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人,贵乎修心,修身,修口?

时常想着,修行,主要修的是什么?心?身体?口? 还是说,修自在心? 还是说凡事皆为修行? 三界中,又会哪里不用修行的,

修行之人,贵乎修心,修身,修口。是指时常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不要造业。【身口意三业】
  指身、语、意三者的造作,谓之三业:一、身业:身业出之于身体的一切动作,此有二种,一者身表业,二者无表业。二、语业:语业出之于口上的造作。三、意业:意业出于第六识的思维,这是思心所的作用。如 《成唯识论》 谓思心所是:“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故意业又名思业。思之自性,只是造作,故能以其造作的力用,与心识相应,驱使心识起善、恶无记等造作。以上说的心识,指的是第六意识,及包括其相应心所。 【意业】
  意业,即意所起之业也,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即意恶业也;若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意善业也。
在佛门中,意业尤为重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21
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回答什么是修行?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行善积德等事联想在一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里面的意思。 从字面上看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人们平常所作所为是由自己的内心所驱动的,也就是说我们想怎样,做的时候就是怎样,如果我们要修正我们的所作所为,还是要先修正我们的思想,所以说修行就是要修正我们的心理行为修正我们想法、看法的错误。那么,我们的想法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来源于何方?一个没有意识的人也就是失去了灵魂,同样,失去了灵魂的人就没有了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灵魂,灵魂如何就会产生如何的意识,可见,修行还是要修正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格。 那么,怎么叫修正灵魂?完善人格?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将自己修成一个令人们满意,符合道德、法律、国家利益乃至人类利益的一个完人。那么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完人?完人在中国的解释就是:德行完美的人。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选·圣贤》中提到:“为宇宙完人甚难,自初生至属纩,彻头彻尾,无些子绽,尤难。”那么,什么是完美?人类在宗教崇拜中无疑是将各个宗教中的最高领袖称之为神,纵观宗教历史不难看出,人们心中所崇拜的神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他们有人的样貌,或者由人和其他生物部分拼凑起来用于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和强大,而且各国的神拥有各国人的影子并且具备一定人性。)而世界又是和谐平衡的,没有绝对,各人心中的完美也会相冲突所以完美只能说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完美的要求是不同的)。既然是相对的就证明有缺陷与他相平衡,所以最完美指的是有缺陷的完美。因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才会犯错误去和自己的女儿、姐妹结婚。(这在现代是重婚罪也是不被允许的。)一个神都如此有缺陷,可见,完美就是缺陷中还体现着美感,这才是真正的真、善、美而三界中没有不用修行的。那么“少有点污”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才是真实的。完人也就成了鲜有点污却又体现美感的真善美者。那么我们修行就变成了修正自己的灵魂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即成为一个有些缺憾却很真实的真善美者。 那么它究竟是修身?修口?还是修心?我们从生物上来讲,心和口都属于身的一部分,而修身就是指修养身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道德相吻合。在现代我们可以把它引申一下,所谓修身,就是“克已”,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位符合中国文化来设计的,具有最高人生价值的中国人。修身,作为目标,是人的完善,人格的自我体现;作为手段,是实现最高人生价值的道路和方法,是为齐家、治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完善的人格不正是灵魂的体现么),所以如果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可以说修行贵在修身,修身贵在修性,性即为灵魂,魂体现品格,所以我们修的还是属于内在的自我,使之成为超我。 那么怎样才是修性?正如楼主问题所说:凡事皆为修行,人到哪里,哪里就有修行。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随处都是道场,随处都是法会,随处都可以谈经论法,随处都可以修行,随处都是可以做功课,随处都可以研究佛法。修行就在生活中,修行没有处所之分,没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11
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回答什么是修行?谈到修行,难免会有人把它和参禅打坐,念经念佛,行善积德等事联想在一起,其实那只是修行的形式,不是它里面的意思。 从字面上看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人们平常所作所为是由自己的内心所驱动的,也就是说我们想怎样,做的时候就是怎样,如果我们要修正我们的所作所为,还是要先修正我们的思想,所以说修行就是要修正我们的心理行为修正我们想法、看法的错误。那么,我们的想法也就是我们的意识来源于何方?一个没有意识的人也就是失去了灵魂,同样,失去了灵魂的人就没有了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灵魂,灵魂如何就会产生如何的意识,可见,修行还是要修正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格。 那么,怎么叫修正灵魂?完善人格?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将自己修成一个令人们满意,符合道德、法律、国家利益乃至人类利益的一个完人。那么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完人?完人在中国的解释就是:德行完美的人。明代的吕坤在《呻吟语选·圣贤》中提到:“为宇宙完人甚难,自初生至属纩,彻头彻尾,无些子绽,尤难。”那么,什么是完美?人类在宗教崇拜中无疑是将各个宗教中的最高领袖称之为神,纵观宗教历史不难看出,人们心中所崇拜的神就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人。(他们有人的样貌,或者由人和其他生物部分拼凑起来用于强调他们的与众不同和强大,而且各国的神拥有各国人的影子并且具备一定人性。)而世界又是和谐平衡的,没有绝对,各人心中的完美也会相冲突所以完美只能说是相对的(不同的人对完美的要求是不同的)。既然是相对的就证明有缺陷与他相平衡,所以最完美指的是有缺陷的完美。因此希腊神话中的宙斯才会犯错误去和自己的女儿、姐妹结婚。(这在现代是重婚罪也是不被允许的。)一个神都如此有缺陷,可见,完美就是缺陷中还体现着美感,这才是真正的真、善、美而三界中没有不用修行的。那么“少有点污”也是在所难免的,这才是真实的。完人也就成了鲜有点污却又体现美感的真善美者。那么我们修行就变成了修正自己的灵魂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即成为一个有些缺憾却很真实的真善美者。 那么它究竟是修身?修口?还是修心?我们从生物上来讲,心和口都属于身的一部分,而修身就是指修养身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道家、儒家、墨家都讲修身,但内容不尽相同。儒家自孔子开始,就十分重视修身,并把它作为教育八目之一。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他们认为修身的过程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本,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末。由此通过“反省内求”的方法,使个人的行为同道德相吻合。在现代我们可以把它引申一下,所谓修身,就是“克已”,完善人品操行,提高人生境界,做一位符合中国文化来设计的,具有最高人生价值的中国人。修身,作为目标,是人的完善,人格的自我体现;作为手段,是实现最高人生价值的道路和方法,是为齐家、治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完善的人格不正是灵魂的体现么),所以如果非要说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可以说修行贵在修身,修身贵在修性,性即为灵魂,魂体现品格,所以我们修的还是属于内在的自我,使之成为超我。 那么怎样才是修性?正如楼主问题所说:凡事皆为修行,人到哪里,哪里就有修行。用佛家的话来说就是: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随处都是道场,随处都是法会,随处都可以谈经论法,随处都可以修行,随处都是可以做功课,随处都可以研究佛法。修行就在生活中,修行没有处所之分,没有远近之分,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低之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5
从字面上看修行就是修正行为,就是将我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另,修行还是要修正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自己的人格。

修行的人,是以修心为尊,心为上首,离于自心,皆是假修,身与口,亦不离心,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处处是修,无修处,是佛地。
修得心静,遇事能忍是大度,心静方可守嘴,心静故能宠辱不惊,处处鸟语花香。
人活着,就是一场修行,尽善就好;走着,就是一种领悟,懂得就行。
第4个回答  2014-01-21
放下 顺其自然 平常心 实修佛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