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入声韵和阳声韵相对?

唐作藩先生的《音韵学教程》在解释为什么入声字为34个时,说到入声韵和阳声韵(35)相对,再加上痕韵无独立入声韵,所以为34个。我有两个问题,1、为什么说入声韵和阳声韵相对?难道仅仅是因为戴震的那个独用同用四声表吗?吗?2、痕韵无独立入声韵,为什么?其实归根到底我是没有明白那个表,比如为什么五质不能算无支的入声韵,而要算十七真的入声韵。
希望能得到解答。

唐作藩先生在这里解释的是中古四声相配的情况。所谓“四声相配”就是将平上去三声中阴声韵韵母相同的字配成一类,而将入声字和阳声韵字里面介音和主元音相同、韵尾发音部位一致的字则配成一类。这里所说的“相对”其实是“相配”。戴震的表实际上也是根据这个原则来编排的,而不是因为有了这个表所以才有这个原则。
为什么这么配,好像自打中古音开始研究之后就是这么做的,这期间只有顾炎武反对过这种做法。如果不这么配,阴声韵也很难和入声韵配到一块啊——当然,也不能这么说,上古韵就是入声配阴声的。但是上古韵这么配是因为考虑到《诗经》等文学作品里面常常有入声和阴声同押的情况(就是广义的阴阳对转)。中古这么做的人很少,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作品里面会这么做(宋词里面有一些,至于元曲已经超过了中古的范畴了)。总之中古韵里边就是入声配阳声而上古韵则是配阴声的。
痕韵相配的入声韵字有,但是只有一个。所以《广韵》的处理办法是附在其他韵的后面,不单独列出来,所以说不独立。戴震在排这个表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字,唐作藩先生在注释里面解释了这个问题。楼主仔细看那张表还有后面的注解就知道了。
五质之所以配十七真,如果楼主明白了入声配阳声的道理就自然没问题了。从介音和主元音上看,五质、十七真还有五支都是一致的。但是五支是一个无韵尾的阴声韵,无所谓韵尾,没办法和一个有韵尾的入声韵配合到一块。退一步来说,就算要配,上古韵里边这种无韵尾的阴声韵配的也是收舌根音的入声韵[k](大概是二十三锡)。但是五质收的是舌尖前音[t](上古韵里面和这种入声韵相配的是收[i]尾的阴声韵),而[t]和[n]发音部位是相同的,所以相配。追问

哇。解释得好详细啊,谢谢,也谢谢楼上的同学们,请问我可以要你的qq号码吗?或者邮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7
阳声韵尾m、n、ng其发音位置和入声韵韵尾p、t、k是一样
区别是阳声韵要发鼻音 所以说相对
所以an韵对应at韵,om韵对应op韵,以此类推
痕韵没有对入声韵我猜大概是对应的入声字没有吧 所以就不归类了
第2个回答  2011-03-21
入声韵和阳声韵相对,有部分原因说是它们两个数目较接近,因为阴声韵与它们的数目差距较大配不起来。而入声韵和阳声韵相对,那是韵尾的阴阳入对转的一种表现。
划分音韵,每个音韵学大家都有不同的标准,其实,你可以多看几遍书和几种书,就懂了。
你提出的问题,在胡安顺的《音韵学通论》里也有答案。不妨自己查看。
第3个回答  2011-03-16
音韵学没研究,不过如果和对联类似的话,嗯,很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