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保护环境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 我方是以人为本,提那些问题可以难倒对方,或者让对方为难的?

如题所述

1对方辩友坚认为以自然为本,那么请问我们人类就不从自然获取好、生产资料吗?难道我们就不活了吗?
2.对方辩友一再强调,以自然为本。那么我请问对方辩友身上所穿的衣服难道不是从自然中获取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吗?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是不是不穿衣服是最好的选择呢?
记住,辩论赛是怎么刁钻怎么提,我这是给你一个思路,你还可以发挥一下,想的更多。追问

你好,谢谢您的建议哦!我们初赛已经过了,接下来的辩题是: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的利或弊,我队是弊。又该怎么提问一些刁难的问题呢?已经想出几个了,可是现在已经很没头绪了,明天中午就比赛,可是明天早上都没有时间来准备了。可以帮我想想吗?感激不尽

追答

很简单啊!第一,封闭式管理抹杀了学生更多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机会,在这个信息时代,明显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第二,学生长时间在一个环境生活,会在心理上产生疲劳,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这种强制性的封闭式管理过于压抑学生的沟通与交际能力,这在其以后的发展过程中是极为不利的。第四,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封闭式管理很难有效做到这点,那么学生无疑是闭门造车。难道对方辩友辛苦的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和闭门造车呢?这是个大致思路,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不过作主要的你要抓住,就是封闭式的管理是强制性管理,是对学生的压抑,抓住这两点,在反诘对方是可以刁钻一些,或者直接以对方作为例子。但是千万记住要用开玩笑的语气,不要涉及人生攻击。否则会扣很多分的

追问

谢谢您宝贵的意见哦,复赛过了。接下来是决赛了。
我们的辩题是“作为老师,身正更重要”,对方的辩题是“作为老师,学高更重要”。
可以再给我些许建议吗?在自由辩论的时候可以刁难对方

