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大地震的资料

比如几月几号开始的,死亡或失踪几人等等。谢谢!!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 日本警察厅19日说,截至当地时间当天18时,日本大地震及海啸已造成7348人死亡、10947人失踪。

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死者和失踪者主要是灾情严重的宫城县、岩手县和福岛县人。此外,约36.7万人还在宫城县和岩手县等地避难。

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日本为何常有地震与火山爆发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国家。1792年,日本境内发生火山爆发,使1.5万人丧生;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夺走了13万人的生命,国家损失惨重。日本境内为什么多火山、多地震呢?原来,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日本是个岛国,境内共有大大小小活火山83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日本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被火山喷发物覆盖着。
另外,日本不仅火山多,地震发生的次数也多。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

2.日本人为何不怕大地震?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记者发现,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不怕大地震呢?

镇定面对灾难 灾民谈笑风生

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日本大多数老百姓却一点都不怕。新潟地震发生后,很快,日本NHK电视台就播放了架设在东京闹市区街头的多架摄像机拍下的镜头,人们可以看到地震时街面都在晃动,带着镜头里的万家灯火也跳跃着,摇摆着。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却照常走路,汽车照样运行,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看不到一个人东张西望,惊惶失措,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没发生地震一样。

次日早晨,记者又在电视上看到了异常镇定的新潟人:由于部分道路塌陷,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灾害现场,成群结队的受灾者在寒风中只是静静等待,默默地采取着自救措施;从人们的表情上,很难区分出谁是灾民谁不是灾民,他们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失去房屋、财产甚至亲人的现实;刚刚从脱轨的“新干线”列车上被救下来、还困在附近一座车站里的旅客,竟然有许多人面带微笑,向记者描述地震时的遇险场面。

高效实施救援 官民默契配合

新潟地处山区,秋天的气温要比平原地区低得多,对灾区的救援成了日本人最关心的话题。地震发生3小时后,新潟县知事平山征夫就呼吁日本自卫队给予紧急支援。自卫队出动了30多架直升机四处搜寻被困人员,救助伤员、老人和孩子,帮助运送食品和饮水。日本政府也立即在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设立了“官邸对策室”。日本警察厅设立了以警备局局长为首的“灾害警备本部”。日本媒体也行动起来,进行了实用性很强的报道,比如NHK的教育频道从地震发生一小时后就开始播放寻找受灾地区的亲朋好友的信息。

在新潟各地,许多老人和孩子被安排在一些学校的体育馆里过夜;医院里虽然躺满了受伤人员,甚至有的医院还停了电,但是医护人员都在尽心尽责地为伤员治疗;许多商店、超市的货架全倒了,满地狼藉,但是营业员将食品清理出来搬到路边,向人们销售;有的饮食店在路边支起锅灶,免费向灾民提供做饭的地方;有的地方山高路又断,人们就聚集在山上,一起烧火御寒,等待救援。

普及防灾意识 地震演习频繁

1995年1月17日,日本遭遇了里氏7.2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次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又强化了防震抗灾措施,不仅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制定了地震防灾策略,还提高了建筑物抗震的标准。

此外,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组织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们亲身体验地震。这些地震馆内有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供人们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因此,对日本国民来说,强烈的防震救灾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在每年法定的“防灾日”,日本全国上下都会动员市民参与大规模的地震防灾演练,一方面让市民懂得如果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市民时时不忘防灾。

防震体系完备 临震经验丰富

数百万年前,由于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日本现在的大小岛屿。日本东海岸面临太平洋的一片极深海域,如今这一带海底仍不安定,因而日本成了地震多发地区。

在这块经常晃动的岛屿上,“久经震场”的日本人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震经验,所以面对地震往往比其他国家的人要镇静得多。同时,日本在测震、防震、救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投入了巨资,这也是日本人不怕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1978年,日本便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将由首相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除此之外,日本科学家还在一些海域的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

