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语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如题所述

我们之所以产生不同的认知,是因为predicate这个概念本身就存在分歧。传统语法里,谓语,也就是predicate,是一个完整的小句里除去主语subject之后的成分,也就是generative syntax里面一般所说的TP或者IP,界定时一定要包括有效的[+tense]和[+agreement]的T-node / I-node。在英语里,表达有效的[+tense]和[+agreement]的T- / I-node的办法就是时态的出现,也就是动词变位。因此所有不表现为具体时态的动词形态(比如现在分词doing,过去分词done,以及不定式to do)都不能引导谓语,也就是所谓的“非谓语动词”。在一阶逻辑及基于一阶逻辑的语义理论里,predicate则并不是除去主语的部分了,而是指主要的动词。在对应自然语言“I eat an apple”的一阶逻辑表达式E(i, a)中,只有主动词E(x, y)作为谓语,也可以称为谓词。那么再说回中文。中学语文教学里的“主谓宾”说法,在传统语法里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在传统语法中,宾语其实是谓语的一部分。所以我个人更倾向于直接接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对应SVO的V概念的汉语词汇,可以叫“主|动词”,也可以沿用一阶逻辑的用语,称之为“谓词”。不过我个人是提倡使用前者的,因为后者非常容易再次和“谓语”混淆,并且二者对应回英文也都是同一个词predicate。现代汉语教材上将陈述主语的部分都称为谓语。如“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一句中,斜杠前面的“我们车间”是主语,后面的都是谓语。但按照我们常常听见的说法,就应该是:“车间是主语,完成是谓语,任务是宾语”。大概就这样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6

咱们东亚很多语言都有“谓词”的概念。一般来讲,这个“谓词”包含了印欧语言的“动词”和“形容词”两个大类。直白一点说,就是在东亚很多语言里面,形容词和动词一样可以作“谓语”。

比如汉语可以说:花红柳绿。“红”和“绿”就是谓词。也可以说:今天天气不错。“不错”就是谓词。而印欧语比如英语,则必须说成:Blossoms ARE red and willows (ARE) green. 不能缺少系动词 be。因为在印欧语言里,形容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最后,把“谓词”延伸一下,就是“谓语”了。既然“谓词”是可以扩展主语(最好叫主题)的“单词”,那么“谓语”也就是扩展主语的一个“语句”。

第2个回答  2018-01-06

在西方语言学框架下,汉语语序是SVO或者SV,也就是subject+verb(+object)。但是这个verb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一个动词,有的时候是指动词词组的。所以我推断谓语应该是VP(verb phrase),这个有可能是一个词,有可能是一串动词词组。我不清楚谓语和VP是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没考证过不敢乱说。不过八九不离十。

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主语+动词词组。动词词组还可以继续分解。2. 我们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主语+动词+宾语。动词又带了aspect marker(了)和副词(已经),所以也是个动词词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