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立碑讲究多,都有哪些讲究?老人去世三年不能立碑是为何?

如题所述

我国疆域辽阔,人员众多,由于居住环境的不同与多样,使各地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
不同地方的风俗中除了一些相同的风俗之外,还存在一些有差异的风俗。
就拿农村立碑的风俗为例,有的地方老人死后三年不能立碑,而有的地方就没有这些讲究。
一、老人死后三年为何不能立碑?
关于这件事,小编总结了三种不同的说法。
1、入土为安
明代戏曲作家冯惟敏在《耍孩儿·骷髅诉冤》中写道“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有不少农村人认为要尊重亡故者,。
他们大多认为亡故者死后不能在家中停留太久要尽快入土,而且坟头上的土不可以随便乱动,以免打扰到亡故者的休息。
有的地方会在安葬亡故者时一起把墓碑立了,这样的方式不仅十分方便,还体现了对亡故者的尊重。
亡故者安葬后,三年内不能动坟头土的风俗也存在。
有的地方甚至流传着不立碑的习俗。
这种地方的人们认为立碑时会接触到坟头的土,这是一种不吉利的象征。
除此之外,人们对“三年内”这个时间概念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三年”是哪三年,从何时开始,又到什么时候结束呢?这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就是“三年”为坟建好后的第三年,
此时可以在立碑同时还可以将坟墓进行整修,还可以在坟头添一些新土。
另一种说法认为“三年”为三年年满,不包括第三年,也就是说在第四年才能立碑。
2、新坟考验期
中国古代有风水一说,旧时农村常有人将先人的安葬地与家中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他们认为将先人安葬在风水好的地方可以给家中人带来好运,安葬在不好风水不好的地方会给家里人带来灾祸。
那么怎么看先人的安葬地是不是风水宝地呢?
旧时农村虽然大多人信风水,但精通此道的人不多,为了确认安葬地的风水,人们常常要将新建的坟观察三年。
若这三年家中诸事顺利,人们大都不会选择去立碑,以免破坏了坟地的风水。
若这三年家中出现不少祸事,人们会选择两种方法解决,一是给坟墓立碑来改变坟墓的风水,二是将坟墓迁移到其他风水好的地方。
虽然风水一说属于封建迷信,但这确实导致“三年不立碑”的习俗形成的原因之一。
3、守孝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孝道,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可见孝道德地位之高。
守孝就是孝道的一种体现,后来守孝也成为了朝廷的一种制度,无论贫民还是官吏,但凡家中遭遇父母丧事都要守孝,而守孝期一般为三年。
守孝期间不能动坟头土,为了防止别人或者其他动物动坟头土,人们会在坟墓旁修建茅棚来守墓。
如果有人想缩短或逃避守孝,一旦发现,轻则免除官职,重则打入牢狱。
二、能否立碑,立碑的形状讲究
古时人们给山赋予了高大的形象,他们认为山孕育了万物,墓碑所立的位置不对会影响到山中的生机,同时也会给坟墓自身造成影响。
所以人们对山中立碑的位置极为讲究,有的位置可以立碑,有的地方则不能。
我国的传统墓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比较简单,主要由一块长方形的石板构成。
另一种则比较复杂,称为五角碑,这种碑因有四个屋檐翘脚和一盒屋顶而得名。
而这两种碑所立位置的讲究也有所不同。
三、立碑的时间讲究
有些人会问如果坟头土不能动,那么万一坟墓坏了怎么办,如果不修缮的话,不也是对先人的不尊重吗?事实上坟头的土是可以动的,但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动。
民间普遍认为以下三个节点可以动坟头土。
一个是亡者的忌日,一个则是寒衣节,这两种习俗只在很少的地方存在。
而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时节,那就是清明节。
人们认为在三个时间节点修缮坟墓是不存在禁忌的。
年份也是影响人们会不会动坟头土的因素之一,民间认为闰年不吉利,所以人们不会选择在闰年修缮坟墓。
而有些人却更为讲究,会精心挑选一个良辰吉日来立墓碑。
立碑的传统发展至今,有需要摒弃的地方也有值得传承的的地方。
而处于新时代的今天,有关葬礼的习俗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立碑也不需要讲究那么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