另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20
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从里氏8.9级修正为里氏8.8级。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北京时间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再次将震级修改为9.0级。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13时46分)发生在西太平洋国际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 震中位于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日本气象厅随即发布了海啸警报,称地震将引发约6米高海啸,后修正为10米。 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但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 据权威人士表示,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西太平洋,距离中国大陆比较远,且中国大陆架性质决定了在这段距离中有一片相对较浅的海域,所以对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但应该注意环太平洋地区由此引发的海啸。 此次地震震级的测定,中国地震局网一开始发布的是里氏9.0级地震,美国地质勘探局发布的是8.8级。该权威人士表示,中国习惯使用面波震级,而美国往往较多地使用体波震级或矩震级,这是关注地震波不同方面得出的不同数据,在物理上能够解释。中国距离震中距离较近,他认为测量数据应该更接近于准确。 随后美国地质勘探局将西太平洋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从里氏8.8级修正为里氏9.0级。 据央视13日最新报道,日本气象厅发布地震震级调整为9.0级。据统计,自有记录以来,此次的9.0级地震是全世界第五高,1960年发生的智利9.5级地震和1964年阿拉斯加9.2级地震分别排第一和第二。 日本官方已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8133人死亡(2011年03月20日),失踪12272人。
3月12日
救援搜救行动(20张)据日本NHK电视台3月12日消息,受此次西太平洋大地震影响,日本岩手县、宫城县以及福岛县沿岸遭受特大海啸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目前已确认日本东北部距震中最近地区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在宫城县境内又发现了400-500具尸体。
3月13日
西太平洋大地震伤亡数字13日继续上调。 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600人,失踪1500人。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全力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而部分地区仍在遭受较为严重的余震。截至12日午夜,警方确认死亡人数达到687人,另有200多具遗体还未被辨认。此外,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有约10000人在地震和海啸后仍然下落不明。岩手县的大槌町与南三陆町遭到了同样的打击,整个町几乎被夷为平地,该町有居民1.5万人,目前只确认了4600人安全,其他人去向不明。
3月14日
时间停留在此刻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宫城县14日在两处海岸发现约2000具地震和海啸遇难者遗体。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正竭力全面掌握受灾信息,报道又称,宫城县牡鹿半岛和南三陆町分别发现了约1000具遇难者遗体,这个发现令遇难者数字进一步上升。到目前为止,在此次地震以及海啸中丧生和失踪的人数已经肯定超过24000人。日本NHK于14日宣布有超过1834人在本次地震和海啸中丧生,超过1万人下落不明,超过38万人离家避难。 【死亡人数】 日本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为2400多人,但重灾区宫城县警察本部长竹内直人说:“死亡人数毫无疑问将达上万人。” 【失踪人数】 约3万人下落不明,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3月15日
人们焦急寻找亲人的名字
新华网3月15日讯据央视报道,已确认11日发生的西太平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2476人死亡,超17000人失踪。 15日下午,日本地震进入第五天,最新的消息显示,地震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3079人,据有关方面透露,死亡人数可能会达到一万人。与此同时,日本的核电站遭受地震破坏,相继发生了氢气爆炸,让日本进一步笼罩在核辐射的阴影下。 [3]
3月16日
据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5日20时,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已造成3373人死亡,15000多人失踪。 3月17日 截至当天10时,11日发生的西太平洋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5583人死亡、15000人失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警察厅说,宫城、福岛、岩手等8个县的灾区的老人和儿童(20张)避难人数现在约有38万人,比前一天减少数万人。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7日说,现已确认有一名中国公民在11日西太平洋海域强震引发的海啸中遇难。
3月18日
据最新消息,日本警方表示,截止到18日目前的数据统计,该国因地震、海啸等灾害遇难的人数已达到6539人,失踪人数则上升到10354人。 据日本警察厅统计,日本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等灾害到目前已导致超过1.6万人死亡或失踪。 此外,已知共有2409人受伤。
3月19日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警察厅最新消息称,这次大地震和海啸遇难人数已经达到6911人,超过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当年有6434人丧生。 报道称,遇难和失踪者总人数已经超过17227人。截至目前,约9万名救援人员,包括警察和自卫队成员,已经营救出2.6万幸存者。 3月20日 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日本警察厅确认地震海啸已造成7653人死亡,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1万9000千人。此次地震海啸已超过阪神大地震,成为二战以来造成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
日本气象厅已对岩手、宫城、福岛三县的太平洋沿岸发布大海啸警报。从北海道至伊豆群岛均发布海啸警报。地震或将引发约6米高的海啸。日本岩手县釜石市观测到最高4.2米的大海啸。另据日本沿海多个城市遭遇地震海啸灾害(8张)悉有许多汽车被冲走。 共同社报道说,测得震度6强的地区为宫城县中部、福岛县中通、福岛县滨通、茨城县北部等。测得震度6弱的为岩手县沿岸南部、岩手县内陆北部、岩手县内陆南部,宫城县南部、福岛县会津、栃木县北部、栃木县南部、千叶县西北部等。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也已向俄罗斯、马里亚纳群岛以及菲律宾发布了海啸警报。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地时间11日下午2点50分,日本政府在首相菅直人的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官邸对策室,并发出指示让所有内阁成员到官邸集中。
第2个回答  2011-03-17
3月12日
救援搜救行动(20张)据日本NHK电视台3月12日消息,受此次日本大地震影响,日本岩手县、宫城县以及福岛县沿岸遭受特大海啸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失踪。目前已确认日本东北部距震中最近地区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在宫城县境内又发现了400-500具尸体。
3月13日
日本大地震伤亡数字13日继续上调。 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1600人,失踪1500人。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全力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而部分地区仍在遭受较为严重的余震。截至12日午夜,警方确认死亡人数达到687人,另有200多具遗体还未被辨认。此外,日本宫城县南三陆町有约10000人在地震和海啸后仍然下落不明。岩手县的大槌町与南三陆町遭到了同样的打击,整个町几乎被夷为平地,该町有居民1.5万人,目前只确认了4600人安全,其他人去向不明。
3月14日
时间停留在此刻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宫城县14日在两处海岸发现约2000具地震和海啸遇难者遗体。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正竭力全面掌握受灾信息,报道又称,宫城县牡鹿半岛和南三陆町分别发现了约1000具遇难者遗体,这个发现令遇难者数字进一步上升。到目前为止,在此次地震以及海啸中丧生和失踪的人数已经肯定超过22000人。日本NHK于14日宣布有超过1834人在本次地震和海啸中丧生,超过1万人下落不明,超过38万人离家避难。 【死亡人数】 日本官方确认的死亡人数为2400多人,但重灾区宫城县警察本部长竹内直人说:“死亡人数毫无疑问将达上万人。” 【失踪人数】 约3万人下落不明,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3月15日
人们焦急寻找亲人的名字
新华网3月15日讯据央视报道,已确认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2476人死亡,超17000人失踪。 15日下午,日本地震进入第五天,最新的消息显示,地震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3079人,据有关方面透露,死亡人数可能会达到一万人。与此同时,日本的核电站遭受地震破坏,相继发生了氢气爆炸,让日本进一步笼罩在核辐射的阴影下。 [3]
3月16日
据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15日20时,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已造成3373人死亡,15000多人失踪.
3月17日
截至当天10时,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5178人死亡、8608人失踪。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警察厅说,宫城、福岛、岩手等8个县的避难人数现在约有38万人,比前一天减少数万人。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7日说,现已确认有一名中国公民在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强震引发的海啸中遇难。
编辑本段海啸警报
日本气象厅已对岩手、宫城、福岛三县的太平洋沿岸发布大海啸警报。从北海道至伊豆群岛均发布海啸警报。地震或将引发约6米高的海啸。日本岩手县釜石市观测到最高4.2米的大海啸。另据本沿海多个城市遭遇地震海啸灾害(8张)悉有许多汽车被冲走。 共同社报道说,测得震度6强的地区为宫城县中部、福岛县中通、福岛县滨通、茨城县北部等。测得震度6弱的为岩手县沿岸南部、岩手县内陆北部、岩手县内陆南部,宫城县南部、福岛县会津、栃木县北部、栃木县南部、千叶县西北部等。 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也已向俄罗斯、马里亚纳群岛以及菲律宾发布了海啸警报。 这次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地时间11日下午2点50分,日本政府在首相菅直人的官邸危机管理中心设立官邸对策室,并发出指示让所有内阁成员到官邸集中。[4]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5348683.htm?fromenter=%C8%D5%B1%BE%B4%F3%B5%D8%D5%F0&redirected=alading

