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如题所述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是啊,创造力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也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由此可以看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多么重要,所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这种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呢?下面,我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一)正确认识创新的含义。在教学活动中,一提到创新会使人联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等,或者让教师与学生有超乎寻常的作为才是创新。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一堂生动的课,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是关键,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最佳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愉快的学好一节课的前提保证,所以,我认为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是创新教学的前提保证。而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新知识,提出新问题,并且能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我认为这也是一种创新。对小学生来说,千万不要把创新一词的意思复杂化,只要他们提出的问题新颖,有一定的可借鉴性,我们就应该肯定他们的创新精神。(二)为学生营造创造性思维环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的过程,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小组讨论、查缺互补、集体交流等多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集体创新的能力。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很快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于课文包含的深刻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个道理,多数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于是,我就由学生现在生活环境的现状和他们刚学过的课文《北京》中的优美环境,进行对比、讨论,引导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千万不要满足于现状,应该多走出去看看,只有这样,才能知道更多的东西。这样一对比,学生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多数同学还能把他们亲自见到过的美丽的景点,大都市的繁华介绍给同学们,从而开阔了大家的视野。(三)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只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上必须要改革创新,让学生主动地认识和接受教学内容,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这时老师所要做的是联系现实生活,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直观而富有趣味的情境下,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了所学知识点时,还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记得我在教学生进行仿句练习时。书中的例句是:“北京真美,我想把它拍下来”。读了例句,有一部分学生在说时就是换了个地名,意思也大体相同。这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草地真绿,同学们千万不要破坏它。”这个同学的答案一出,我及时肯定了她仿得好,而且环保意识强。我一表扬,学生们的情绪立刻高涨,随后又有一个同学说道:“我妈妈真辛苦,我要说声谢谢她。”说完,我又对学生知道感恩的行为及时肯定。我这样一引导,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社会,受得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我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不断提出问题,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重要。”是啊,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学生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他们的好奇心,迫使他们去想法设法找回答案,解决问题。所以学习也就成了一种学生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学生也就会从“要我学”转变为了“我要学”。之后,在教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便进入了“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当中,开始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并从中收获乐趣。学生一旦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他们绝不会满足于现状,一定会寻找新的问题,新的答案,这样不断下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进一步延续下去的。(四)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发挥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把零碎的、片断组织起来,再经课堂汇总,这样不仅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去年我教综合实践课时,我们六年级研究的课题是《走进绿色食品》,教学这一课题,你如果单纯的去介绍什么是绿色食品,这个概念就抽象了,而且学生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学生对电脑的兴趣爱好大这一特点,让他们自己去收集有关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最后我利用课堂进行交流。交流时结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学生们搜集的资料非常全面。有的同学不仅利用了电脑这一新技术,而且也学会了使用数码相机。她们利用照相机拍下了在田间地头,街边快餐店搞实地调查的图片;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知道了有关绿色食品的相关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敢于实践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是啊,孩子们都具有创新力,他们创新力的发现和培养要靠我们去不断挖掘。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只有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的环境,创造性的激情,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创造,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以提高,思维才能得以发展。同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正确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新课改下,我们教师只有认真仔细地备好每一节课,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沉着地面对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