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张三,李四,王五”?不说“张二,李三”?

请问:为什么人们习惯都说“张三,李四,王五”?而不说“张二,李三,王四”?或者“李三,王四,张五”?
有什么出处吗?

还有种说法: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呵呵这个只不过是民间顺口溜式的俗语,具体的出处现在是无法考证了。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和姓氏权贵或者人口数量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2-27
我们汉语中常常讲的"张三,李四,王五"......相当于英语中的Tom, Dick and Harry ,是最普通不过的男人名字。他们与大人物无关。
英语中有一个用法,就是 every Tom, Dick and Harry。
every Tom, Dick and Harry 是指无论"张三,李四",任何人。
这个用法常常含有轻蔑的意味,好比是�阿猫阿狗。
第2个回答  2005-12-27
这不是指具体的人,只是代指。百家姓里面李是排在第四,所以一般说李四。那另外的我就不知道了。
第3个回答  2022-12-09
“张三李四”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尽管传说中对于“张三李四”的出处说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张三、李四不是某一特定的人名,找不到对应的原型人物。余光中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谈到“张三李四”的成因时曾说:平平仄仄,琅琅上口。一般认为,“张三李四王五赵六”最早说的是杭州的四姓18家。杭州先后曾作为五代吴越国和南宋都城,一度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繁荣、人口来自四面八方,盛极一时。后来历经战乱和社会变迁,人口流动频繁。相传,只有留下的“张三李四王五赵六”18家才是真正的杭州人。而“张三李四”真正用于泛指某人的用法在文学作品中最早见于宋朝王安石的《拟寒山拾得》诗句,如“张三裤窄,李四帽檐长”和“莫嫌张三恶,莫爱李四好”等。宋朝杭州灵隐寺和尚释普济在《五灯会元》中也写道:“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可见,宋朝时候“张三李四”就已经用来泛指某人或某些人,而且这种用法沿用至今,有时也指身份平常的普通民众、大多数老百姓,泛指大多数人民群众。“张三李四”用处甚广,大约还与姓氏有关。张姓、李姓都是大姓,人口多,遍布全国各地,比其他姓氏更具有代表性。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王、李、张三姓在全国人口总数所占比例排在前三位。以王姓为最,其次是李姓、张姓。
至于“王二麻子”的由来,则出自汉语成语,上句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下句是“隔壁王二不曾偷”。其中的“王二麻子”就是由“王二”引申而来的,而这个“麻子”,并非指王二脸上长过天花,而是说他是个麻烦制造者,是一个不光彩的形象。
俗语“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所贯穿的思维逻辑和处事方法,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其中富有时代意义的治理思想精髓,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和阐发,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当代价值,从而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和治国理政智慧,这对于加强公民素质修养和官员治理能力现代化,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4个回答  2005-12-27
习惯用语,去考证那么多干吗?
第5个回答  2005-12-27
顺口嘛
你读读就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