追答

应该说你们的辩题更有利,比如说,请问对方辩友,现在大学中经常爆出女学生为了毕业论文和教授睡觉,又或者老师因为学生父母身份的不同而区别对待,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到底是身正还是学高更重要。再比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教育是这个民族的最后防线,倘若因为老师的身不正培养出的又会是怎样的学生呢?这样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犯罪,是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犯罪,难道对方辩友要做这样的罪人吗尽量给对方扣大帽子,不过要合理。
这里在说一点,要注意分析你的辩题,尤其是那个“更”字,每当对方问出你们难以回答的问题时,你们就说“我方并不是说学高不重要,只是德高更为重要,请对方辩友注意本次辩题,不要刻意模糊概念。”你们问对方的时候千万不要问“难道对方辩友不觉得身正更为重要吗?”这样的问题,因为对方很容易用上面的话对付你。正确的诘问应该是“难道对方辩友不觉得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吗?
最后祝你决赛获胜,喜折桂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5
两岸赛:环境保护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 世新/华东师大
程序辩论:
正方一辩:主席、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大家好!在讨论环境保护应该以人或是以自然为本之前,请先容许我方理清一个观念,那就是本的含义。本是一个在抉择中的判断基础,当事情发生了冲突就得有取舍,一旦有取舍就需要一个去判断取舍的标准。回顾过去人与自然之间发生的种种冲突不胜枚举,然而也正因如此这十几年来的环保运动才会成为当今人类面对的主要课题。但遗憾的是,无论人类如何自我约束、自我克制,人与自然间似乎总有些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在今天的辩论中,正反双方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做环境保护,而是当环保行为遇上这些避不开的冲突时,取舍标准究竟是什么。人与自然资源间有哪些避不开的冲突呢?主要可分为生存资源上的冲突与生存价值上的冲突。第一,在生存资源上,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资源,如水、如土地都是有限的。据统计,在自然状态下为维持生态平衡,地球资源负载力只够养活二十亿人口。但现今全球总人数却高达六十一亿,要在这小小地球村塞进三倍以上人口,其后果就是不得不相对挤压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第二,在生存价值上,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天地其实是无情的,大自然所崇尚的法则是优胜劣败、是适者生存。但是人类所信奉的价值却是济弱扶矜,是悲天悯人。在自然中,羚羊要是遇上了狮子,那就只有死命奔跑;羚羊要是染上了疾病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但人类可不一样,大自然用天敌、用疾病来控制生物数量,但人类却发展医药、器物与道德来让“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在终极意义上人类是违抗自然的。因为人有原因,人类天性无法扬弃的情感正是我们必须违抗自然的原罪。因此,我方认为人与自然间始终存有上述两种避不掉的冲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当然希望去减少、去避免,并降低与自然间的冲突。然而当冲突发生时,我们却必须以人为本,因为我们不可能去裁减四十亿人口去符合自然需要,也不可能视一种弱肉食为常态的丛林法则。身为人类,我们对其他同胞有着更深的情感,而也正因为这种情感使你使我得以异于禽兽,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在终极意义上人是要违抗自然的,但我方并不这样认为,我方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纵观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曾经从一体走向独立,以人为本将人的独立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同时“一切属于人,一切为了人。”的口号也带来了人类欲望的无节
制膨胀。当工业文明的凯歌奏响之时,
满目疮痍的大自然就是人类第一牺牲品。如今,我们终于认识到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处。可是在探讨环保之路时,又怎能重蹈覆辙?我方认为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所谓以自然为本是指尊重自然内在大会,遵循自然规律,兼顾人类发展,在此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先,环境保护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承认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决定了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人是自然是一部分,人的生存与发展都信赖于自然的平衡。现代生态学研究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个生命是毫无价值的或仅仅是另一个生命的工具,“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自然万物都有其生存的内在价值并非是人类的附属品,因此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前提也是环境保护得以成功的保障。其次将以自然为本落实到行动中是对以人为本的超越,一方面人类并非是自然的中心,因此仅从人类生存与发展去认识自然无疑是用工具性的眼光看待自然,而只有把整个生存系统的相互联系作为我们认识自然的出发点才能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环境。另一方面环保是人的生存需要与自然环境不能调和的产物,以自然为本所进行的环保追求的是包括人在内的整个生存系统的平衡而非仅仅满足人的需。再者,以自然为本要求我们自觉遵循自然准则行事,将人的生存控制在自然平衡所能谐调的范围之内,由此避免了以人为本所经常陷入的“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总之环境保护成功的关键在于人类的价值观念的重塑,“久在凡楼里,复得返自然”以自然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的反思与超越也是我们环境保护所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谢谢。
正方二辩: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首先,对方辩友告诉大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人在做环境保护工作的时候就是要遵守自然法则。但是对方辩友却忽略一点,对方辩友一直告诉什么叫自然法则,就只有一个就是维护生态平衡。但是,我们来仔细地想一想,自然法则真的就这么简单吗?对方辩友忽略了很多东西,什么呢?譬如说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或是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属于自然法则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对方辩友如果要遵守自然法则,当人类遵守自然法则的时候,对方辩友可千万不要忽略这些原则。那我们就来看,当人类与自然资源发生冲突的时候,这些自然法则到底是不是人类可以接受的呢?首先,在物竞争天择这个方面,也就是如果你的能力不够你就应该被淘
淘汰。那我们来试想一个例子好了,人和老虎,要是人跑不过老虎要被老虎吃掉的
