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城子,十年生死, 的故事。

回答要有条理。
您还想到了什么类似的诗句吗?

苏轼与夫人王弗的爱情(转)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一直就很喜欢这首词,虽然它只是一首悼词,但是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好多年,就像神话一样,可触而不可及!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给自己亡妻王弗的一首悼词.该诗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诗人以梦的形式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诗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五月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王弗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后听父亲告言(苏洵曾告诫儿子:“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于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少年苏轼曾读书于现今的眉山市青神县“中岩”和“华藏寺”。而这两个地方就在青神王家庄附近。苏轼一生好交朋友,与当地王庆源关系非同一般。后又通过王庆源认识了王方的儿子王愿。(既王弗的哥哥)因而这样才促成了苏轼与王弗的美好因缘。但民间对他们二人的结成婚姻却有另一种说法:王弗父亲王方,是一位乡贡进士,颇有声望,他要为自己的家乡奇景(山壁下有一自然鱼池,游人拍手,鱼即相聚跳跃而出)命名,同时也想借此暗中择婿,便请来了当地有名的青年才子为奇景题名,许多人都落选了,只有苏轼所题的“唤鱼池”耐人寻味。谁知躲在帘内的王弗亦不约而同地题名为“唤鱼池”,二人从此心心相印,沟通了无言的爱情。王弗之父母因此选中了苏轼为乘龙快婿,婚后形影不离。关于苏轼与王弗如何相识我们就不在叙言,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二人后来的婚姻肯定是很美满的。

王弗与苏轼结识之后,就成了终日不去的伴读。出身小户人家的王弗不仅知书达理,出乎苏轼意料之处的是,她对诗书非常熟悉,而且记性极佳,有时连苏轼都赶不上。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说: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除此之外,因为苏轼是个性情率真,口无遮拦,满眼没有一个坏人的人。王弗作为夫人也可谓是终日牵挂。在苏轼的日常交际中王弗居然能到达“未尝不问知其详”的地步。列如她在屏幕之后“窃听”客人与苏轼的谈话,提醒苏轼要对那些首鼠两端、见风使舵之人要有所戒备。由此可以看出,王弗对苏轼有劝诫,有时达到了可以针砭的地步。“有识”二字,乃是古代对读书人的莫高评价,苏轼用这两个字来形容自己的夫人,可见他对王弗是多么敬重。

其中苏轼还写到过王弗对他不良行为,经常予以制止的话语:某官于岐下,所居大柳下,雪方尺不积;雪晴,地坟起数寸。轼疑是古人藏丹药处,欲发之。亡妻崇德君曰:“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轼愧而止。——《苏轼文集》卷七十三《先夫人不发宿藏》

然而王弗死后,苏轼仿佛就苍老了许多。我常可以在他的诗词中看到“衰”、“老”、“早生华发”、“须髯稀疏”之词。因王弗的死苏轼曾三年不做诗赋,以无声来悼念夫人的去世。甚至冒着“欺君之罪”,要求皇上更改考试的法则。可见王弗死后苏轼的哀毁程度,同时也反映了苏轼对王弗的爱是多么的深沉。 苏轼与王弗的情感可谓:“上昭日月,下鉴鬼神”!

《江城子》就是苏轼心中的丧妻之痛在十年后的爆发。“十年生死两茫茫”试问这样的诗句能不感人吗?我想就是铁石心肠的人看了也会懂得哭泣的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15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女,年方十六,与十九岁的苏轼成婚。王弗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苏轼与朝中权贵不和,外任多年,悒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惋,于是写下这篇著名的悼亡词。

王弗卒于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四川眉山故里柳沟山,又名老翁山,距苏洵夫妇墓西北八步。苏轼兄弟曾在父母墓旁遍植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虽十年过去,他对王弗依旧一往情深,哀思深挚。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起句写十年里,双方生死隔绝,即使不特意思量,往昔的深情仍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了内心深处的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历经忧患,自己已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相逢,妻子也认不出自己了。明明是作者对亡妻思念深切,偏偏说自己变化太大,妻子已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既写出了千里孤坟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人世的辛酸。

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句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无处话凄凉”的悲伤。蓦然相逢,“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十年的痛苦。梦中醒来,作者仍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象妻子在那凄清冷落的地方想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第2个回答  2007-05-18
,还有一个是关于北宋陆老先生的》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

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

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参考资料:http://www.hongen.com/edu/shfz/clwq/sa012001.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5-16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悼亡妻所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