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的性格分析

要【围绕人物的一个性格特点】分析,800字左右(是演讲用)
不要是林冲、武松、宋江

(一)、宋江形象分析
自从《水浒传》问世以来,一直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宋江是《水浒传》中最复杂的人物形象,也是最经得起琢磨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是阴险奸诈,还是忠义两全?是道貌岸然,还是江湖好汉?
宋江的绰号
《水浒传》里边的每一个英雄好汉,基本上只有一个绰号。宋江却有四个绰号:黑宋江、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而他每一个绰号,都表现了他在这个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
《水浒传》第18回: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住,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
呼保义 第四个绰号就是“呼保义”。呼保义这个词,一直到今天,大家都无法把它解释清楚。有一种解释说,保义是南宋时候武官的一个称呼,叫保义郎。另外一种解释,说“保”,就是保持的保;“义”就是忠义的义,“保义”即保持忠义,呼的意思,就是大家都那样叫他。大体上说,呼保义这个词实际上讲的是宋江对待国家的态度,对待朝廷的态度,对待皇帝的态度。

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水浒传》第18回宋江刚出场的时候,就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介绍。他是世代务农,世世代代种地,守一些田园过活。自幼攻读经史,受到传统的文化教养。更主要的一点就是他所从事的职业。他在县衙里边当一个押司。所以从他的家境出身以及所受的文化教养和所从事的职业,我们可以判断,他的家境出身使他有一定的正义感,他的职业养成他处事谨小慎微,随机应变的习惯,也培养了他喜欢玩弄权术的手段。这是我们对宋江的第一个角度的理解。

对宋江的第二个角度的理解:
第二,宋江到底是仗义的英雄?还是国家的忠臣?我们可以从他上梁山之前和上梁山之后的几件事来分析一下。上梁山之前,他为了自己的心腹兄弟,私放晁盖。并且为了怕事情暴露,杀死阎婆惜。从这些事情上来说,我们可以说宋江是一个仗义的英雄。那么上梁山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义军的首领,他领导梁山兄弟的几次战役,都充分显示了他的指挥和组织才能。而在受招安之后,他就变成了一个国家的忠臣。他把梁山的堂名由原来的“替天行道”改为“顺天护国”,这是一个国家的忠臣才有的行为。所以说无论我们以怎样的主观情感对宋江或褒或贬,或爱或恨,都不能否认他是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个成功的艺术形象。
(二)、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水浒传》写林冲的性格转变,写得非常出色,有根有据。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一般的小说,要充分地理想化的写一个正面人物,往往一开始就要写他的优点。但是《水浒传》不一样,林冲在《水浒传》里边是个响当当的英雄,了不起,作者是热烈地歌颂他的。可是一出场就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所以他非常气愤地去了。“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所以小说写林冲怒气未消,知道以后,扳过来,先自手软了。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林冲与鲁智深此时的比较:鲁智深就不买账,鲁智深有一段话是响当当的,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冲得知后,“拿了一把解腕尖刀”,“径直奔到樊楼,前去找陆虞侯”。他拿起这个解腕尖刀不是去找高衙内,而是去找陆谦。也就说,林冲已经开始反抗了,但是他反抗的程度和范围有限。应该找高衙内,这里大概有两个意思。第一,还是怕高衙内,不敢惹他。前面说了,权且饶他这一次。这是第二次了,他又忍让了;第二,这是写林冲重义。就是说陆谦是林冲的结义兄弟,背信弃义,不讲义气的人林冲是最痛恨的。讲义气是林冲性格当中非常美好的东西,很宝贵的东西。这是他以后能够转变,而且转变以后革命性非常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忍”之三:
林冲发配沧州以后,还是能忍,还是忍辱负重。小说这里写得非常精彩,他临走之前写了一封休书。这纸休书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写出林冲的善良,他替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另一方面也写出他能忍的性格,也天真幼稚。你以为写了一纸休书以后高衙内就不来了?照样来。所以这些地方,一方面写出他的善良,引起读者对他的同情,另一方面,引起读者对于罪恶势力的更加憎恨。

“忍”之四:
刺配沧州,有一个情节:押监他的两个差人董超、薛霸,一路上虐待他,用烫水让他洗脚,连读者都不能忍了,他还是“忍”,后来走到野猪林,就是董超、薛霸受高俅、高衙内之托付要杀害林冲的地方。到这个时候了,而林冲一点都没想到可能要杀他(武松到飞云浦就已想到差人要杀他),你要捆就捆吧。换成另外的人,像鲁智深也好、李逵也好,在这种情景下绝不会这样说。鲁智深救下了他,要杀两个公人,林冲极力阻挡。这时他还是忍,不想反抗。

