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军训结束与教官分别后很多学生会伤心、不舍?

如题所述

军训记载了很多人的回忆,教官更是我们感情的载体。分离的时候所有积攒的感情都会因为别离而爆发出来,一点一滴的记忆会在那一刻涌上心头,自然会伤心、不舍。

想起我的大学军训,一进大学最先接触的就是教官。那个时候对于教官是敬畏的,因为刚进大学和同学们还不熟,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教官在我的眼中也是一种权威的存在。

军训的时候其实并不怎么喜欢教官,每天辛苦的训练,身体的劳累感觉军训的日子无比的漫长,教官也就成了我痛苦的根源。当时我最大的想法就是结束军训,好好歇一歇,再也不要看到教官在操场上耀武扬威。

军训的时候教官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监督着我们,除了日常训练,晚上还时不时的去宿舍查看卫生情况,被子叠不好惩罚是必不可少的。更痛恨的是清早的集合声,那一段时间一听到哨声就会无比的紧张。

原以为军训结束的那一刻我会欢欣鼓舞,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我却泪流满面。听着教官们离别的话语,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姿,我忽然想到每次军训中场休息时他们欢唱军歌的场景,想到每次因为我们做不好,他们被总教官惩罚的情形。那一刻我发觉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之间已经有那么多可以回忆的点点滴滴。

人在相聚时感觉不到对方的重要性,只有在分开时才能明白他对你的意义。教官是我们青春岁月里的一个篇章,他们陪我们度过了步入大学的迷茫,陪我们走过最初的大学之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他们的离去自然会让我们伤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不同意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对于认真参与军训的大多数同学来讲,军训是一个形成和提升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的活动,对于东亚集体文化圈的国家来讲这种活动尤其有意义。军训时,同学们在教官的带领下,为了成为一个优秀、有力的集体这个目标而一起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官做为这个团队的领袖和指导者,其在团队中的核心地位不言而喻,并且在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过程中,跟同学们产生友情和羁绊也是非常非常正常的(同学们表现不好,教官也会被骂,而同学们表现好,教官也会受到表扬)。共同的目标是产生友情和羁绊的良好条件。另外,很多教官在训练中严格、但也十分体谅同学们,是严师亦是兄长,而且具有很强的雄性魅力,这又为同学们的喜爱加分。我记得在我们初中军训“散伙饭”的时候,教官举杯(可乐),大吼一声“牛逼!”,然后全餐厅三百来号人,男男女女,都一起站起来大吼“牛逼!” 这种场面,绝对不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能解释的。这是团队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所以当分离之时,一个曾与你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严师益友,一个曾经的领袖,他离开你们这个团体了,我觉得很多人觉得伤感、舍不得,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的大巴走的时候,很多男生跟教官拥抱、把教官扔起来,而很多女生也都哭了。尽管军训辛苦,但在共同奋斗的过程中磨练出感情,这是很积极也很正常的一件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