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成车企搜索热词? 打破思维定式 一场迟到的行业成人礼

如题所述

今天通过度娘搜新闻,发现降薪竟成了车企关键词搜索引导的第一位。刚开始觉得很突兀,看了新闻仔细想了想,这算是疫情下中国车企经历的成人礼:每一次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都是内外部压力下的结果,只不过这次,企业员工也要跟着进入新常态了。

打破思维定式 与市场接轨

点击搜索关键词,发现今年以来开展调整的车企数量很多。比如,长城汽车发布公告,将2020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至102万辆,同时,净利润预期从47亿元下调至40.5亿元,并决定对股权激励计划进行修订。

而广汽在调整目标的同时,还采取了压缩管理费用的方式。据《北京商报》报道,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公司今年汽车销量预期目标由原来增长8%降至增长3%左右,下调目标后,2020年广汽集团销量预期为212万辆。同时,广汽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成本支出,包括压缩管理费用,降低出差住宿和交通标准、设计开销等更加务实的举措。

在此之前,作为头部的上汽集团,也对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大通等几大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薪酬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随着行业陆续整复,相信很快有更多车企将跟进这一趋势,调整年度目标,并对员工激励和薪酬机制进行优化。

实际上,作为与经济周期有密切联系的汽车行业,无论是扩招裁员、薪酬调整都是很平常的事情。本身汽车行业的薪酬体系就是由基础薪酬和绩效组成,这不仅标志着一个行业的开放与市场化程度,也昭示着更加良性健康的行业发展规律,及时打破“铁饭碗”思维,与行业周期、经济周期“同呼吸”,有利于车企走得更远、更稳健。

这一点上,跨国公司在这方面启动得更早一些,也更为激进。

各大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汽车行业实际上已经经历了近两年的波动期,从2018年11月开始,各大车企跟随行业变动纷纷开启了改革计划,从职位调整、车型谱系优化到成本控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打破思维定式才是当务之急。根据市场情况尽早判断,并在调整中维护好员工利益、保持其战斗力,是车企回归正向增长的必由之路。

 

调整是手段 重塑薪酬体系才是目标

在上述调整中,可以听到一些讨论,比如是不是该换个行业了等等,这是正常的现象。毕竟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车市没出现过几回类似的事情。

很多汽车行业从业人员习惯了双薪,习惯了全绩效工资,即便是在一些业绩一般的企业中,员工工资横向对比其它行业都有明显优势,这其实埋下了问题的种子。比如一些原本基础较好的企业,近几年逐渐掉队,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原有的封闭式薪酬体系拖累了整体的经营效率,使企业在发展中甩不掉高成本的包袱。国外这方面的案例比较多,像通用汽车在2008年不得不采取破产保护的方式才度过了薪酬危机。

我们认为,在调整中制定出更为灵活高效的薪酬体系,充分激励人才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调整中必须坚守的宗旨。

薪酬体系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好的体系要能促进企业创新,让企业更灵活高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在市场剧烈变动或者面临创新临界点的情况下,资源应该向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员工倾斜,包括绩效奖金,这样才能发掘出更多有能力有担当的员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在调整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

1.要透明。透明的规则,全员才能有认知,才知道努力的方向,同时也就避免了暗箱操作。

2.合理考核。考核是否合理,是绩效体系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不同的节点,考核方式也需要变化。比如在当下,假如规定说3月批发量完不成多少多少台就扣工资、降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而公开安排,只调整绩效奖金部分,全勤奖改成生产奋斗奖,不仅能激发员工奋斗意识,也能通过透明温和的举措避开一些调整中的阻力。

 

车企成人礼

没经过事的人不会成熟,企业也一样。中国车市近年来一路高歌猛进,虽然有过起伏,但总体平稳。而现在,大家似乎走到了十字路口:

一:环保的压力迫使全行业往电动化转型,但电动车基础设施还在建设中,电池成本没有显著降低;

二:智能网联化对车企提出新命题,这一块是传统车企的短板,不擅长;

三:全球车市降温,中国也不例外。再遭逢疫情影响,所有车企都可能遇到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前两点,是烧钱的,第三点,是让车企没钱烧的。尤其是第三点,即便疫情过去,车市会报复性增长吗?我看答案未必乐观。

因此,车企这次是真的走到了攸关的时刻,我们把这个称作行业的成人礼。而成年,意味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要顺势而为,别跟市场较劲,别放不下面子。及时根据趋势调整,才是真正对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负责任的做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