“忍”之五:
到沧州牢营不久,他从李小二口中得知来了几个“尴尬人”,于是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街上寻了几日不着,“心下且自慢了”,又“忍”过去了;
沧州牢营安排他到草料场,这是个阴谋,林冲浑然不知,还打算“待天晴到城中换个泥水匠修补”,“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还以为给他一个好的差事,到那儿去过得比较安稳。最后火烧草料场,他在山神庙里面听见陆谦他们三个人说话,要把他的骨头拣回去到高俅那儿去领赏。这时林冲满腔怒火一下子爆发出来,打开山神庙的门出去把几个人杀了,然后造反上山,由此就实现了彻底地转变。

小结:林冲走的道路是非常艰苦,林冲走了一个很漫长的、很艰苦的道路。作者写林冲的转变,它是有很多伏笔,譬如说他和陆谦是好朋友、结义兄弟,但是后来陆谦害他了,那么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的气”。也就说,就是他在统治阶级的压迫之下,满腔不平之气。这个满腔不平之气,就是林冲能够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最后实现了思想转变,造反上山的基础。他虽然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中级军官,但是他一出场就是被压迫的。所以虽然是统治阶级里边的人物,但是他所处的地位和广大被压迫的人民群众有相通之处,这是他能够转变的一个基础。林冲能忍,宽容了压迫他、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对手可没有放过他。一计不成,又生一计。那个社会的黑暗势力、罪恶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所以他非常不满的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的。

几个梁山人物“上山”的比较:
林冲上山的过程就是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这么一个转变过程。林冲上山是走了一个非常艰苦的道路。《水浒传》写人物,不同的英雄有不同的性格,上山走的是不同的道路。这个不同的道路是跟他性格有关系的,这个性格又是跟他的家庭出身、他的生活境遇有关系的。李逵上山是最痛快的,宋江是最曲折的,鲁智深是最爽朗的,爽朗跟痛快不完全一样;一点都没有瞻前顾后,凄凄惨惨切切,军官当不成就当和尚,和尚当不成就上山,非常爽朗。

(三)、《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成三类:
1、上附天罡地煞之数的梁山三位“女英雄”: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
2、第二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四个淫妇:二潘、阎婆惜以及卢俊义的贾氏夫人;
3、《水浒传》里面描写了一个贞节娘子:林娘子。此外还有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有两个老太婆,一个是面目不太清楚的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一个是面目可憎的王婆。

孙二娘 黑店老板娘,孟州道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绰号母夜叉。她这个“母夜叉”形象是“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擦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而且母夜叉跟她丈夫之间的关系是倒过来的。丈夫武艺没她高强,而且这个店不是姓张,而姓孙,为什么呢?孙二娘的黑店是祖传的,她父亲叫山夜叉孙元,是江湖上的前辈绿林中是有名的。这个形象以及她的作为,我们大概很难接受。武松眼中看到的这个黑店是“墙上挂了几张人皮,梁上吊了几条人腿”,这样也算好汉吗?是农民起义吗?任何一个朝代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恐怕都是要法律追究的。说到底,孙二娘就是一个娴熟于江湖黑道的女人。
读者对梁山上三位女英雄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扈三娘。因为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她却是一个非常不成功的文学形象,不管《水浒传》写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笔浓彩,但是作为人物形象,作为艺术形象是单薄的,没有性格可言,嫁给王矮虎已经是她的人生大不幸,最后又死于非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女性的一种轻蔑态度。她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符号。一个哑美人。这个符号就是:能征惯战,美貌佳人。
潘金莲是小说中塑造得很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加之后来有了《金瓶梅》,于是“潘金莲”就成了“淫妇”的典型、代名词。其实这是不公平的。潘金莲本来是一个安分守己的想过平安日子的女人。是一个有追求的女人,从她和武大的和睦相处到最后的毒杀亲夫,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
潘金莲有一个逐步堕落的过程。最初她还是有追求的,还是有一些独立的想法。张大户垂涎她,她本来可以弄一个小妾的名分,她不干,被财主报复嫁了“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好一块羊肉倒落在了狗嘴里”(也就是现在说的“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心中不满意,又经了外人的挑唆,一步一步走向深渊。中间还描写她有一个追求,看到了武松,遭到了武松的拒绝。在潘金莲那里,应该说是她欲望膨胀大于道德。在她那里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当然一个使女出身,大概也不识几个字,没有什么见识,可能是自然属性高于她的社会属性,本能压倒了理智,所以走向了毁灭。
《水浒传》中一段绝妙文字 小说第23回写武松见嫂。
金圣叹评:凡叫过三十九遍“叔叔”,忽然改作“你”字,真欲绝倒人也!
金圣叹评:上篇写武二遇虎,真乃山摇地撼,使人毛发倒卓;忽然接入此篇,写武二遇嫂,真又丝柳花朵,使人心魄荡漾也。

