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时局图上的不同的人和动物是什么意思?

特别是左上角的人和马还有代表德国的东西

犬、熊、蛙、太阳、鹰分别代表英、俄、法、日、美帝国主义国家。图上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

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昏聩无能的清政府用文字狱、八股文等手段压迫思想之自由,愚弄、奴化人民。 

扩展资料:

时局图创作背景:

1900年,俄罗斯帝国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机,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全境。中俄两国于1902年4月8日在北京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国分三期从我国东三省撤军,每期6个月,18个月内撤完。

1903年4月8日,为俄军第二期撤军的最后期限,俄国不但不肯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实际上是要独吞东北三省,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局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3-23

先介绍五名中国人图像:

一人手举铜钱,暗示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

一人右手高举酒杯,左手拥抱女子,只顾寻欢作乐,耽于酒色,不顾民族安危的中国人;

一人横躺地上,没精打采,身穿清朝官服,是一名吸食鸦片的官员;

一人在马旁举重练武,另一人在读书,书上写有“之乎者也”,两人皆陷入鸦片官员的罗网之中,譬喻文状元和武状元,暗示着被清朝政府用科举考试等升官之途愚弄的人民。

动物图像的寓意:

黄斗牛犬——英国,占有长江流域。

青蛙——法国,盘踞中南半岛。

黑熊——俄国,盘踞东三省和蒙古。

太阳——日本,其光线寓意其势力范围有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岛、辽东半岛、福建省及内地。

老鹰——美国,盘踞菲律宾,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

香肠和黑白红三色旗——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

龙虾——葡萄牙,占据澳门。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00年,俄罗斯帝国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机,出兵侵占我国东北全境。中俄两国于1902年4月8日在北京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俄国分三期从我国东三省撤军,每期6个月,18个月内撤完。

1903年4月8日,为俄军第二期撤军的最后期限,俄国不但不肯撤回一兵一卒,反而向清政府提出7项无理要求,实际上是要独吞东北三省,引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局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虎踞朔方的北极熊, 俄国
横扑在长江流域的猛虎,英国
蹲坐在西南边陲的毒蛙,法国
曲盘在山东半岛的一圈肥肠似的怪物,德国
以及升自东瀛列岛的太阳, 日本
来自太平洋的秃鹰,美国
左上角的两个人,我看像是和帝国主义勾结的买办和打手,一个人坐着看账本,一个人身后插着一把大刀,人光着膀子手里抱着一个箱子。
关于代表德国的东西是什么,有“蛇”、“旗”的说法。可参考下文。

关于《时局图》的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 马执斌

《时局图》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19世纪末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世钟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采用了《时局图》,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深受师生们欢迎。

2000年第7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刊登出耿孟辉和朱惠康两位老师的文章,对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时局图》下面的说明文字“肠代表德国”提出了意见。

耿盂辉老师说:“课本第73页的《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赞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的。在图的注释中……提到‘肠代表德国’。我认为这是由广东方言而造成的误解。谢赞泰是广东人,而‘肠’按广东方言是‘长虫’的发音,长虫又是蛇的俗称,故‘肠代表德国’应理解为‘蛇代表德国’” 。“‘蛇’变成了‘肠’”,是“因不谙方言致错之例”。(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56页)

朱惠康老师说:“《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他提出了两个理由:第一,“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来表示,而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呢?”第二,“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并省略了原图中英文字母且印成对开大张的《时局图》时,始得‘一目了然’。尽管该图下方的说明文字也说 ‘肠子代表德国’,但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时局图》上山东半岛及胶州湾处,清楚地插着一面德国三色横条旗,意为德国强租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而所说的‘肠子’,实为代表英国的老虎尾巴,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意为英国还强租了山东半岛上的威海卫。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国家,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朱惠康老师还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第15-16页)

