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的历史文化

如题所述

地名含义

因历史上莆田平原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蒲草滋生,先民铲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别名莆仙,因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莆仙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行政区域出现而得名。别名荔城,因古时盛种荔枝而得名。

又称兴化,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而得名。还称莆阳,因北面是众多的群山,莆仙平原位于山的南面而得名。又有“兴安”之称,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兴化军为兴安州而得名。

地方语言

莆仙话流行区域除莆田市全境外(包括莆田乌丘乡:大乌丘屿、小乌丘屿等), 还分布在广东潮州、汕 头、揭阳、汕尾、大埔县、丰顺县、海南省,湛江、雷州、茂名的电白、千年以来本来是隶属莆田县的新厝镇在1950年代割给福清等地的大部分地方。

部分分布的有:福建泉港北部、东部,永泰南边、福清西南边和原来的莆田县新厝镇东边、北边的镇的某些村、西边,广东的韶关、广西东部、南部,浙江温州南部、东部,舟山群岛、福建东部霞浦少量地方,江苏宜兴,兴化,安徽的歙县等市、县的部分地方。

莆田地区已渐渐没有了那淳朴的莆田话氛围,保护莆田话的任务严峻。  莆田乌丘村,包括大乌丘屿、小乌丘屿(下屿),原为莆田县湄洲乡乌丘村,全镇使用莆田话,乌丘屿六百多人原住民也全部保留使用莆田话。

地方习俗

莆仙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祇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

莆仙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扩展资料:

莆田,福建省辖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截至2018年,辖1个县、4个区,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万人。

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基础设施完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湄洲湾为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福厦铁路、向莆铁路贯穿全境,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投入使用;福厦高速、沈海复线、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两纵两横”格局。 