《水浒传》中,为什么如此塑造安排这些女性形象?作者的女性观为什么如此落后?梁山好汉为何“不近女色”?
第一,《水浒传》同《三国演义》一样,写的是男人的世界,基本上是“男性文学”。打家劫舍,南征北战,这是男人的事情,女人是没有份的。但为了突出不近女色的男性英雄本色(如武松),就得有淫荡的女性作为陪衬(如潘金莲);另外,从话本演变而来的小说,为了招徕听众和读者,还得配些“荤料”才对市井细民的胃口。
第二,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男权文化和“女人祸水论”的投射。潘金莲淫荡到了可怕的地步。我们文化中为什么会塑造潘金莲这样一个不可理喻的恶女人和淫荡女人的形象呢?说到底还是男性作家对自己欲望的一种恐惧投射到女人身上。所以这种有欲望的女人她特别可怕。她就没有善终的,那她的这种命运结局是作家的一种道德理念在这里起作用。就是有欲望的女人,尤其是自己要把握自己欲望的女人,我们文化就要给她判死刑。告诫现实生活中的女人,你们还是温顺一点的好,回去做贤妻良母的好。
第三,是“江湖观念”作祟。《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绿林的故事。那么江湖绿林中的准则,他们的观念,跟一般社会上的普通平民是不同的,这是强人的一种观念。比如杀人越货,开黑店,实际上就是江湖黑道。为什么走江湖黑道的他们会如此轻蔑女人呢?因为江湖中自有江湖中的准则,他们是亡命之徒,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他们认为女人妻小是个累赘。生理需要可临时去抢占。所以在《水浒传》中描写很多,小霸王周通抢压寨夫人,王矮虎也做这样的事情。所谓压寨夫人可不是真正的“夫人”,实际上就是性工具。如果等到官兵来剿,那么这压寨夫人一个都难逃做刀下鬼,要么被自己的男人杀掉,要么被俘以后,作为匪人家眷也都会死于一些官法。
历史可以证实,比如说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都做过这样类似的事情。崇祯十二年,李自成在潼关园大败,逃到商洛山中,当时觉得穷途末路,几次要自杀。养子李双喜劝阻了,他的大将刘宗敏为了辅佐李自成东山再起,回去就把自己两个妻子杀掉。然后其他的一些壮士,也就是李自成的死党们,一看大将军刘宗敏如此做事,也回去把自己的妻子杀掉。这些妻子实际上都是压寨夫人一类的,都是掳掠来的女人。杀掉以后表示死心塌地跟朝廷再战。李自成这样才轻骑突围,终于东山再起。这样一种观念,视女人为累赘,视女人为物品,他们把女人处死,就好像烧掉山寨一样。那些女人是没有人格地位的,这里边我们可以看到《水浒传》的作者,他也是这样一种心态,轻视妇女,视妇女于草芥,如虫蚁。
第四,是情节发展的需要。如:扈三娘的出现以及王矮虎大战扈三娘的情节,是要与第31回宋江许愿给王矮虎找一个夫人的情节相扣;潘金莲与武大、武松以及西门庆的种种纠葛,是武松一步步走上梁山的必然过程。
第五、错误的“养生”观念作祟。比如说晁盖,他是个财主,有钱,东溪村保正,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书中宋江出场大约是三十四五岁年纪。他跟晁盖两人见面的时候,说晁兄长我十岁,那晁盖就是四十余岁。小说中专门写晁盖,不娶妻子,只爱使枪弄棒,整日打熬筋骨。也就是说,当时的这些绿林中人,认为练武艺跟近女色是矛盾的。这是中国古代一个养生学里边的理论,古人认为练武首先要保先天元气。所以对女性的轻视也是意中之事。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03
都是自己攒的演讲稿,以前班上也用过,效果不错
就是讲的人物比较冷门,因为是随机抽的
记得把我列为最佳答案:

