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个《三字经》问题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蜀魏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莅中国 兼戎狄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七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至李闯 神器焚 清太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廿一史 全在兹
以上这些三字经是什么意思

第1个回答  2007-03-24
介绍中国从夏朝到清朝初期的历史
第2个回答  2007-03-24
从夏朝到清朝初期的历史
第3个回答  2007-03-24
  【原文】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①,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世,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②。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③。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注释】

  ① 羲(音希)农:伏羲、神农,都是传说中的古帝。②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之王。③迁夏社:指灭了夏朝。迁,改变;社,古代指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这里借指国家。

  【译文】

  经书和子书都通了,然后读各种史书;考查帝王的系统,知道历代的始终。从伏羲、神农,到轩辕皇帝,号称三皇,都在上古之世。唐尧、虞舜,号称二帝,互相让位,称为盛世。夏禹王,商汤王,周文和周武,合称为三王。夏禹传位给儿子,天下变为一家有,传于四百年,夏朝才灭亡。商汤讨伐夏,号称商朝。传了六百年,到商纣(音宙)王就灭亡了。周武王,杀商纣,传了八百年,统治最长久。

  【批判】

  《三字经》要人们去“读诸史”,“考世系”,究竟是引导人们向前看,还是向后看?从这里鼓吹远古的唐虞之世是什么“盛世”,渲染奴隶制度的周朝是什么“最长久”的王朝,就可以看出,它完全是在宣扬儒家“法先王”的反动、倒退的历史观。

  儒家主张复古,认为“今不如昔”,一切都是过去的好,所以主张“法先王”。孔丘就是这样,他到处叫喊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大骂他自己所处的春秋末年是“天下无道”的时代。法家主张革新,认为“今胜于昔”,现在比过去好,所以要“厚今薄古”。战国时代,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况就响亮地提出了“法后王”的口号。他热情赞颂当时的秦国“威力比商汤、周武王统治的国家强,国土比虞舜、夏禹同志的国家大”。这种认为地主阶级的后王超过奴隶主阶级的先王,一代胜过一代,社会是不断前进的观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对复古派的有力回击!

  一切反动派都是复古派。林彪恶毒污蔑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金不如昔”,把自己比作周文王,教子学习周文王“明传子孙”之道,同鼓吹“法先王”的儒家,唱的完全是一个滥调。

  【原文】

  周辙东①,王纲坠②,逞干戈,尚游说③,始春秋④,终战国⑤,五霸⑥强,七雄出⑦。赢秦氏⑧,始兼并⑨,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蜀魏吴,争汉鼎⑩,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⑾,梁陈承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⒀。迨至隋,一土宇⒁,不再传,失统绪。

  【注释】

  ① 周辙东: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从镐京向东迁都到洛阳,史称为东周。辙,车轮辗后的痕迹。东,往东去。②王纲坠:指奴隶制度的崩溃。王纲,朝廷的纲纪、法度; ,衰落。③尚游说:尚,崇尚。游说(音税),劝说各国诸侯推行自己的主张。④春秋:指公元前七七○年至前四七五年。⑤战国:指公元前四七五年至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为止。⑥五霸:指春秋时齐恒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⑦七雄:指战国时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⑧赢秦氏:秦国姓赢,赢秦氏,即秦国。⑨始兼并:指秦始皇统一六国。⑩争汉鼎:争夺汉朝的天下。传说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古代奉为传国之宝,把它置放在宗庙里。因此,鼎成了帝王统治权力的象征。⑾宋齐继:刘裕代晋,国号宋。萧道成代宋,国号齐。⑿梁陈承:萧衍代齐,国号梁。陈霸先代梁,国号陈。⒀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北魏,为鲜卑族,本姓拓跋,孝文帝时改姓元。北魏后分为东魏、西魏。东魏后被北齐文宣帝高洋取代。西魏后被北周闵帝宇文觉取代。⒁迨(音待)至隋,一土宇:到了隋朝又统一了天下。迨,到。土宇,天下。

  【译文】

  自从平王东迁后,周朝的纲纪已崩溃。各个诸侯国动刀动枪,彼此注重游说。开始于春秋,结束于战国,先是五霸争强,接着七雄出来。到了秦始皇,天下才统一,传了两代,发生楚汉相争。高祖刘邦起来,创建汉朝帝业。传到汉平帝,王莽篡了位。刘秀复兴,称为东汉。传了四百年,完结于献帝。魏、蜀、吴、争天下,号称三国,直到西晋、东晋。刘宋、南齐接着来,梁、陈两朝承上去。这些属南朝,国都在金陵(今南京)。北朝有姓元的后魏,后分东魏和西魏。还有姓宇文的北周,以及姓高的北齐。待到隋朝,统一天下。只传了一代,丧失了帝统。

