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反应要注意些什么?

如题所述

高原反应是指人到了一定海抜高度后,身体为了适应相应的海拔而出现的一系列反应,轻者为胸闷,气促,头痛,嗜睡。而重者则表现为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通常进入高原前每个人要对自已的身体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良好的心态是首要的,不要一味的惧怕高原反应。但如正处于感冒的时候请暂缓进入高原,因为感冒引发的头痛和高原反应引发的头痛往往会让医生产生误诊。平时血液粘稠度高的人也不适合进入高原,因为人体为了适应高原的缺氧状态,血液的分布会重新发生变化,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携氧量大为提高,这也是红景天等高原药物的机理作用,但血红蛋白含量的提高也就使血液粘稠度的增加,故那些高血压,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容易发生血栓。如果必须前往的话,建议多喝水,并适量服用丹参滴丸等活血药物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女性进入高原,则尽量减少洗头和洗澡的频率,因为高原地区温差变化极大,往往还未等你有感觉时便已感冒。另外女性在生理期进入高原时,会发觉经期变短且量极少,不用惊慌,这也是血液成份发生变化所致。但由于高原地区多为条件较差的地区,故个人卫生问题切不可忽视,建议备足护理湿巾,以备不时之需。感冒在高原地区是让人胆颤心惊的疾病,故进入高原后建议每日服用力度伸泡腾片(1000mg/片的维生素c)一片,以加强机体的抵抗力,防止感冒。如有感冒先驱症状出现,立即服用克感敏两片外加散利痛一片,大量喝水,有条件的话睡一觉,大多时候极其有效。切不可等症状明显后再服药,那时药物的作用就明显不佳了。男性进入高原后尽量减少吸烟,因为会增加耗氧量,饮酒也适可而止。如若发现咳嗽不止,且喉头有粘滞感,不能顺畅的排出痰液,或咳出的痰液为粘黄色或淡粉红色时,应警惕急性肺水肿的发生,立即就医,服用大量的抗菌素,往低压区转移。而高原反应引发的头痛往往服用散利痛等止痛药便可缓解,但如果发现患者有呕吐现象,且呕吐时呈啧射状,那是急性脑水肿引发的颅内压增高的典型症状,应立即就医,有条件的话进入高压氧舱进行治疗,或在医生的陪护下转往低海拔地区。但切不可认为当地的医疗设施简陋而执意离去,要知道高原疾病的处理那些地区的医生往往有丰富的经验,而且与平原地区的急救措施完全不同。个人建议进入高原地区需准备的药物如下:维生素C-——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克感敏——感冒药,感冒早期服用。散利痛——止痛药,头痛时服用。红景天——预防高原反应,但应提前一个星期服用。瑞贝克(口服庆大霉素)——用于急性腹泻,肠胃炎。丹参滴丸——防止心血管疾病。头孢类抗菌素——急性呼吸道感染。牛黄解毒片——用于高原地区气候所致的内燥。葡萄糖+扑尔敏+维生素B6(最好为针剂)——此三联药加在一起服用对治疗高原地区的晕车有极好的效果,且在高原地区均有购买。创可贴——用于各类外伤。云南白药喷雾剂——用于外伤,止血。漱口水——用于无条件用水地区使用,防止牙龈肿痛。女性护理湿巾——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1
第2个回答  2017-01-06
首先要正确对待这个高原反应
人到了高海拔缺氧的环境中,其实每个人都会出现高反,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而且与个人体力无关(见过上过7000米的国家一级运动员在海拔3500米的时候出现过严重的高反,最后花1万多块钱请人抬下去的)。高反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心态、环境、当时的身体状况、运动量都是有关。当然,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适应高原环境。
一是从低海拔往高海拔走,在低海拔的地方做一些日子的停留,等可以适应了,再往更高的地方走
二是通过服用高反类的产品帮助适应,一般是出发前一段时间服用红景天,到了高原之后服用蓝养片,帮助身体适应
当然除了高反类的产品,日常的一些用药还是要备一些,如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治头痛的药,等等。
平常心对待,旅途愉快,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
第3个回答  2020-07-20
1、初上高原,第一天要休息好,前两天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兴奋,前3-5天避免洗澡,尤其是热水澡,以免循环加快加剧缺氧,导致肺水肿。
2、上高原初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劳累是诱发急性高原病因素之一,年轻游客好奇心强,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体力,这样往往会加重高原反应,因过度劳累诱发高原肺水肿或高原昏迷。
3、带足防护衣物,多穿衣服,预防冻伤和雪盲。
4、日常的用药也备一些,如感冒药,肠胃药,消炎药,治头疼的药,抗高反的有奥默牌蓝养片。
5、如果适应酥油茶的味道的话,可以喝一些酥油茶,对于适应高原环境有一定的帮助。
第4个回答  2020-10-31

亦称高原病、高山病,严格说是高原病的一种分型。是人体急速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后产生的各种不适,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