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字体有几种写法比如黄

中国字体有几种写法比如黄

1、中国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2、题中所指的“黄”,是中国北宋时期四位书法家之一--黄庭坚。其他三人为别为:苏轼,米芾(fú),蔡襄。这四个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称“宋四家”。

明清以来,有一些人认为宋四家中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在蔡京之上。

扩展资料: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他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脱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四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庭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6

中国字体主要有正楷、草书、篆体和隶书这四种。

黄字,也可以在字体中写正楷、草书、篆体和隶书。

扩展资料:

正楷、草书、篆体和隶书的特点:

1、正楷: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楷书的特点在于规矩整齐,是字体中的楷模,所以称为楷书,一直沿用至现代。

2、草书:草书的审美价值远远超越了其实用价值。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草书符号的 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

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运笔放纵、点画狼藉的又称大草或狂草。

3、小篆:小篆书体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纵横成行的序性。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 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 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仁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

4、隶书:隶书的结构特点,字形扁方左右分展,隶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常态,而改以横向(左右)取势,造成字形尚扁方,笔画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分展。起笔蚕头收笔燕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画几乎都用此法。

所谓“起笔蚕头”,即在起笔藏(逆)锋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燕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楷书

百度百科-草书

百度百科-篆体

百度百科-隶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3-15
汉子字体主要有“正楷、草书、篆体和隶书”四大类,甲骨文、钟鼓文等多种现在不流行。其余包括美术字体那就多了去,但都是主要字体的变形,
甲(甲骨文)——金(钟鼎铭文)——篆(大篆、小篆)——隶(隶书)——草(草书)——楷(楷书)——行(行书)。

简言之就是:甲金篆隶草楷行。

甲:殷商时期
金:西周、春秋时期
篆:战国及秦统一之前
隶:秦统一后开始有,汉代最流行
草:晋代始有,唐代较流行。(唐代草圣张旭)
楷:现代方块字。就是书本影印体
行:即现在一般人手写体。比教材版印体略显简便。
第3个回答  2017-03-15
汉字字体主要有“正楷、草书、篆体和隶书”四大类,甲骨文、钟鼓文等多种现在不流行。其余包括美术字体那就多了去,但都是主要字体的变形,例如仿宋体、长仿宋字体体都是属正楷字的一种字体;行书是介乎正楷与草书之间的字体,接近正楷较易识别的为行楷,接近草书的一种为行草。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汉子字体主要有“正楷、草书、篆体和隶书”四大类,甲骨文、钟鼓文等多种现在不流行。其余包括美术字体那就多了去,但都是主要字体的变形,例如仿宋体、长仿宋字体体都是属正楷字的一种字体;行书是介乎正楷与草书之间的字体,接近正楷较易识别的为行楷,接近草书的一种为行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