杨志评析
说到智取生辰纲,大家可能想到的会是一个倒霉的好汉杨志——他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人物,《水浒传》中出身顶尖的好汉。青面兽杨志,梁山好汉中他算是真正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血统论排名前三的人物。单从出身来讲,第一柴进是后周皇室嫡系后裔;第二关胜是三国关老爷子孙,;第三便应该轮到杨志了,杨家将的故事,那可是家喻户晓,风靡全国。大破天门阵,穆桂英征西,那可是说书先生案头的保留节目!
正是这样的出身造就了杨志独特的一生。从《水浒》对杨志的整体描写来看,杨志的性格经历了“失意——得志——幻灭”的发展历程。
杨志的出身使其最初的抱负是“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想命运多舛,先是失陷了“花石纲”,又在盛气之下杀了泼皮牛二,吃了官司,被发配充军。这是其人生的一个失意时期。
但岂料却因祸得福,杨志得到梁中书赏识,收在门下,并把押运生辰纲的重要任务交托给他。此刻,他的命运也似乎是“柳暗花明了”,离志得意满的日子也不远了。
可是“福兮祸之所伏”,杨志太在乎这趟任务了,唯恐辜负了梁中书的厚爱。为了很大程度地突显吴用的智慧,施耐庵最终安排杨志急功近利,丢掉了生辰纲,自己的幻想也最终幻灭,不得不上梁山落草。最后壮志未酬,空空将生命断送在征方腊途中。对比他之前的抱负,不由成了《水浒》中又一个讽刺性的人生大戏。
杨志在书中出场很早,是由林冲杀投名状时带入故事的:
只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露些少许赤须,把毡笠子掀在脊梁上,坦开胸脯,带着抓角儿软头巾,挺手中朴刀。

——《水浒传》第十二回
单从外表,我们便可以看到杨志的第一个特点——身强力壮,武功高强。正是这个特点成就了杨志,同样也毁了杨志。
说到七星劫生辰纲,那是架构“梁山强盗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一笔原始资金,也是杨志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梁中书搜刮十万贯孝敬丈人的民脂民膏,谁都想上去咬一口唐僧肉。而在赞叹吴用妙计时,我们却忽略了个细节:七星聚会当中,其实人人都会耍两手。
晁盖能搬动石塔,双臂膂力应该不小;吴用虽说是个书生,但也颇有胆略,曾用铜链架开正在恶斗的刘唐、雷横;公孙胜殴打晁盖家丁十余人如抛稻草人;刘唐能和郓城县刑警大队副队长雷横同志交手五十余招不分胜负,想来也不是无能之辈;三阮更从小说中给的绰号可见一斑。
天时地利方面,晁盖等人早就埋伏在林子里等待战斗,又是本土人,地形熟悉。无论如何,区区一个杨志,七星都应该一涌而上,抢了东西就跑,而不是花偌大功夫做戏,用下蒙汗药这江湖不齿的方法取了生辰纲。
这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杨志的武功高强,即使在众多好汉中也难遇敌手。所以七星要层层密谋,不敢出一点纰漏——这间接导致了杨志的最终失败。因此,杨志成于武,败亦于武。

在水浒中,杨志实在算得上一个相当精明能干的人。就送生辰纲一事而言,他凭其多年身在江湖的经验,刚一接受任务,就多次推托,推辞不掉时,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赶路,避免大张旗鼓,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书给自己提调众人的权力,防止内部不和,被“贼人”钻了空子。后来在路上,也是根据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时间。开始是趁凉行路,后来到了“人家渐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带,为安全起见,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天正热时赶路,而且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岗的松林里休息。后来兵士要买酒喝,他又千方百计阻拦。这样的精明细心不得不让人佩服。

