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党员预备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七条规定: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

       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党的支部应当及时讨论预备党员能否转为正式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我想,从党章中关于设立党员预备期的规定,大家就可以了解到,设立党员预备期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设立党员预备期的重要性:

       1、确立预备期,是党组织对预备党员进行认真教育和考察,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需要。党章规定,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大家知道,确立预备期是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一个必经程序,也就是在预备期内,预备党员时刻要以党员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如果预备党员对预备期的意义和作用不了解,不能主动、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以及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未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未认真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不能够按期转正。如果在预备期内表现符合党员条件,可以按期转正。


       2、确立预备期,是加强预备党员党性锻炼、争取组织帮助、争取及时转正的需要。党章规定,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一年。如果预备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在这一年预备期内,党组织将继续对预备党员进行全方位考核,以确定其是否具备转正条件。


        3、确立预备期,是选拔合格党员、净化党员队伍的需要。党章规定,对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也就是说,在预备期考察期间,如预备党员确实存在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也就不具备入党条件了。但是,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需要履行规定程序,即应当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设立党员预备期的必要性:

       1、确立预备期,是保证党员质量的重要保证手段党组织通过对预备期党员进行系统考察,及时纠正其缺点及不足,并使其补齐短板;

       2、确立预备期,是加强党员党性修养的需要。党组织通过对预备期党员进行系统党性修养培养,使其补足党性修养短板,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成熟、可靠;
3、确立预备期,是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一个必经程序。党组织在预备期内,通过对预备党员进行党性修养、政治认同、工作表现等进行系统评价后,确定预备党员是否具备合格党员标准,因此,预备期是党组织发展党员的一个必经程序。

      综述:设立党员预备期,是党员进行转正的必经程序。但是,转正成为正式党员不是终点,而是为党服务、为群众解难题的起点。牢记入党誓言,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员牢记的宗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6
确立党员预备期是保证党员质量的一个稳妥做法,是保证党员不但从组织上入党,而且从思想上入党的一个有效办法。如果没有预备期,有的党员会认为一旦入党就一劳永逸,有可能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欲望膨胀,有了预备期,在成为预备党员之时,就知道自己还不是正式党员,一年之后还要接受党组织的从新审查,就会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言行。当然预备期只是其中之一,以后还有每年的党员评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6-15
这是俄共党章首次对党员预备期作出规定,反映了列宁对执政党党员从严要求的思想。 作为在共产国际直接帮助下成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条文与内容不可能不受俄共的影响,党员预备期的规定也不例外。 1921年7月,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第五条规定:候补党员(八大党章改为预备党员)的考察期限至少两个月。 次年,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正式党章则规定,新党员可以不经过候补期,直接成为正式党员。 没有候补期的教育和考察,这不利于党的队伍的纯洁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1923年党的三大党章重新恢复党员的候补期,并首次对不同成份的党员设置不同的期限。 从一大至六大党章,关于党员候补期规定经历多次修正与变化,这一方面反映这个时期党还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反映党正在努力扩大自己的队伍、壮大自己的力量。 随着党在延安站稳脚跟并日益成熟,1945年七大党章对入党的条件作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延长了新党员的候补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