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曹妃甸地区的历史资料?

如题所述

曹妃甸位于滦河三角洲西面最古老的区域,约形成于5500年前。由于滦河改道北徙,泥沙来源减少,直至清代,入海泥沙才促使祥云岛并岸,海岸线推进至捞鱼尖,沙质海岸的沙嘴一直伸展至曹妃甸附近。后来入海口改走东支,由于泥沙来源中断,海洋因素占优势,伸向曹妃甸的沙嘴,在波浪的冲刷下,被切蚀成一连串的孤立岛屿,三角洲前缘也被潮汐改造成宽阔的潮坪滩地。

“曹妃甸”又名“沙垒甸”,是古代渔家避风的一个小海岛,这个小海岛是如何得名的呢?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还未当皇帝的时候,号称唐王,一次率兵追赶叛军,在渤海湾一个无名小海岛上,搭救了一名被一群叛军调戏的渔家姑娘。由于长途拔涉,东征西杀,再加上乘船追赶叛军遇上狂风大浪,唐王李世民病倒在船上。被唐王搭救的渔家姑娘,知道救自己的恩人病倒在船上,便日夜守护在唐王身边,为唐王煮米饭,熬鱼汤。唐王李世民见这位渔家女长得俊俏,温柔体贴,就封这位姓曹的渔家女为贵妃。唐王病好后答应曹贵妃,等平乱后,班师回朝时带她回京都长安(现西安)享受荣华富贵。后来唐王东战西征十余载统一了中国,班师回朝却忘了这个在海岛上捕鱼为生的渔家女。可是当地老百姓却把姓曹的渔家女供为皇后,这位渔家女一辈子没出嫁,后来老死在这个荒岛上。当地渔民为奠祭这位被唐太宗封为曹贵妃的的渔家女,在这个小海岛上建造一座“曹妃庙”,从此这个岛屿得名“曹妃甸”。
据史料记载,1895年、1900年曾有两次强风暴袭淹曹妃甸,岛上殿庙渔铺被淹冲大部。岛民迁徙,遂日渐衰凉。另据《滦县志》载,民国二十五年(1936),“曹妃甸,时被潮水所漫,庙宇倾圮,灯塔亦毁”。自此,古存殿堂、庙宇荡然无存,迄今未得重建。但为导船舶夜航所需,甸上灯塔几毁几修,至今航灯长明未灭。志载,民国二十五年,庙宇、灯塔水淹倾圮后,即有当时“太古、怡和、招商三轮船公司遣人到该处架木燃灯,以备轮舶夜间行船之标准”(《滦县志》)。
曹妃甸上的灯塔,是曹妃甸工业区开发前岛上唯一的建筑物,也是曹妃甸的标志性建筑。关于该灯塔的历史是这样的: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于英法联军入侵,签定了屈辱的《北京条约》,天津港于1861年1月20日被迫对外开埠。开埠初期,帝国主义垄断的“天津海关”和“英商航运公司”曾建议在“曹妃甸”岛上建造灯塔,以为航行标志,但是由于当时建筑技术、物资运输和资金缺乏,一直没有建成。直到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李鸿章才答应拨款在“曹妃甸”建一座灯标,做为引导船只之用,委托曹妃庙内的和尚代为照料。后经多次改造为钢质架灯桩结构,位于曹妃甸沙垒上,属浅滩避让标志。1944年被侵华日军拆毁,新中国成立后修复,1986年11月重建。
曹妃甸港的选址,也是历史渊源。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怀实业救国振兴中华之志,考察了直隶沿海,在《建国方略》中指出“拟建不封冻之深水大港于直隶湾中”,建筑“与纽约等大”的北方大港,并对北方大港的地理环境、经济腹地、发展远景进行了详细论述。
1992年,首钢派人到曹妃甸就建设深水码头进行前期勘测。因此,曹妃甸最早以铁矿石码头的面目出现。2000年6月,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曹妃甸20万吨级进口矿石码头进行了立项评估论证,提出“鉴于该地区矿石进口量逐渐增多的趋势,现有的港口接卸能力严重不足,尽早建设曹妃甸20万吨至25万吨级铁矿石码头是必要的”的结论。2002年6月,尽管曹妃甸铁矿石码头的立项尚未通过,首钢、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2003年3月23日,通岛公路的机械作业声打破了这里数千年的沉寂,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4年12月27日,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和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搬迁唐山,在文件中,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结合首钢搬迁和唐山钢铁工业调整,在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的目标。追答

