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河段近年来水质调查报告》

1、提出2008年以前珠江河段水质现状
2、分析水质受污染的原因
3、分析受污染的水质会对市民造成的结果
4、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措施
5、插入图表数据、插图、引用市政府在亚运前对珠江水质、河段整治投入的数据分析,最后写出整治后珠江河段水质、景观上的变化
2班的走开

《广州珠江河段近年来水质调查报告》
初一(5)班 24号
自1977年至1980年,广州人口约400万,水质差不多是IV类;到上世纪90年代,人口增长到900万,水质变为劣Ⅴ类;到现在,广州人口虽已超过1000万,但经过几年努力,水质持续好转,到了丰水期,珠江河段前航道水质已达到Ⅲ类(常年稳定在IV类)。一直到1980年,广州的水质一直稳定在四类水平;从1980年到1990年广州人口达到500多万,水质开始不稳定,在四类和五类之间徘徊;而1991年到2005年,广州市人口从600多万上升到了900多万,水质监测的各项数据都是史上最差记录。市民肉眼见到珠江水质浑浊,并不意味着水质不行,因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珠江水主要是重金属超标,肉眼察觉不到;现在,生活污水增加了,所以直观上会感觉到浑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四类水平主要是重金属超标,但水质的观感非常清澈,肉眼看不出污染,只有通过化学仪器才能分析出来的。另外,这里说的四类水,指的是全年的整体水质,是全年数据的总和,而不是指某一段时间的水质。到了2006年后广州的整治效果开始体现。如今广州人口已经增加到了1000多万,但水质却回到了以前四类水平。而在丰水期内,珠江广州河段前航道水质已达到三类。
浑浊的水质对市民的生活,市民的健康,生态的平衡……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重金属能够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不可逆的改变,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功能就会丧失(体内的酶就不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细胞膜表面的载体就不能运入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就无法完成肌肉收缩……),所以体内细胞就无法获得营养,排除废物,无法产生能量,细胞结构崩溃和功能丧失,人体也就不行了。珠江的水质更是影响着数百万的鱼儿,这些鱼儿,可因水质而快乐的成长,也可因水质,痛苦的死去。这些无辜的小生命的逝去,也关系着整个生态的平衡。而回头再想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人类而起,而最终的受害者,也必将使我们!
对此,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1. 不往珠江中丢垃圾,作出不良行为。
2. 保护植被,多种树
3. 倡导绿色低碳
相信,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并且做好每一件小事。浑浊的江水一定会在不久后,成为历史,期盼着清澈的江水来临。保护地球,就是在保护自己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1
一: 珠江2008年前河段水质
珠江广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和黄埔水道,整个河段水环境已受到严 重污染。近些年,广州市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水污染,主要工业废水排放实行了“一控双达标”,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比1996年大幅减少7727.85万吨;但生活污水排放呈迅猛增加之势,由于生活污水收集困难,目前处理率只达到约26%,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珠江,成为珠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
环境污染使广州面临水质性缺水 自“九五”以来,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基本为V类(重度污染)。珠江广州河段特别是 西航道是广州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之一,以此为水源的西村、石门两水厂占全市区供水 量的48%,但两水厂的水源水质只能达到IV类,主要是大肠菌群超标。前航道的车陂、 员村水厂,黄埔水道的黄埔水厂,后航道的河南水厂都因水源水质严重污染而关闭。随 着南洲水厂的投产,后航道的石溪、鹤洞水厂即将因水源水质问题被关闭。水源地水质 问题已成为目前和将来广州市供水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质性缺水正威胁着广州。
二: 水质受污染原因
原因一

人口和经济增长带来环保压力

1, 虽然 广州工业污染基本得到了控制,但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 2000年广州市区生活污水排放量达 125万吨/日, 成为影响珠江广州河段水质的主导因素。 加上旧城区人口高度密集,污水系统没有实现雨污分流,市区19条主要河涌充当排污渠,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入珠江。

2, 城市污水治理滞后,目前广州市总污水处理能力62万吨/日。 与生活污水排增长速度比,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迟缓。“九五”前期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7.6%, 到2008年才增长到26.3%。生活污水对珠江的影响远远超过工业废水,致使珠江广州河段有机污染突出,并掩盖了工业污染治理所取得的成效
原因二 上游经济快速发展造成污染转移
云南、贵州矿藏资源丰富,工业布局为重型结构,主要是耗能大的化工、冶金和采矿工业,糖烟酒次之;广西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矿藏资源优势,以有色冶金工业为主,制糖次之;广东珠江三角洲是全国三大经济圈之一,人口和产业高度聚集,在占全国0.3%的国土上,聚集了全国2.8%的人口,创造了全国6.9%的GDP,进出口外贸总额约占全国的1/3。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废污水大量集中排放,《报告》披露的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所排废污水量约占全国废污水量的1/8,使得珠江三角洲城市附近水体受到较严重污染,这是珠江三角洲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流域经济将从下游向中上游发展,化工、造纸、电力、食品、印染、建材等污染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上游污染负荷增加、范围扩大,水污染防治任务将更加艰巨。
原因三 投入不足污染控制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之配套的管网建设、运行都是巨额费用,目前, 基本上是由政府投入,投资渠道单一, 环境保护投资明显不足。
另外 珠江上游许多城镇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农村的生活污水基本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而且区域建设程度不平衡,流域中上游地区不少地市的城镇污水处理率为零。 生活污水已成为局部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 环境意识薄弱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流域内各省各市对一时的经济利益与长远的环境利益的认识还很不足,不能自觉地考虑生产生活行为的环境后果。 环境和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尚未形成,常常出现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的经济发展,为获得短暂利益而损害长远利益的现象。 虽然国家已建立了较完善的环保法律 体系,但环保执法力量薄弱, 监督管理机构不健全,个别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存在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现象, 使环境管理效力不高; 由于环境执法监督管理能力不足,加之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 广东省超标排放废水或偷排废水的情况仍较突出,加剧了水环境恶化。
原因五 排污收费标准远低于环境危害成本

