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0
一部分患者认为吃药不如打针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 ” 挂盐水 ” ;而另外一部分患者的想法恰恰与之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 ” 皮肉之苦 ” 。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显效快,但不良反应发生迅速且严重,中药注射剂尤为突出。因它引起的不良反应预见性差,缺乏相应的抢救措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抢救相当困难。口服给药,药物经过体内代谢,显效慢,但安全性高。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针剂、胶囊剂、丸剂等多种。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途径呢? (1) 针对不同病症。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症选择给药途径。氢化可的松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时,应大剂量静脉滴注;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应小剂量口服。庆大霉素用于肠道感染应口服给药,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应注射给药。 (2) 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对理化性质稳定、耐酸耐霉的药物,可选口服给药方式,如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对理化性质不稳定,如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酶破坏而被分解,链霉素在胃肠道中不被吸收,这类药物宜制成注射液;对首过效应大(在肝脏内易被破坏)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睾丸素贴片等等。 (3) 针对不同个体及疾病情况。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首选口服制剂长期用药,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实惠, 如复方丹参片,复方降压片等。不过,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药物代谢慢,用药应适当减量;儿童对于药物反应较敏感,用药应谨慎,如果长期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易造成抗生素耐药,破坏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引起二重感染,损害儿童身体器官,尤其是肝肾损害,造血功能障碍。因此,儿童轻中度感冒咳嗽应首选口服药,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咳喘糖浆等。 此外,有些患者把口服用抗生素片或胶囊掰开研磨成粉末,自行涂抹于炎症处,认为这样局部消炎的效果好。其实,这样做可能会使患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易导致抗生素中毒反应,假如抗生素应用不当还会产生耐药性,影响全身的治疗;还有些患者,把抗生素滴耳液当作滴眼液使用,这种做法更危险。因为滴眼液严格要求无菌以及一定的酸碱度和渗透压,而滴耳液不符合这样的质量要求。擅自将滴耳液替代滴眼液使用,可能会刺激眼部,造成红肿、刺痛等不良反应,眼部炎症不仅没能很好的控制,还有可能造成细菌二次感染,加重病情。 因此,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做出最佳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更多精彩内容,点击进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