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的中国两个极贫困区域之一——滇、桂、黔的喀斯特地貌区

其中一个是滇、桂、黔的喀斯特地貌区

还有一个是什么??

是“ 三西”(甘肃中部的河西、定西和宁夏南部西海固) 黄土高原干旱区,面积38万平方公里。这里植被稀少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低,严重 干旱缺水;

另一片是位于滇、桂、黔喀斯特(KARST)地 貌区,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垦、 樵采,植被破坏十分严重,岩石裸露,降水很快就 流失和蒸发,无法涵养水份。两片地区贫困的生态 环境根源有:一是人口过多,大大超出自然环境的 承受能力,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二 是水资源极端缺乏,水利设施不足,干旱严重,农 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民饮水困难。

第 八 章- 消除贫困
导 言
8.1 造成贫困有国际、国内、社会 、经济以及自然、生态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资源 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是造成贫困的 重要原因之一。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 发展模式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也是各国政府应 该承担的共同责任。

8.2 对贫困地区而言,消除贫困与 可持续发展是统一的整体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有效改善贫困地区 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人的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和 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

8.3 在过去40多年期间,中国消除 贫困的行动作为整个世界反贫困斗争的一部分,进 行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 章重点论述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方面采取的政策措 施和努力、本世纪末和21世纪初实现的预期目标以及 需要采取的优先活动项目。本章与第4、11、12、13、 14、16和17等章节的方案领域密切相关。

8.4本章设1个方案领域:

A.消除贫困

方案领域
A消除贫困

行动依据

8.5 中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具有典型 的区域特征,截止1992年底,估计全国仍有8000万贫困 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占中国农村总人口的8.8%,这 些人口大多集中在中、西部的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而这些地区又多以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黄 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为主。其共同特征为:地 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态失调、自然条件差、生产 手段落后、粮食产量低、生活能源短缺、收入来源 单一、就业机会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不高 等。其中典型的极贫困代表区域有两片,一片是“ 三西”(甘肃中部的河西、定西和宁夏南部西海固) 黄土高原干旱区,面积38万平方公里。这里植被稀少 ,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位低,严重 干旱缺水;另一片是位于滇、桂、黔喀斯特(KARST)地 貌区,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由于多年的过度开垦、 樵采,植被破坏十分严重,岩石裸露,降水很快就 流失和蒸发,无法涵养水份。两片地区贫困的生态 环境根源有:一是人口过多,大大超出自然环境的 承受能力,使这一地区生态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二 是水资源极端缺乏,水利设施不足,干旱严重,农 业生产低而不稳,农民饮水困难。

8.6 消除贫困和饥荒,公平地分配 社会财富和资源,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 重要挑战和责任。中国进行经济建设、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加速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共同富 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在政策上采取了两方 面的策略:一方面,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和社会财 富的积累,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 富裕起来;另一方面,也实施了更加积极的消除贫 困政策,并鼓励和提倡先富起来的地区帮助贫困地 区尽快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8.7 中国政府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基 本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方面,进行了长 期不懈的努力,80年代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扶贫改革 政策和措施,包括:

(a)改变了过去单纯分散救济的扶 贫方法向经济开发扶贫方式转变;

(b)强调扶贫工作从按全国人口平 均分配扶贫资金向按项目、效益分配资金转变;

(c)发挥科技扶贫的作用,在贫困 地区组织各种适用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d)从单纯依靠政府系统向主要依 靠经济组织转变;

(e)从资金单项输入向资金、技术 物资、培训相结合输入配套转变;

(f)设置扶贫开发的专门机构,消 除重点贫困地区,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g)动员全社会参与扶贫,加强对 口支援和干部交流,发挥科技扶贫的作用。

8.8 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人减 少到1992年的8000万人。但形势不容乐观,消除贫困的 道路依然十分遥远。目前所说基本解决大多数贫困 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实际上只是解决了“三不户 ”(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房不避风雨)的基本生存 条件,只达到温饱的标准低,并且不稳定。温饱标 准按现价年人均纯收入300元计,只能维持基本生存 和简单再生产,加上生产条件没有根本改变,每年 约有20%~30%的农户饱而复饥、暖而复寒。

8.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既 为贫困地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资源开发、产业 结构调整、扩大就业机会、改善宏观经济环境提供 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影 响,突出的不利因素有:

(a)资金、物资和人才大量从贫困 地区向大中城市和发达地区流动;

(b)贫困地区对农村返销粮和生产 资料价格的上涨难以承受;

(c)市场化后的贸易条件对贫困地 区有明显影响,主要是产品质差,成本高,缺乏竞 争力;

(d)贫困户难以得到正常渠道的贷 款,而且将出现市场竞争挫折后的新贫困;

(e)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加剧贫困 地区自然资源的盲目开采,造成脆弱的生态环境更 大的破坏。

8.10 中国政府每年拨出45亿余元的 扶贫资金,相对巨大的贫困人口数量来说,扶贫强 度是十分低的。因此,今后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支 持和帮助也是中国消除贫困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标