工业排污收费标准远低于内部污染治理成本,更低于导致的环境危害的社会成本,客观上使超标排污合法化,未能对积极控制污染起到刺激作用。 此外,鼓励和刺激全社会预防污染、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综合经济政策体系远未形成; 废水处理等产业没有走上有利可图、环境成本内部化的良性循环; 环保行业吸纳社会等各方面的资金很少,还处于主要靠政府投资的局面;对超标排污、偷排等处罚过轻。这一切都使高水耗、低效率、高污染、低产出的模式长久在广东保持了下来。
三: 受污染水对居民的影响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这样,从水生植物→ 水生小动物→ 小鱼→ 大鱼→ 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四: 水污染解决方法
多管齐下管好珠江水污染

改善珠江广州河段水质,显然应从污染源治理着手,采取污染源控制—削减—稳定—管理的途径,实现水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主要对策有:
加强生活污水拦截处理是关键。在进一步巩固工业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加大生活污水排放治理力度,老城区沿河涌布设截污管(渠)拦截污水,新城区完全实行雨污分流,污水俱进污水处理厂。尽快实施完善广州市污水处理工程,使污水处理能力在2020年前加大到377万吨/日。并建议考虑建设大坦沙、猎德、西朗等深度污水处理系统。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污染项目上马,推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用水,减少废水产生量。
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衔接,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逐步向东南搬迁对水源有污染的企业,关闭不符合“一控双达标”要求的企业。与广州流溪河、西航道、沙湾水道、东江北干流及顺德水道等重点水源区保护相结合,建设联片的水污染控制区、优质水源和生态保护区。

根据有关规划,尽快实施在石井河源头约两万平方米的沼泽湿地上兴建一个集观赏功能与治污功能于一体的石井源头湿地公园。利用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天然自净能力,帮助处理石井河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保护源头水源。并在沿岸种植乔灌、草皮护岸;

在边滩引种清水型的苦草、金鱼藻、轮叶、黑藻类等水生植物,充分吸引水中氮、磷元素。并且在水中投放鲢鱼、鳙鱼、鲤鱼等滤食性的浮游动植物及底栖动物的鱼类,多管齐下,净化水体。整治后的石井河将直接改善石门、西村水厂的取水质量。
加快实施上游流溪河、白坭河增加来水的措施。
西航道枯、丰水期的水质相差较大,主要是上游枯季来水较小。据研究,流溪河挖潜可增加枯水流量至33 /s,对改善西航道水质有较大的作用。近期应加快流溪河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统一调度水库的运作,增加流溪河上游枯季来水量。
建议加快三座水闸的重建和西南涌、芦苞涌的清淤整治进程。目前,北江位于三水市的刘寨水闸、西南水闸正准备拆除重建,而芦苞水闸则进一步加固。三座水闸下游的芦苞涌、西南涌等进行全面清淤整治,以使河道畅通,为自然引流北江水至西航道创造了条件。引入上游的北江水和流溪河水量挖潜,可以显著提高广州市西村、西村及石门三大骨干水厂的水量、水质。
加强市区河涌整治。改变现有的雨污合流排水系统,逐步改为分流制;在河涌两岸铺设截污管道,把河涌截污污水送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将处理厂尾水引至河涌上游排放;加强河涌保洁和管理;日常打捞水中漂浮物,不定期进行河涌清淤,防止和制止向河涌倾倒垃圾及工业废渣;利用潮水涨落自然净化河涌污水,研究改建现有河涌的挡潮闸,充分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潮水涨落特点,灵活调度,纳潮冲污。
加强与佛山、南海等周边城市的共同治理跨境的水污染问题。根据对上、游河流污染问题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广州、佛山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方案》,方案确定后将由广东省政府颁布,广州、佛山两市共同联手实施。
制定和实施分阶段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体系。加强水环境治理法规体系建设,依法治理、保护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遵循“控制源头、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
五:整治后珠江河段水质景观变化
摘自羊城晚报2008年3月25日报:国家环保部昨日公布了今年2月《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其中珠江干流水质为良好,支流水质为优,珠江广州河段保持了4类水标准。报告认为,与去年同期和上月相比,全国七大水系总体水质无明显变化。

根据报告显示,2月珠江干流与上月及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15个断面中,I~III类水质占80%,IV、V类占20%,无劣V类水质。
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溶解氧(DO)。珠江支流水质则为优,12条支流的14个断面水质类别为:I~III类水质占92%,劣V类占8%。主要是流经深圳市的深圳河为重度污染,水质属于劣V类。
第2个回答  2011-02-11
同学们好,我布置这个作业并不是想你们用这种方式来敷衍了事,而是自己认认真真的去图书馆或者网上寻找相关资料和素材、并通过相关实地考察来完成这份报告,你们要好好反省自己的行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2-10
你是不是有病啊,这样都问得出,自己去搜啦
第4个回答  2011-02-11
16中人共同的作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