时候,按照对方辩友的想法,这个人就应该被老虎吃掉,因为不适者就要被淘汰。再来,依照生老病死这个原则来说,对方辩友的父母亲或是亲人万一生病的时候,对方辩友就会告诉他父母亲或是亲人说“对不起,生老病死是自然生态的一个法则理念,你必须遵守,所以呢药也不用给你吃医生也不用去看了”,这个东西事实上是原本违反我们人类的首先精神。也就是说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当环境保护人和自然发生冲突的时候,对方辩友一再地使用自然法则告诉我们说我们要遵循。但是,我们仔细想想看,我们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我们有人的悲天悯人性格,我们有济弱扶矜的精神。我们面对我们的亲人、面对我们的同胞发生苦难的时候,我们是不得不救他的。也就是当人类这样一个价值跟对方辩友的那些自然法则发生冲突的时候,自然就要选择人类这个价值、人伦精神或是道德伦理。因此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在环境保护上面事实上是要以人为本的。另外,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现状下其次是们方一辩也告诉大家,人和自然发生冲突的时候才有以谁为本的概念,那么这个时候,如果发生冲突的时候到底我们要选择人还是要选择自然呢?我们举几个数据给大家听好了,在过去一公顷的地可以养三个人,但现在一公顷的地却要养六个人,以及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统计在20年内人类提升了10%的可利用土地,但我们的人口却足足增加了40%的人口。也就是说在土地开发有限的情况下,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情况下,难道对方辩友以自然法则来淘汰这些过多的人民吗?因此我们发现到说,其实在做环境保护的时候,不光光只是为维持一个生态平衡,应该要以整体价值来看。到底我们人跟动物是不一样,我们人有人伦精神、这些道德规范在,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在尽量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为了求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情况下,这个时候我们是要维护我们人类的精神来以人本的精神来做环境保护。因此我方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以人为本,谢谢大家。
反方二辩:谢谢主席,大家好!刚刚对方辩友谈到人是有良知的,确实如此,但人的良知不应仅仅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而更应该体现在关心和爱护其它生命的行动中,这就是我方所倡导的以自然为本所进行的环保。我方认为环保应以自然为本,原因如下:第一,人类认识的偏差要求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破坏自然的历史。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应是依存第一、利用第二,但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过分地强调对自然的掠夺和攫取,长期以来以征服的姿态
和奴役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虽然恩格斯很早就告诫人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负了我们”,但直到上世纪人类才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环境保护的提出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是对自然价值重新认识的反思。环境保护作为对人类既往行为的纠正和补偿必须坚持以自然价值为先兼顾人类发展的理念,否则过多地强调自身的利益只能重蹈破坏的覆辙。第二,人类固有的弱点要求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人的短视、贪欲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是不可克服的弱点,因为短视不可再生资源岌岌可危,因为贪欲可再生资源入不敷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只顾及局部的好处而无视整体的隐患,导致环境危机此起彼伏。环境保护的实行要求人类以整体、长期、可持续的观念善待自然,而不能以功利主义的态度保护自然。以保持生物多样性为例,我们不能只关心那些对人类有用的物种而忽视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只有承认自然具有独立的尊严,任何每一物种具有平等的价值才能在环境保护中不至于顾此失彼。第三,环保自身的目标要求以自然为本。环境保护说到底是人类对自己破坏大自然产生恶果补偿性努力。如果说破坏自然是人类把满足自己的欲望放在第一位,那么在保护自然的过程中,当然应该把自然放在第一位。只有承认自然本身的价值,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中普通的一分子,才能扼制人类自身无止境的欲望,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亡羊补牢,未为晚已”只要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应以自然为本,就能总结历史经验,正确面对未来,发展人类社会,减少自然破坏。我们就有可能再造山川秀美的大自然。
正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首先,要指出对方辩友今天在概念上的一个糊模地带,对方辩友告诉大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依照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于环境概念的诠释,环境概念底下是由人和自然组成,而人类本身的社会成存在的叫伦理观念与价值,而自然规律当中本身所存在的就是所谓的自然法则。所以,我方真的不了解,如果对方真的要尝试把人溶入到自然的概念当中,那换句话说自然已经等同于环境,那对方今天的命题应该就是环境保护应以环境为本,那今天还有辩论的空间吗?接下来对方告诉大家,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就算我方能接受这样的一个谬误。各位想想,对方辩友告诉
大家刚才人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所以人不断地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破坏了环境。但是后来又告诉大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与自然是可以统一的,
但是人以自身的利益要开发、要开垦,我们要发展就必须要破坏环境的自然规律,请问一下这样的矛盾,对方辩友要怎样统一呢?而且今天我非常能够理解对方辩友的心情,我们看见环境被破坏了,所以对方辩友那种心急如焚的那种心情我绝对可以理解的,但是各位今天就算我们再怎么急,我是不是也要把事实给看清楚呢?对方辩友今天穿着非常华丽的衣裳,站在冷气底下,过着“朱门酒肉臭的生活”,但是有没有想过在世界多少的国家有着多少的苦难,依然面对着“路有冻死骨”的煎熬呢?让我们看看真实的社会、现实的状况吧。面对着埃赛俄比亚和塞尔维亚的饥荒,对方辩友说我们以自然为本,我们让飞禽走兽获取温饱;面对着我们中国大陆有着这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对方辩友说我们以自然为本,先防卫森林,保卫土地;然而面对着全球60%的国家,面对着缺水的问题,对方辩友还是说我们还是以自然为本,先让鱼儿活着,我们再来救水荒。各位这是我们人类社会所能容纳得下的不伦理价值吗?我方真的不敢说人的生命比任何生物都来得珍贵,但是我们在座的各位恐怕都没有办法推崇一种价值,就是把人等同于动物来看待,因为我们人有情义,而不是对方辩友预先设定我方的立场,因为我方认为人是有良知的,我方要谈的是人有异于禽兽的情与义,而这也是我们今天不断强调的人类的伦理价值中与自然规律最根本的一个冲突。各位,面对着残酷的现实,我们人类没有办法遵循所谓的天理循环,因为所有的物竞争天择,适者生存等等的规律,根本上只能是一个完美的口号,如果在没有冲突的情况底下,有谁不愿意能够住在一个鸟语花香,山青水绿的环境当中呢?但是今天人与自然当中的一个冲突,我方刚才提过了,40亿人口是地球负载力以外的一个人口,我们要怎样面对这样的状况呢,在面对人与自然的冲突的时候,我们是没有选择的,谢谢各位。
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们不能接受,在座观众是不是也不能接受我们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我们人类得生态之链的一环呢?这样的事实我们能够否认吗?第二,对方强调物竞争天择,羚羊离到了豺狼要死,那么处于生态之链顶端的人类是不是处于他下面的万物都必须要为了他而牺牲呢?这样子人类还能生存吗?第三,对方说他们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