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把老巢挪到邺城的原因

那汉献帝有没有搬到邺城?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知道曹操当时所处的政治形势和环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便牢牢地将汉献帝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并将汉朝的都城定在了许县(就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但在那里,曹操受到了拥汉派势力的坚决反对,而且汉献帝也不满于自己的傀儡地位,于是便屡次密谋以除掉曹操。实际上,虽然当时曹操把持着朝政,但自己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曹操时刻准备将自己的幕府(您所谓的“老巢”)迁出许县。大约在建安八九年间,曹操基础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并且拿下了袁绍的幕府所在地邺城。这个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他已经不用亲手控制汉献帝,而且邺城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备,于是曹操便顺理成章地将他的幕府迁到了邺城,而把汉献帝留在了许县。这个时候,虽然东汉的首都仍然在许县,但已经名存实亡,因为曹操已经将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了许县。总结一下,曹操迁到邺城的原因不外两个,一是那里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便于政治机构的运转;二是离开汉献帝,脱离险境。追问

曹操离开许都后,在汉献帝这边留了哪些大臣

追答

曹操将幕府迁到邺城后,汉献帝并没有随同前往,而是仍然住在许县。直到曹丕称帝,汉献帝退位,才离开许县,到了山阳(今河南省焦作市境内)。至于曹操到了邺城后汉献帝身边留下哪些大臣,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三言两语难以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凡曹操手下的重臣,都已随曹操到了邺城;而留在许县的,都是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而已(印象中似乎只有司马懿被留在了许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28
曹魏在定都洛阳以前,曾短暂定都邺城和许昌。邺城最初为商王冥的都城,春秋时齐桓公又重新筑城,战国后归魏国,魏文侯曾定都于此。魏国大臣西门豹和史起先后担任邺县令,开凿十二渠引漳水溉田,使盐卤之地尽为良田,所以左思《魏都赋》说:“西门溉其前,史起濯其后。”秦汉时期在邺设置邺县、魏郡,又设置冀州、相州。东汉末为冀州牧袁绍驻地。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曹操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了汉末政权。建安七年,曹操被拜为汉丞相,封于邺。十八年,曹操为魏王,都于邺。
曹魏邺都城是曹操在战国秦汉旧邺城的基础上增建的。有内外二城,外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有中阳门、建春门、广德门、金明门等七门,为百官、平民居住区和商业区,有赤阙街,黑阙街等街道,在曹魏都邺以后,邺城长期为华北平原地区最繁华的都市。
第2个回答  2011-02-28
邺城漳水之北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迤东一带。漳水之南在今河南安阳县境内。邺: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富庶繁盛的大都市之一。
第3个回答  2011-02-28
一,是曹操为魏公时在邺城已居住9年,对邺城的经营已经有了基础。
二,曹操为冀州牧,常住邺城。
三,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前后,韩遂、马超等敌对势力占据关中、潼关一带,离洛阳较近,不安全,故不能以洛阳为都。至于河北其他城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条件恐怕都不及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