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赵州桥的资料

如题所述

赵州桥,是一座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_河之上的石拱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
当地人称之为大石桥,以区别于城西门外的永通桥(小石桥)。赵州桥始建于隋代,由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后由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之为正名。
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其建造工艺独特,在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敞肩拱”结构形式,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雕作刀法苍劲有力,艺术风格新颖豪放,显示了隋代浑厚、严整、俊逸的石雕风貌,桥体饰纹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赵州桥在中国造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全世界后代桥梁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1961年3月4日,安济桥(大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10年,赵州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4-10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4-13
 赵洲桥又名安济桥(北宋皇帝赐名),位于河北赵县城南,一孔石桥飞跨皎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洲所以通称赵洲桥,有史记载:“赵郡皎河石桥匠李春工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赵洲桥是一座单孔弧形尚肩坦拱石桥,其长60多米,历尽风雨沧桑1400年。据说拱肩加拱之“尚肩拱”的运用,是世界桥梁之首创及赵洲桥最独特之处。隋朝石匠李春以无比的聪明才智,用无言的石料,不仅完成了这举世无双的宏伟建筑,又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和诗画般的意境。
  
  现在赵洲桥的周围已修建成一个公园,门票25元。公园里鲜花草坪绿树成荫,去的那天正是雨后,一进园就发现一个问题,地上全是指甲盖大小的青蛙幼仔,无所畏惧的跳来跳去,让你没法抬脚走路,一不小心就会落个杀生的罪名,边走边唠叨:善哉善哉,我本慈悲不想踩你千万不要往我脚下蹦,那是自取灭亡怨不得别人,阿门。
  
  战战兢兢走到河边,四处张望赵洲桥的影子,我对它的印象停留在小学课本的插图上:一座举世闻名历经风雨千疮百孔的石桥。可是,面前除了一座漂亮的看不出年代的没有一点历史影子的石拱桥再无其他,难道它就是?
  
  果然,经过多次维修,赵洲桥基本面目全非,据说只有桥的基座和石拱有过几次加固和维修,桥面、护栏、桥头均已全部拆换,就连桥上的马蹄印、足迹什么的,都是人工再现。我本认为,这样珍贵的历史遗迹,如果能让我远远的看上一眼它的本来面目,就会心满意足。叫人吃惊的是,这个桥除了不通车外,行人竟然可以在桥上任意行走,走在整齐漂亮的桥上,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跟走过任何一座现代桥没有什么两样。
  
  好在桥边有个博物馆,说它是博物馆,其实就是一间存放石头的房子,里面保留着清理河道时在河底挖出的桥栏什么的(过去维修一般都是直接将栏杆推进河里),美丽的图案经过风雨侵蚀大都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浮雕的风格上可以看出它们年代久远。这些石块经过简单整理后摆放在那里,有的用玻璃罩上了,大部分就那么随意任游人摸来摸去。退而次之,我询问哪里可以看到桥的原貌照片,卖纪念品的小老板只是一个劲的推销他的货物,不耐烦的说那边那边都是些破照片有什么看头,顺着他指的方向兜了几个圈也没找到到底在哪里。
  
  这张照片是桥的全貌,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拍是有原因的,因为当地人说只有桥拱下中间的三分之一拱形是仅存的旧基石,从石块的颜色上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据说修桥时也曾经寻找过桥基,发现它竟然埋的很深,怎么挖也无法达到最深处,还有人说,桥拱根本就是个正圆形,露在地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尽管这样,走近天下第一桥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对于历史,我们到底做了什么,是功臣?还是罪人?
 
  
  
  

参考资料:http://www.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197091&PostID=2386388&idWriter=0&Key=0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4-11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

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

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赵州桥距今已1400年,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地震,邢台距这里有40多公里,这

里也有四点几级地震,赵州桥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1300多年就说明了一切

。1963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据记载,赵州桥自建成至今共修缮8

次。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

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

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

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

,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

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第4个回答  2007-04-10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在主拱券的上边两端又各加设了二个小拱,一是可节省材料,二是减少桥身自重(减少自重15%),而且能增加桥下河水的泄流量。

1979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组等四个单位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赵州桥的桥基进行了调查,自重为2800吨的赵州桥,而它的根基只是有五层石条砌成高1.55米的桥台,直接建在自然砂石上。

这么浅的桥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梁思成先生1933年考察时还认为这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不是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他在报告中写道:

“为要实测券基,我们在北面券脚下发掘,但在现在河床下约70-80厘米,即发现承在券下平置的石壁。石共五层,共高1.58米,每层较上—层稍出台,下面并无坚实的基础,分明只是防水流冲刷而用的金刚墙,而非承纳桥券全部荷载的基础。因再下30-40厘米便即见水,所以除非大规模的发掘,实无法进达我们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

1991年9月,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取为第十二个“国际土木工程里程碑”,

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铜牌纪念碑。

为了保护赵州桥,上世纪末在赵州桥东100米处新建的桥梁,其结构还是沿袭赵州桥,只是主拱上的小拱数量增加到一边5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