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甲)、《唐太宗论举贤》(乙)。甲、乙两文中统治者对人才各持怎样的态度? 跪求啊

如题所述

《马说》是认为统治者老说没有能人,其实是自己没一对慧眼;《唐太宗论举贤》则是说了人才的重要性。

《马说》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唐太宗论举贤》阐明了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选拔、任用人才,要多看他人之长,发挥其优势。  

扩展资料

《马说》是一篇说理文,似寓言而实非寓言,用比喻说理却并未把所持的论点正面说穿,没有把个人意见强加给读者。通过形象思维来描述千里马的遭遇,提出事实,省却了讲大道理的笔墨,作者利用了古汉语中虚词(语助词、感叹词和连接词),体现出一唱三叹的滋味和意境。

伯乐的典故几次被韩愈引用(见韩愈所作的《为人求荐书》及《送温处士赴河阳序》),可见韩愈命运的坎坷。

《马说》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个命题不合逻辑。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说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的。所以有人认为韩愈这句话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义的。

从唯物主义原则来看,这句话是错误的。韩愈把它作为语言,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太少。于是作者在下文正面点明主旨,把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

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而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这些宝马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不幸、结局悲惨。

没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不以千里称也”,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从文章表面看,作者说得透彻,却有很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看似奔放,实则内涵丰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13
马说是认为统治者老说没有能人,其实是自己没一对慧眼,而唐则是说了人才的重要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18
甲文中的是不知马可行千里而饲也,以至于让马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与常马一样,尚且都做不到,更何况是让它日行千里。而以文中的唐太宗对待人才是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去包容有才华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