同时,莆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及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018年10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莆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9.9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3亿元,增长8.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莆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全市拥有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250多处,有著名的莆田二十四景,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
莆田南少林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北部,闻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这里。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据考古认为“林泉院至迟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林泉院的习武之风,缘起于唐初,和莆田武风有关。1991年9月经来自全国武术、历史、宗教、考古界著名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得出结论,并于1992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南少林遗址论证会暨重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
莆田市四季景
四大祈梦胜地是: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鲤。
湄洲妈祖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壶山兰水
简称壶山,耸立于荔城南面,兴化平原西侧。巍峨俊秀的壶公山是闽中地区的名山。
壶公山为中国福建省莆田市一座名山,最高处有711.5米, 壶公山虽不高,但由于坐落在兴化平原之上,所以显的十分高大。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壶山兰水”之雅称,其中“壶山致雨”是莆田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壶公山坐落于新度镇之内,距离市区只有十余公里,其交通十分方便。北宋理学家朱熹曾赞美壶山说:“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这里所说的“此公”,即是壶公山。
九鲤湖
九鲤湖原名九里湖,位于仙游县北部山区钟山镇。相传汉武帝时,安徽庐江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并跨鲤升天成仙,故得名。
莆仙戏
莆仙戏是中国现存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原名 “兴化戏”,是在古代“百戏”的础上发展形成的。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它表演古朴优雅,不少动作深受木偶戏影响,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唱腔丰富,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五千多个,解放后,《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秋风辞》、《新亭泪》、《晋宫寒月》、《叶李娘》、《状元与乞丐》等优秀剧目誉满全国剧坛。
古谯楼
古谯楼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 年),后几经毁建,尚存的古谯楼是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重建、嘉庆八年(1803年)整修的。古谯楼是福建保存最完整的谯楼建筑,堪称八闽尚存谯楼第一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沙薏米
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薏米始栽培于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为贡品。金沙薏米容易脱壳,出米率达60%以上。薏米的腹沟深、粒圆、含固形物多。
南日鲍鱼
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于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另外,鲍所产生的天然珍珠,其粒大,色艳,鲍的经济价值很高。
仙游皮蛋
是以独特的科学传统配方加工而成的,质地透明有弹性,味道鲜美,食后甘味回旋,具有清凉、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可以减少胆固醇,全县已形成年产优质松花皮蛋和红心咸蛋1亿粒,产值1亿元,出口供货总值1000多万美元的“两蛋”生产出口基地。
荔枝
“荔城无处不荔枝”——这是郭沫若对莆田的第一感觉。自唐代起,莆田就开始栽培荔枝。莆田荔枝以品种多、果粒大、果色艳红、果肉乳白色、汁多、清沁爽口、香气浓郁,质量优而名扬海内外,主要品种有“陈紫”、“宋家香”、“状元红”等。
文旦柚
莆田文旦柚,又名蜜柚,以仙游度尾的出名。1984年11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视察时,品尝之后为它命名“度尾无籽蜜柚”。文旦柚每年秋季成熟,果实无籽,果味酸、香、甜,食之爽口,嚼之无渣,富含维生素C,曾被清朝列为贡品。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是国家最早的快餐之一。它是莆田著名的土特产,始于宋代,相传为宋治平间,兴化军主簿黎畛受命协助钱四娘在莆田兴建木兰陂水利工程时所创。
碗糕
在闽南,碗糕也叫发粿,“发”是发酵的意思,“粿”指大米食品。因其制作过程需经过发酵,蒸熟后就发起来了,人们取其“发”之寓意,寄托了美好的愿望。“发”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发财,二是家族兴旺。在闽南,冬至、春节等大节日或祭神祭祖活动时家家户户都做,平时也做为小吃。
莆田红团
红团,福建莆仙地区特色小吃,蒸食,由皮和馅两部分构成。红团是莆仙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过年时家家必做。不但是可口的食品,也用于渲染节日气氛,还用于祭祀,而且是寓意深刻的馈赠礼品。 莆仙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祇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莆仙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一年过两次年
明代中后期福建受倭寇侵犯,时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镇各村不一。原莆田县是大年初四,仙游县是大年初五。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而且大年初二不访友,为了警示大年间被倭寇入侵的史实,当地百姓规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袭。
莆田闹元宵
莆田元宵节,时间跨度长,从正月初六到正月廿九结束,堪称全国最长的元宵节。且期间伴随有大量热闹的民俗活动,盛况赛过春节。每逢元宵节来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庆时常常通宵达旦。
莆田的元宵民俗活动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直到正月廿九妈祖宫举行“尾夜元宵”才结束,每天都有不同村庄、不同姓氏闹元宵,节目丰富多彩,盛况赛过春节。元宵,是指新春第一个月圆之夜——农历正月十五晚,为我国民间传统的重大节日,亦称“上元节”。莆仙各地到处建有宫、庙、社、坛,每个里社均按古时划定的地域和固定的日子,其中以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为热闹,称为“元宵心”。还有“总元宵”、“末夜灯”等活动,系较大社庙集中举行的大型元宵绕境活动。体现出莆仙文化所独有的强烈内聚力和乡土气息。 经过1956~1957、1986—1987年的两次文物大普查,以及日常文物普查和专题文物普查,保存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800多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14处(原23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湄洲岛妈祖祖庙、木兰陂、三清殿、释迦文佛塔、天中万寿塔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市级103处(原41处),县(区)文物保护单位167处,这些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类别分有:古遗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窟寺、古石坊、古石刻、古壁画、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革命旧址、革命旧居、
革命纪念建筑物、瓷塑、近代代表性建筑以及古树木等。莆田红砖厝,悬山顶、燕尾脊、红瓦房,这种屋顶是莆田特有的,是模仿皇宫的造型。分布着大量莆仙特色的“红砖厝”,莆田的红砖建筑是闽系红砖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在2013年和闽南红砖建筑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古建筑是莆田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莆田市文物的精华。莆田市尚且保存的数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筑是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宋代建筑以古谯楼,三清殿、妈祖庙以及众多宋塔、宋桥、宋陂为代表。八闽名楼古谯楼以其有地方建筑特色的宋代台基而著称。
有珍贵的涉台文物史迹:宋光禄大夫太师金墩黄府陵墓(即闽省长黄小晶先祖太师黄府陵)位于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诗山又称鸡峰山因华严寺在此山别称寺山南麓。宋光禄大夫太师金墩黄府贤士涉台文物包括:清康熙台湾知府黄辰明(莆田黄石金墩大保房)、清康熙巡台御史黄叔璥(黄石沙堤房)、清雍正台湾知府黄立本(晋江潘湖湖口房)、清翰林黄彦鸿(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名副其实的涉台人物。 木雕工艺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以“精微透雕”著称,是福建乃至全国木雕工艺的发源地之一。2008年,莆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联合授予“中国木雕之城”的荣誉称号。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莆田木雕为闽中经济、文化、习俗、艺术所熏陶,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繁富、刀法活泼、刻工精细的独特风格,成为莆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典家具
莆田的古典家具,将久负盛名的木雕工艺与传统家具巧妙融合,做工讲究,造型优美,意蕴丰富,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价值。2006年,莆田仙游县还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的荣誉称号。
金银珠宝
莆田金银珠宝行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深,品种繁多,门类齐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誉为“中国银饰之乡”、“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