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记>的翻译

重点字词要翻译出来,还有作者的写作特点和思想感情...谢谢了~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建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宽,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

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永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出处:唐·柳宗元《石渠记》

《石渠记》赏析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借写景抒发作者仕途不得志的忧郁之情。

作者所写的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19
《石渠记》译文:

从渴河(河流名称)向西南走不到一百步(步是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有个石渠,百姓在上面建了一座桥。泉水幽然流淌,水声时大时小。石渠的宽度有的地方只有一尺,有的地方好几尺,石渠的长度有十几步。水流遇到一块大石头,从石头下面流出来。越过石头再往前,有一片漫过石头的水,被茂盛的蒲草覆盖,四周是青绿的苔藓。溪水又向西拐,流入岩石底下,向北落入小潭里。小潭的面积不到一百尺,潭水清澈而且很深又许多游鱼。溪水又向北曲折蜿蜒前进,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其实最后流入到渴河里。溪水两旁都是奇异的石头、树木、花草、箭竹,可以并排坐在底下乘凉。风吹草木,崖谷里的声音就像音乐。再一看又恢复了平静,声音已经走远。
我跟随永州太守来这里看到这些景色。扫除被遮掩的朽木枯叶,刨开疏松的土壤石块,堆在一块焚烧,溪水就像倒酒一样填满了。可惜这里的景致从没有过记载,所以记录下来它的风景,送给当地的人,写在石渠的阳面(北面),好让后来爱好这方面的人很容易地看到。
元和(唐宪宗年号)七年正月初八,顺着石渠到过大石头那里。十月十九日,越过那块大石到了浅水、小潭那里,石渠的美丽景色到此也就这么多了。

《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第七篇。本篇紧承上文,所写的景物仍旧是泉水、石头和树木,但作者善于捕捉共性之外的个性,如: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对水中石头,泉水都用"若"字表明,而对泉上的树和石,则用翠羽、龙鳞来直接比喻,"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由于采用了多种比喻手段来精确形象地进行描绘,所以毫无重复之感,反而觉得洞天之中又有无穷洞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1
第3个回答  2020-09-20
这么多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