但是他的精明智谋却受了他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思想的牵制。可以说,杨志是一个信奉“一刀一枪在边疆上博一个封妻荫子”的人物:
黄河中失了花石纲,选择变卖家产贿赂上司,而不是直接落草为寇;王伦盛情款待,给足了面子,也不为所动;英雄落魄汴梁街头,也不是说用块黑布蒙面去抢点银子来,只得满含心酸将祖传宝刀变卖,一个英雄,落到如此田地,心中痛楚,恐怕不是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即便对于无赖牛二,杨志也表现出一个极具耐心的业务代表素质,要剁铜板,可以;要吹毛断发,可以;要杀人不见血,杀只狗不满意,只有杀了你这个狗都不如的恶棍!
杨志被迫上梁山,严格来讲,他只是“二龙山强盗股份公司”被实力更大的“梁山强盗股份公司”收购了!从他个人内心世界来讲,恐怕是不太愿意的。对于起义造反,杨志恐怕没有多少满腔热血,因为他志在朝堂之上。这样的抵触情绪从他刚上梁山就可以看出来:
杨志起身再拜(宋江)道:“杨志旧日经过梁山泊,多蒙山寨重义相留,为是洒家愚迷,不曾肯住。今日幸得义士壮观山寨。此是天下第一好事。”。宋江答道:“制使威名,播于江湖,只恨宋江相见太晚!”

——《水浒传》第五十八回
杨志对晁盖是有情绪的,要不是七星劫了生辰纲,他杨志也不会落得这般田地!所以杨志会明褒暗贬,讥讽说“天下第一好事”云云;而宋江,早已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不满之意,故而连忙拉拢收买,称呼杨志是当日官衔“制使”,而不是失陷生辰纲时的“提辖”,更不是“杨英雄”、“杨大侠”等江湖称谓,似乎只有这样杨志才会入伙。所以,杨志上梁山,更多的成分可能是寻求暂时的庇护所,而非长久之计。对于梁山,要不是日后能招安,他未必愿意留在这里。
态度就直接影响了杨志上山后的表现:他基本属于没嘴葫芦类型,话也不多说,功劳也很不起眼:攻打大名府,他只是策后马军;关胜要游说水火二将,吴用要派林冲杨志监督;卢俊义攻打东昌府,杨志和张清交手两招,头盔上挨了一石子,便伏鞍归阵,不愿纠缠。
总体来说,杨志与众不同之处便是是武功高强而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宋江受招安,最高兴的莫过于杨志,满足了他的毕生心愿。可惜征方腊途中,只是仅仅过了长江,便在丹徒县患病不起,最终也病死异乡。这个保皇派的悲剧英雄,到头来终是空欢喜一场。

皇甫端评析
地兽星紫髯伯皇甫端可以说是水浒中比较小的一个人物——出场晚(七十回),排名靠后(五十七),出场又少(正面描写一次,外加顺带提到一次)。所以说,本来皇甫端在梁山这个罪犯集团根据地是混不到什么饭的。但偏偏物以稀为贵,皇甫有一技之长可以傍身,成为了除了安道全以外,梁山上第二个钻研医术,主营后勤工作的人物。
皇甫端原是东昌府城内著名的兽医,同没羽箭张清是好友。宋江攻下东昌府,张清投降梁山,又向宋江推荐了兽医皇甫端。皇甫端从此便归降了梁山:
宋江看了皇甫端一表非俗,碧眼重瞳,虬须过腹。皇甫端见了宋江如此义气,心中甚喜,愿从大义。

——《水浒传》第七十回
外表上可以看出,皇甫端是个地地道道的“外国人”,面子又直,什么都写在脸上,加入梁山集团的目的单纯,仅是一种单纯对英雄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张清是何等人物?聪明强干,大义凛然。虽然书中没有正面描写,但因为近朱者赤,可以想象皇甫端而作为张清的朋友,气度定然不凡,甚至可能更有一些憨厚和老实,脚踏实地的作风。
皇甫端医道高明,诊治马病,手到病除,素有伯乐之称:
传家艺术无人敌,安骥年来有神力。
回生起死妙难言,拯惫扶危更多益。
皇甫端上梁山后,梁山马军更加强壮,为这庞大的高消费高损耗好汉群体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征讨方腊时,皇甫端被留在京城未能出征,从而逃过了水浒英雄的一般性结局——消亡(九十回)。甚至他可以说是封官加爵,安享天年。
经过这么多年的爬摸滚打,一路风雨,当年那个直爽单纯的医生可能已不复存在。复杂黑暗的官场,人生场可能会将他打磨得日益光滑圆润。然而,无论他怎样改变,皇甫端留给我们的印象仍然是那个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平凡而直爽得可爱。他虽然渺小,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庆幸,在梁山好汉呼啦啦如大厦将倾时,仍有一个忠厚老实,维持着中庸之道的可爱医生在昏暗的官场上称出一片清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3-02
吴用的性格特点是:沉着冷静,足智多谋

例子:
智取生辰纲 智取大明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
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
。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
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
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
。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
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
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
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
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
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
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
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
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
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
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
起。给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