第3个回答  2011-03-22
2011年3月11日,日本气象厅表示,日本于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发生里氏8.9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美国地质勘探局将日本当天发生的地震震级从里氏8.9级修正为里氏8.8级。北京小部分区域有震感,对中国大陆不会有明显影响。不过,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海啸将影响太平洋大部分地区。北京时间3月13日,日本气象厅再次将震级修改为9.0级。
名称: 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
时间: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理位置: 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东130公里处
震中经纬度: 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
震源深度: 20公里
震级: 里氏9.0级
震中烈度: 7度
伤亡人数: 8277人死亡,失踪12272人(截至2011年03月20日)
第4个回答  2011-03-30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火山爆发和地震的国家。1792年,日本境内发生火山爆发,使1.5万人丧生;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夺走了13万人的生命,国家损失惨重。日本境内为什么多火山、多地震呢?原来,日本列岛正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按照地质板块学说,太平洋板块比较薄,密度比较大,而位置相对低一些。当太平洋板块向西呈水平移动时,它就会俯冲到相邻的亚欧板块之下。于是,当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两大板块交界处的岩层便出现变形、断裂等运动,从而产生火山爆发、地震等。
日本是个岛国,境内共有大大小小活火山83座,占世界活火山总数的十分之一。目前日本有近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被火山喷发物覆盖着。
另外,日本不仅火山多,地震发生的次数也多。据统计,日本每年发生地震数千次,其中震级在3级以上的每天就有4次。

2.日本人为何不怕大地震?
日本是地震频发国家,据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所发生的里氏6级以上地震,有20%发生在日本。记者发现,面对这场严重的天灾,日本民众却没有恐慌、混乱,而是异常镇定、沉着,社会秩序有条不紊;日本政府则以极高的效率,组织实施了抗震救灾行动。那么,日本人为什么不怕大地震呢?

