一个原理。蛇“起舞扭动”是为了寻找目标身体离地时不至于倒地,因此并不是在随音乐起舞。

其实毒蛇在幼年期的时候,你跟他长期呆在一起,久而久之的也会成为了朋友,因此不会把你当敌人看待。

印度人对蛇的尊敬就如我们中国人对龙的尊敬,所以面对毒蛇,印度人是不会擦蛇药的,更不可能将他们心目中的神的牙敲掉。当然如果被蛇咬了,印度人还是要涂药的(我们想象的印度人和实际中的可不一样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6-26
因为印度人要谋生。就是说印度人抓蛇是因为印度人要吹笛子舞蛇。

印度恐怖的耍蛇者
尤其在印度,蛇类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视蛇为“神”的化身,而眼镜蛇尤受崇敬,被称为“努拉盘布”,即“善蛇”。
印度有蛇庙、蛇村、蛇舞、蛇船赛,每年还有蛇节。祭拜蛇神是印度古老的宗教仪式,许多印度教徒会在蛇节那天给蛇神献上鸡蛋和牛奶作为供品。最近几年印度政府着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挖掘本国古老的传统文化项目,而雪拉莱市因与蛇共舞了数百年,被印度人视为“蛇节”的发源地,故印度旅游部门将之列为重点旅游城市之一。

每年8月份的蛇节,雪拉莱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统统会不约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们将捕来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庙宇里“囤积”。吃过晚饭后,他们就会来到庙宇里,争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条蛇或数条蛇,步出庙宇外开始尽情狂欢,与蛇共舞。他们几乎人人手上都揣着一条蛇,有的人将蛇抱在怀里,不停地亲吻着;有的人将蛇缠绕在身上,大摇大摆地迈着方步,像是借以炫耀自己的胆大无比;有许多年轻的女性竟然把蛇系缚在肚脐间,当作美丽的“腰带”;还有一些小孩子,只穿着短裤,赤裸着的身体上倒挂着八九条红绿斑纹相间的小蛇 尽管众多人会被蛇咬伤、缠伤,但他们却引以为豪。这些人认为,被蛇咬、缠了预兆着今生今世无灾无病。

蛇船竞赛
在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有一种有关蛇的吉庆活动--蛇船竞赛,犹如我国端午节的龙舟竞赛。竞赛点岸边椰树葱郁高大,铜锣、鼓声、号子声此起彼落,一艘艘蛇形船在进行着角逐。这便是喀拉拉邦河兰慕拉、乾帕库兰、科塔雅地区传统的欧南节蛇船竞赛的盛况。赛船的船头是一个生动的蛇头,吐着红色的长舌,60米长,高昂水面14米的蛇头吐舌翘起。蛇船竞赛在当地被看作是每个村庄的大事,因此都选拔强手参赛。参赛选手身穿白色衣裤缠白头巾,手持短划桨,每艘船上还点缀着或红或黄的伞。竞赛时,选手们整齐地分坐于船的两边,按船上歌手短促高昂、节奏鲜明的号子奋力划桨。刹那时,上百艘蛇船竞逐,水花四溅,号子声、呐喊声响成一片。如若胜利,全村人都要为他们庆功。

全印度信仰印度教的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3%,在虔诚的印度教徒眼中,蛇并非毒物,而是通人性的神。只要人无伤蛇之心,蛇就没有害人之意。外表威猛的眼镜蛇更是财神的化身,只要你善待它,并供它食物,命中一定会走好运。在印度许多农村都有香火缭绕的蛇庙,有些尚未生育的善男信女,为求得一男半女,对庙里供奉的蛇神更是顶礼膜拜。

千百年来,印度一直活跃着一群耍蛇人。他们每天走街串巷,几个大小不一的篮子,一根笛子便构成了他们的全部家当。大多数人对蛇宁可敬而远之,而印度蛇人则把它们看做朋友。印度耍蛇人的祖上大都住在深山老林,形成自然环境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与毒蛇为友。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眼镜蛇、蟒蛇在他们的指挥下,无不俯首听命。就算是不小心被蛇咬了,他们也会用草药迅速解毒。耍蛇行业也是一种“眼球经济”,在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冲击下,古老的印度耍蛇业如今已呈现衰败的迹象。

这一有千百年历史的文化艺术在1972年后成为非法活动。印度政府为了禁止蛇皮贸易,1972年后严厉打击街头耍蛇艺人。印度政府意识到一门千年艺术即将失传。为了保护耍蛇人,政府即将推出”耍蛇人培训“计划。参加过政府培训的耍蛇艺人将正式成为国家动物园的驯兽师,被冠以“爬行动物专家”的头衔。耍蛇人将向来动物园参观的孩子们讲解野生动物的趣闻和丛林生活。此外,政府将建立“耍蛇人专线“,为市民捕捉入侵忽然爬到家中的蛇。

眼镜王蛇
印度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大、最著名和最致命的蛇类。例如,眼镜王蛇,以其可怕的习性和危险的毒液而闻名;网纹蟒,体长可达十余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蛇类。这两种蛇如今非常罕见,仅存于印度少数地区,人类很少能在野外遇到。另有259种蛇类分布在印度各地,其中约有50种为毒蛇,有些非常危险。尽管许多人对印度蛇类的致命危险感到忧心忡忡,但它们自己也是生态系统中高度濒危的物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