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为什么要叫西安?

如题所述

西安城市名称的由来:
  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简介

  在西周时称“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隋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行都公”,因为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长安作隋时也被称作为“大兴城”。唐时,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易名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旅游
  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本身旅游资源丰富。市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半坡遗址;被誉为石质历史书库的碑林博物馆;文物储藏量全国之最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译经之地大雁塔;西北历史最长的清真寺化觉巷大清真寺等。
  自然景观峭拔险峻,独具特色,境内有终南山、王顺山、骊山、楼观台等风景名胜区,更有周边的森林公园十余个。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辉映,构成古老西安特有的神韵风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1
西汉末年,王莽废汉称帝,国号"新",改长安为常安。新朝天凤元年(14)分三辅为师尉、翊尉、光尉、京尉、扶尉、烈尉六尉郡。东汉复置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隶于驻洛阳的司隶校尉部。左冯翊治所迁至高陵,右扶风迁至槐里(今咸阳兴平)。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220)改京兆尹为京兆郡。黄初二年(221)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235)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244)改为京兆郡,今西安市属5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代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隋唐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20余县。唐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天 元年(904),韩建为佑国军节度使镇守长安,废宫城和外郭城,重修子城(皇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门、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五代、宋、元时的长安城。后梁开平元年(907),改京兆府为雍州,后又改为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复为京兆府。后晋、后汉、后周一直沿用,辖有长安、万年等10余县。北宋时的长安城,人口减少,已失往日风采。长安城周围地区,宋金两代仍在城中置京兆府统之,辖长安、万年(樊川、咸宁)等14县(金12县)。元初仍置京兆府于长安城中,至元十年(1273)改为安西总管府。皇庆元年(1312)又改为奉元路。明初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满意请采纳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26
西安意为“安定西部”明太祖朱元璋取的,在此之前西安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长安”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取得!西安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中华古都之首!十三朝古都,中国唯一的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 秦皇汉武隋文唐宗女皇是西安的代表帝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