  【批判】

  《三字经》这一段,说的都是帝王的胜衰,朝代的更换,看来好象给人们讲述历史知识。但是,实际上是在宣扬形而上学的唯心史观。它一会儿说这个“坠”,那个“兴”,一会儿说这个“终”,那个“继”,就是不讲前进与倒退,故意颠倒是非,把历史搞成一笔糊涂帐。春秋战国时代,当新兴地主阶级逐步战胜没落奴隶主阶级,封建制逐渐代替努力制时,它哀叹“王纲坠”,为奴隶制大唱挽歌。它把推动当时历史前进的革命暴力,和阻碍历史前进的反革命暴力混淆起来,不分青红皂白,通通斥为“逞干戈”。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则加以抹杀。秦始皇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推动法家路线,经过艰苦的斗争,战胜了割据的诸侯,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国,标志着封建制度在全国得到确立。秦始皇不愧是个推动历史前进的“千古一帝”。但是,《三字经》的作者对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不但有意勾销,而且在他的另一本书中,还对秦始皇进行恶意攻击,胡说什么“秦灭于始皇”,“灭人之国乃所以自灭也”,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事业,说成是自取灭亡。可见,他对秦始皇的“兼并”是充满着刻骨仇恨,对“传二世”而亡是幸灾乐祸的。

  林彪为了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也反对革命暴力,恶毒攻击秦始皇。

  【原文】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①,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②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③。辽与金④,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⑤。莅中国,兼戒狄⑥;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七世,至崇祯;权阉⑦肆,寇如林⑧;至李闯⑨,神器焚⑩。

  【注释】

  ① 隋乱:这里主要指各地农民纷纷起义。②炎宋:宋朝。据儒家五行学说,宋太祖赵匡胤是火德而称王的,故称宋朝为炎宋,又称炎宋。③南北混:南,指南宋。北,指北宋。混,合计。南宋、北宋合计十八世。④辽与金:唐代契丹耶律阿保机称帝,五代后晋时,其子耶律尧骨改国号叫辽。宋徽宗时,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金。⑤元灭金,绝宋世:元世祖忽必烈,灭了金,又灭了宋。⑥兼戒狄:指兼并中亚细亚,建立四大汗国。⑦权阉(音淹):掌了大权的宦官。⑧寇如林:流寇四起,这是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⑨李闯: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⑩神器焚:神器,帝位,政权。焚,毁灭。

  【译文】

  唐高祖李渊,发起“仁义”之师,情书隋朝大乱,创立国家根基。传了二十代,历时三百年。后梁灭掉它,国家才改变。后梁、后唐、后晋,以及后汉、后周,称为五代,都有来历。姓赵的宋朝起来,接受后周的让位。北宋加南宋,传了十八代。辽国和金国,他们都称帝。元朝灭金朝,绝了宋代,莅临中国称帝,兼并边疆部族;九十年,地位垮。朱元璋起来,建立大明帝国,年号是洪武,国都在金陵。待到明成祖,迁都北京。传了十七代,最后到崇祯。宦官当权,“盗匪”遍地。到了李闯王,皇帝宝座被摧毁。

  【批判】

  是英雄创造历史,还是奴隶们创造历史,这历来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斗争的焦点。从“十七世,至崇祯……寇如林,至李闯,神器焚”这几句话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字经》从反动的唯心史观出发,极力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反动观点。它对推动历史前进的农民起义进行了恶毒污蔑和攻击,对反动的封建王朝的灭亡却充满了惋惜之情。

  明末封建统治阶级对广大的劳动人民进行了极其残酷的压榨,当时李自成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其势如暴风骤雨,锐不可挡。斗争锋芒所向,直指明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威力。正如毛主席所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三字经》咒骂农民起义军是“寇”,对腐朽的明王朝的覆灭发出“神器焚”的绝望哀鸣;而对李渊镇压农民起义,篡夺农民革命成果,却说成是“起义师”、“除隋乱”。作者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其反动立场不是很明显吗!

  【原文】

  清太祖①,膺景命②,靖四方,克大定。廿一史③,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注释】

  ①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满洲王朝第一个皇帝。②膺(音英)景命:承受上天的大命。③廿一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为廿一史。后加上《新唐书》、《新五代史》、《明史》为二十四史。这些都是所谓正史。

  【译文】

  清太祖,受大命,平靖四方,能安定天下。廿一史,全在这里,记载治乱事实,知道兴衰道理。凡读史的人,要考查记录,要博古通今,象亲眼看见。口里读,心里想,早晨在这里钻,晚上也在这里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3-24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当然舜也不负众托。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
人人称颂。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启示〗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译文】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到古代战争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
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启示: 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只有五十九年。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兴高齐

【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启示: 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都是那些开创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数总是平平凡凡。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启示: 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启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启示〗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 字来区别。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启示〗宋朝的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臣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抗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启示〗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

【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启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

【译文】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启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启示〗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启示〗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败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启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在内地设立了十八个行省,从而确立起比较巩固而稳定的政权。

【译文】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启示〗自鸦片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译文】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启示〗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 “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手中,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

【译文】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第5个回答  2007-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