我们慎重地研究了两位老师的意见,觉得难以采纳。下面,我们就《时局图》中“肠代表德国”的问题作些说明。

记得十年前,我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三册的时候,决定采用《时局图》。从《时局图》的照片看,德国的标志物模糊不清,而说明文字却写得明明白白:“肠子代表德国”。我在北京市大兴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期间,有一位同事是广东肇庆人,我们俩人还住同一个宿舍。他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我因此怀疑《时局图》上德国的标志物可能是蛇。我还特地跑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在近代史的展厅里,找到放大的《时局图》,德国的标志物还是看不清,但留下的说明文字分明写着:“肠子代表德国”。我想,目前“怀疑”还只能是怀疑,还没有充足的理由推翻原始资料的说明文字。另外,这种怀疑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现在见到的《时局图》不是谢瓒泰(笔者注:本人见到的材料,“瓒”字不写作“赞”。)的原作,是别人改绘的。改绘者难道也是广东人吗?他也管蛇叫“长虫”,发音近似“肠”吗?如果不是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所以,我在编写教科书的时候,采取了尊重原始材料的作法。当年,这本教科书在实验和推广期间,我到不少地方作过介绍。介绍时,我总是把自己的怀疑告诉给听课的老师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寻找更充足的理由去证实自己的想法。那时候,帮助我们搞实验的北京市东城区历史教研员王富友老师听了我的介绍,不以为然。他说:“德国人爱吃面包夹香肠。德国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认为香肠供应有保证了。用肠来代表德国,也合乎情理。”现在,耿盂辉老师提出的意见与我当年的怀疑非常相似,但他并没有提出什么新东西,所以,我们暂时无法采纳这种意见。我还想提醒同志们注意, 199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说近代中国》和1994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图册《图片中国百年史》都选用了《时局图》的照片,图下的说明文字都是“肠子代表德国”。看来,尊重原始资料是学术界共同坚持的原则,中学历史教科书自然不能例外。

至于朱惠康老师以为 “《时局图》上代表德国的是‘旗’,而不是‘肠”’,就更难说服人。因为他所列举的两个理由根本不成立。首先说“何以别的帝国主义国家都用富含特征的动物表示”,就与事实不符合。《时局图》上用太阳表示日本,“太阳”怎么会是动物?“太阳”和“肠子”,都不是动物,何以称“偏偏用不伦不类的‘肠’来代表德国”?其次,“近得刘德臣先生按原图清绘……的《时局图》……我却分明地看出了原作者的真意”,朱老师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实际上,朱老师的眼睛是有误差的,而且误差还不算小。朱老师看到了“图上方以太阳代表日本”,接下去又说:“恰似用三色条旗代表德国,都是用国旗图案来表示国家”。日本的国旗上是有太阳图案,但“太阳”跟日本的“国旗图案”毕竟不能完全等同。尤其是朱老师建议:“对开张的《时局图》再版时,老虎的尾梢,只需画到山东半岛北部的威海卫处即可”,不必“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这无异于削足适履。其实,《时局图》作者把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是有用意的。原作《时局图》下面还有一首“题词”,题词写道:“……又见胶州入了德国箍围,故此伸尾搭埋威海卫,预备俄人南下,佢就发起雄威。”这里道出了老虎“尾巴套在山东半岛上”的原因。尊重史实,不能随意歪曲,不能篡改历史资料,这是每一个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的职业道德。如果说领会错了史料的含意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但是为了适合自己的意见,就公然故意篡改原始资料,这是史学工作者的大忌。当然,中学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可以原谅,可是《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的编辑们起码是大学历史本科毕业,甚至有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不应当不明白这个道理呀!“追求真实”是挂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编辑部编辑们嘴边上的口头禅,可偏偏在他们组织、刊登的文章中公然主张篡改历史资料,而这样的文章又被他们捧为“最为精当”的意见,这其中的奥妙确实令人难解!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7-11
首先我想指出,这个问题应该分到历史类更为恰当。其次,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不同的人和动物其实是意指不同国家(如俄罗斯就用熊表示,与当时的外国人在国人心中形象有关)。
第4个回答  2018-12-27
熊喻俄国,鹰喻美国,肠喻德国,日喻日本,犬喻英国,蛙喻法国。如有疑问请百度清朝末期时局图查看清晰的原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