镇定面对灾难 灾民谈笑风生

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日本大多数老百姓却一点都不怕。新潟地震发生后,很快,日本NHK电视台就播放了架设在东京闹市区街头的多架摄像机拍下的镜头,人们可以看到地震时街面都在晃动,带着镜头里的万家灯火也跳跃着,摇摆着。然而,大街上的行人却照常走路,汽车照样运行,商店里依然人头攒动,看不到一个人东张西望,惊惶失措,更没有人大呼小叫,就像没发生地震一样。

次日早晨,记者又在电视上看到了异常镇定的新潟人:由于部分道路塌陷,救援车辆无法及时到达灾害现场,成群结队的受灾者在寒风中只是静静等待,默默地采取着自救措施;从人们的表情上,很难区分出谁是灾民谁不是灾民,他们用一种十分平静的心态对待自己失去房屋、财产甚至亲人的现实;刚刚从脱轨的“新干线”列车上被救下来、还困在附近一座车站里的旅客,竟然有许多人面带微笑,向记者描述地震时的遇险场面。

高效实施救援 官民默契配合

新潟地处山区,秋天的气温要比平原地区低得多,对灾区的救援成了日本人最关心的话题。地震发生3小时后,新潟县知事平山征夫就呼吁日本自卫队给予紧急支援。自卫队出动了30多架直升机四处搜寻被困人员,救助伤员、老人和孩子,帮助运送食品和饮水。日本政府也立即在首相官邸的危机管理中心设立了“官邸对策室”。日本警察厅设立了以警备局局长为首的“灾害警备本部”。日本媒体也行动起来,进行了实用性很强的报道,比如NHK的教育频道从地震发生一小时后就开始播放寻找受灾地区的亲朋好友的信息。

在新潟各地,许多老人和孩子被安排在一些学校的体育馆里过夜;医院里虽然躺满了受伤人员,甚至有的医院还停了电,但是医护人员都在尽心尽责地为伤员治疗;许多商店、超市的货架全倒了,满地狼藉,但是营业员将食品清理出来搬到路边,向人们销售;有的饮食店在路边支起锅灶,免费向灾民提供做饭的地方;有的地方山高路又断,人们就聚集在山上,一起烧火御寒,等待救援。

普及防灾意识 地震演习频繁

1995年1月17日,日本遭遇了里氏7.2级的“阪神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这次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又强化了防震抗灾措施,不仅从中央到地方迅速制定了地震防灾策略,还提高了建筑物抗震的标准。

此外,各个地震多发区的居民组织经常进行一些综合性防震训练和地域防灾训练。日本全国各地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地震博物馆和地震知识学习馆,免费向市民开放,让市民们亲身体验地震。这些地震馆内有模拟火灾现场的烟雾走廊,有模拟地震的震动平台,供人们亲身体验6级“地震”的状态。因此,对日本国民来说,强烈的防震救灾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在每年法定的“防灾日”,日本全国上下都会动员市民参与大规模的地震防灾演练,一方面让市民懂得如果应付突如其来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市民时时不忘防灾。

防震体系完备 临震经验丰富

数百万年前,由于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形成了日本现在的大小岛屿。日本东海岸面临太平洋的一片极深海域,如今这一带海底仍不安定,因而日本成了地震多发地区。

在这块经常晃动的岛屿上,“久经震场”的日本人由于掌握了大量的地震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临震经验,所以面对地震往往比其他国家的人要镇静得多。同时,日本在测震、防震、救灾方面下了很大工夫,投入了巨资,这也是日本人不怕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

早在1978年,日本便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一旦预测到大地震,在发生前两三天,将由首相亲自发表《警戒宣言》,政府随即启动全面避难救援措施。除此之外,日本科学家还在一些海域的水下2000米的海槽上安装了监测系统,通过海上监测船将有关信息发射到人造卫星上,再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密切监视大陆架板块的移动。

另外,日本政府还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这个系统储存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的灾难资料,一旦发生大地震,该系统可以在30分钟内自动算出受灾规模,指导当局有针对性地迅速展开救援措施。长期以来,日本在建立城市防灾体系的工作中,始终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公路、铁路、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抗震性与安全性上。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只要稍微开阔一些的绿地都会被政府划定为灾难来临时的“缓冲地带”。在记者居住地的附近就有一处小小的公园,其入口处插着一块“地震避难所”的牌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