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使什么变成天府之国

如题所述

都江堰使四川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地处西南地区的岷江自西向南由玉垒山,进入一片断陷盆地。在江水日积月累的淤积下,出现了成都平原。每逢雨季,岷江“江水初荡谲,蜀人几为鱼”。公元前256年,都江堰的兴建改变了这一现状,将成都平原从旱涝无常成了天府之国。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是个“能知天文地理”、“识齐水脉”的复合型人才。他发现距离成都50公里的岷江受玉垒山影响,河道倾斜,形成坡度,决定在此兴建都江堰,改变岷江对成都平原的不利局面。整个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三部分组成,兼顾引水、泄洪、排沙等功能。建堰之后,基本遏制了岷江对成都平原的危害,杜甫称颂为“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滥不近张仪楼”。岷江的“不变”和都江堰的“变”相互碰撞,产生出兴利除害的良好效果。

都江堰李冰父子雕像

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岷江的灌溉下,成都平原迅速发展。《史记》评价:“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天府之国”的美名从此不胫而走。时至唐朝,社会上流传着“扬一益二”的说法。文学家陈子昂在《上蜀川军事》中认为:“国家富有巴蜀, 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皆取于蜀。”到了南宋,四川每年财税收入3342缗,占南宋财税年收入的三分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功用。

如今,都江堰灌溉了四川1/20的土地,提供了1/4的粮食产能,养育了1/3的全省人口,集中了全省近半的经济总量。每年为成都市提供30亿m的生态环境供水。整个都江堰灌区建立了800多所小水电站,漂运木材40多万m,鱼塘产鱼50余万斤,沙石材料100万吨以上,为四川的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不变”的都江堰摆脱时空束缚,满足了时代“变化”的需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