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如题所述

良渚刻画符号解读如下:

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实锤了中华文明具备5000年历史,在网络上引起一阵阵欢腾。有人认为,良渚遗址没有发现“真正”的文字,金属器物也没有,不能承认是一个“文明”,只能算一种“文化”;

有人认为这个标准是西方人制定的,不可一概而论,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地方出现的“文明”不尽相同,有城市的文明没有金属,有金属的文明没有文字,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所有“文明”都是进入了国家形态,具备阶层分化和手工业、农业,以及初步的文化信仰。 

良渚人在建造水坝:

良渚文明具有大型城市基址,城市分宫城与外城;墓葬区已经有了鲜明的阶层分化,“贵族”和“平民”的陪葬品截然不同;城市外面有整齐的稻田,以及发现大量碳化稻米,表明这里的农业十分发达;

“仓廪实而知礼仪”,良渚遗址发掘出大量玉器,很多玉器上都有“玉面神”形象,表明已经具备成体系的礼仪与信仰;巨大的拦河坝表明良渚文明建造大型工程的能力;尤为主要的是,良渚遗址并非没有“文字”,在出土的很多陶器以及碎片上,都发现有大量刻画符号。

由于这些符号还在研究中,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形成一定体系,也难以判定是否“运用成熟”。但鉴于很多“刻画符号”具有多次出现的面貌,可以得出这样几个基本结论:

1.这些符号是有意识刻画上去的,不是碰巧划拉上去的。

2.刻符很显然在表达某种意思。

3.即便不能完全承认是一种文字,也已经具备了文字的象形功能,是文字的一种“初始形态”,因此有很多专家都认为,这就是一种“原始文字”。比如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成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张忠培表示,这些文物是真实而有科学依据的,有让我们深入研究和解读的必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