满意给个好评谢谢

给个好评吧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6

以下是有史料记载的曹妃甸地区行政变迁

    商属孤竹。

    春秋时属无终和山戎。

    战国为燕地。

    秦属右北平郡和辽西郡。

    西汉为右北平郡昌城、夕阳地。

    东汉并少阳、昌城为海阳。

    三国魏、晋基本因之。

    北齐省海阳入肥如。

    隋开皇六年(586年)省肥加入新昌,大业三年(607年)改平州置北平郡,治新昌(寻改名卢龙)。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郡为平州。贞观年间置石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置马城,辖县域大部。

    辽天赞年间析卢龙山南地置滦州,领义丰、马城、石城。

    金代县境西部属中书省大都路蓟州丰润县,东部为永平路滦州义丰、马城县。

    元至元四年(1267年)省马城入义丰。

    明代分属顺天府丰润县和永平府滦州义丰县。洪武二年(1369年)裁义丰入滦州。

    清初仍袭明制,将原京师地改为直隶省,府县未变。康熙五年(1666年),遵化成为直隶州,丰润属之。至此县境西部属直隶省遵化州丰润县,东部为永平府滦州地。

    民国二年(1913年),今境分属直隶丰润县和滦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遂属河北省丰润县和滦县。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丰滦、滦卢合组唐滦特区,5月因遭敌破坏而重建丰滦办事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接收了华北垦业股份有限公司滦县农场,更名为冀热辽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年底改称冀东区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冀东行署调整区划,撤销丰滦办事处,建立丰南县佐公署。并把滦县境域分建成滦南、滦北、滦西3个办事处。7月,丰南、滦南均成县。至此,县境西部属丰南县,东部属滦南县。冀东区第十七专署改为第十三专署,第十七专署解放农场随称第十三专署解放农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该地再次解放,原第十三专署解放农场由滦南县人民政府接管,改称滦南县解放农场。

    1949年7月,滦南县解放农场收归华北局农业部,改称华北局农业部津沽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接收了柏各庄区农场,改名为渤海区农垦管理局柏各庄区农场。

    1951年7月,柏各庄区农场改称柏各庄合作农场。

    1953年1月,柏各庄合作农场下放给河北省管理,又改称河北省柏各庄合作农场。

    1954年滦南并滦县,丰南并丰润,县境分属丰润和滦县。另外东北部少数村庄曾属乐亭县管辖。同年2月,柏各庄合作农场更名为柏各庄机械农场。

    1955年底,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滦县南部地区建立大型国营农场,并借用沿海较大村镇----柏各庄之名,定称"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隶属河北省农业厅。农场设总场场部,初辖4个分场。1958年基本完成建场任务。

    1959年10月21日,经河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柏各庄农场改为唐山市柏各庄区,建立了区政府,隶属唐山市人民委员会。

    1961年6月,撤销唐山市柏各庄区建制,恢复国营柏各庄农场,接受唐山专署和丰南县双重领导。

    1963年5月柏各庄农场党委改归唐山地委领导,行政业务归河北省农垦局领导。

    1968年6月18日,经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河北省国营柏各庄农场改为河北省柏各庄农垦区,行使县一级权力。

    1982年12月26日,河北省农垦局批准,在柏各庄农垦区建立“河北省垦丰农工商联合公司”,与柏各庄农垦区实行一套人马,挂两块牌子。

    1982年9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柏各庄农垦区改建唐海县。

    1983年12月1日,唐海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隶属唐山市。


    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将唐山市丰南区的滨海镇、滦南县的柳赞镇划归唐山市曹妃甸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唐海镇垦丰大街23号。唐山市曹妃甸区规格为副地级,行政区划包括原来的唐海县全境、曹妃甸工业区、生态城、柳赞镇(原属滦南县,2010年1月1日起改由曹妃甸新区实行整体托管,唐海县代管)、滨海镇(原属丰南区,由南堡经济开发区代管。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