8.11 到本世纪末,实现国家“八七 计划”目标,即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具体目标是:

(a)扶助贫困户创造稳定解决温饱 的基础条件,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为 贫困户开辟可靠的就业门路;

(b)基本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基本 扫除青壮年文盲,大力开展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 人培训,使农村新增劳动力就业前都能得到必要的 职业技术教育;

(c)力争将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卫生保健体系,防止和减 少地方病;

(d)所有的贫困乡镇和有集贸市场 的行政村通公路;大多数贫困乡用上电;在有电的 乡、村积极扩大广播和电视覆盖,以加强宣传能力 ;

(e)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力争 初步扭转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

8.12 21世纪初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为 :

(a)巩固已取得的温饱成果,创造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使贫困地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引导并帮助农民依托资源优势 ,按照市场需求,开发高附加值的名特稀优新产品 和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c)组织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 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兴办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 一条龙的扶贫经济实体和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乡镇企 业。

行动

8.13 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贫政 策和措施,主要包括:

(a)重点发展投资少,见效快、效 益高、有助于直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种植业、养 殖业和加工业。积极发展能够充分发挥贫困地区优 势资源的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

(b)实行劳务输出和异地开发。进 一步扩大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把贫困地区 的劳务潜力与沿海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创造的大量 就业机会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联 合,以多种方式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组织极少数 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山村向有开发条件的地方移民;

(c)增加对贫困地区的资金、物资 投入:中国已发放的财政信贷扶贫资金一律延续到 本世纪末,其中“三西”专项建设资金在规定期限 内保持不变,而且将视今后的财政经济好转状况, 继续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入;

(d)改善生态环境和基本的生产、 生活条件: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 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 合的长远规划和制定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系列 政策;

(e)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开展扶贫活 动,有实力的部委和单位要从自身优势和业务特点 出发联系帮助一片贫困地区,不脱贫不脱钩;

(f)继续采取以工代赈政策,扶持 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8.14 健全机构和管理。为保证消除 贫困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 完整的管理体系。1986年成立了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 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和消 除贫困的方针、政策和规划,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 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办 理日常事务。贫困面较大的省、自治区和地、市、 县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

8.15 加强贫困地区人民的能力建设 。把今后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 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这一方面所要采取的行动主 要包括:

(a)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和措 施,提高贫困地区的人口素质:有计划、分步骤地 普及贫困地区的小学和初中教育,争取到本世纪末 ,在比较贫困的地区普及5~6年的小学教育,在特 别贫困的地区普及小学4年义务教育;贫困地区尤其 要注意改革初中办学模式,适时注入职业教育内容 ,也可以在初中教育的一定阶段实行普通教育与职 业教育分流,促进农科教结合;重点培养适应贫困 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农、林、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 、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合理利用、农副土特产品加 工等方面的人才;

(b)采取倾斜政策,提高贫困地区 的科学技术水平,进一步实施科技扶贫计划,继续 发挥科学技术进步在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 用;

(c)提高妇女、儿童摆脱贫困的能 力,落实妇女、儿童在接受教育、参与决策等方面 的合法权利。

8.16 大力实施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 展的优先项目。中国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方面要 做的工作很多,考虑到国内经济力量和国际合作的 可能性,近期重点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工作:

(a)特贫地区的消除贫困项目,包 括黄土高原干旱区和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解决这两 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在技术 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当地农民改变单一农业和掠夺 性的生产方式,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特有资 源,扩大农民收入来源;二是在周围风俗习惯相近 且水土资源较好、生态环境有潜力的地区,开发建 设一些生态经济区和工业项目,创造就业机会,在 志愿的基础上,迁移一部分人口,缓解这些地区人 口过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三是帮助建设一批水利 设施,解决好人畜饮水和必要的农田用水问题;

(b)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工 程项目:开展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工程和规划设计 ,针对不同类型贫困地区的特点,选择3个具有代 表性的区域,开展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 示范工程,进行水土保持、山地灾害防治、植树造 林、荒漠化防治、基本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 、改善交通条件以及计划生育、地方病防治和提高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相结合的综合整治;

(c)消除贫困信息网建设:目前, 中国消除贫困的统计分析工作十分落后,不能适应 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工作的需要。为此,需优先 建设消除贫困信息网;

(d)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妇女、儿 童医疗条件项目:包括在贫困地区实现普及1500万名 儿童6年级初级教育的工程和降低贫困地区婴儿死 亡率、儿童和妇女发病率的工程;

8.17 开展国际合作,具体领域包括 :

(a)制定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 优先项目,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方案,并从国际 社会争取必要的资金、物资和技术的援助;

(b)开展国际间技术合作和交流, 包括消除贫困方面的人才培训等;

(c)落实与配合世界银行有关西南 地区扶贫援助项目的实施,并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 和支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07
应该是甘肃,定西我去过,真的很穷。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