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与知己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1、侧重点不同

“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是性格相投的朋友,或指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朋友,重在志趣相投。而“知己”除了包括知心的意思外,还有一层的意思,彼此互相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则重在心音相通。

2、亲密度不同

知己指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关系亲密,可以无话不谈,要在相互“知己”,是双向交互的,相对比较熟。知音则是偏重指一方的才华、性情、作为、语言等为对方所认可和欣赏。

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交往程度不见得太深,但互知对方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果在工作中也会配合默契,甚至初见就心息相通,正所谓高山流水,千古一知音。

扩展资料:

关于知音的典故: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这则故事千百年来一起感动着人们,人们不是羡慕俞伯牙的高超的琴艺,而是羡慕他遇到了一个能听懂他的琴声的人——钟子期。

《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有一年,俞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俞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

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俞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

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

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俞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俞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5
就日常使用中含义和使用习惯的细微差别看:1、知己指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关系亲密,可以无话不谈;要在相互“知己”,是双向交互的。2、知音则偏重指一方的才华、性情、作为、语言等为对方所认可和欣赏,尤其在不得大多数人理解、欣赏的时候;常用来指称欣赏、评价别人的人那一方;反之,展现才华的本人方对于“知音”方,不一定是“知音”,就是说,知音往往是单向的。3、“知己”用于句中,可以说“他是我(或你)的知己”、“我是他的知己”及“我们俩是知己”等。“知音”则只能说“他是我的知音”、“你真是他(或我)的知音”;却不能说“我们俩是知音”。知音:作动词讲的时候是指精通音律. 作名词讲的时候,<<列子.汤问>>记载:有个叫伯牙的人,他弹的琴只有钟子期能听懂.后用"知音"比喻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己:作动词讲时是了解自己. 作名词讲时是指了解自己,跟自己情谊深厚的人.它们两个的区别就是,知己是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和自己有感情的人,而知音就是指了解自己的人.①精通音律。(《礼记·乐记》:“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②后世因谓知己为知音。(杜甫《哭李常待峰》:“斯人不重见,将老失知音。”)后来用“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知己互相理解,互相认同,互相支持,矢志不移,终身好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非常了解自己并情谊深切: 士为知己者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15

1、侧重点不同

“知音”指了解自己特长的人,是性格相投的朋友,或指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的朋友,重在志趣相投。而“知己”除了包括知心的意思外,还有一层的意思,彼此互相了解而情谊深切的人,则重在心音相通。

2、亲密度不同

知己指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关系亲密,可以无话不谈,要在相互“知己”,是双向交互的,相对比较熟。知音则是偏重指一方的才华、性情、作为、语言等为对方所认可和欣赏。

在某些方面产生共鸣,交往程度不见得太深,但互知对方想表达什么意思,如果在工作中也会配合默契,甚至初见就心息相通,正所谓高山流水,千古一知音。

3、句式表达不同

“知己”用于句中,可以说“他是我(或你)的知己”、“我是他的知己”及“我们俩是知己”等。“知音”则只能说“他是我的知音”、“你真是他(或我)的知音”;却不能说“我们俩是知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音

第3个回答  2018-07-27
  1、“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知己朋友。
  2、含义
  (1)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2)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自己的人
  (3)知心朋友
  3、典故出处
  《礼记·乐记》:“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於礼矣。”《太平御览》卷五八一引 汉桓谭《新论》:“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为知音。” 宋周邦彦《意难忘》词:“知音见说无双,解移宫换羽,未怕周郎。”《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僖宗皇帝 ,妙选天下知音女子,入宫供奉。”
  《管锥编》关于文艺审美的观点,散珠于各册各条,虽不如《谈艺录》而自成体系,但浸淫既久,也不免多有发见。册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好音多以悲哀为主”、“听乐与闻乐”、“文词风格与辨伪”三条,由“知声”、“知音”、“知乐”的递进而及文艺审美,似可合观而资谈艺之助。串珠之劳,俾以益于“知音”者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