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发妻,独守空房,无性无爱,孤独一生临终前说出内心想法,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的一句话:“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是这样一句被我们奉为圭臬的关于珍惜时间的话,便是出自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

同样的,关于鲁迅的名言警句,也远不止此一句,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都是被我们所熟知的.

而今天,我们就要来谈一谈这位在我国不论是文学史还是发展史上都不可或缺的一位人物的“遗憾”——他的发妻,朱安。

鲁迅与朱安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与领导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曾被伟人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样一个在社会文化交替动荡之时的领导者,探路者,也曾被那些‘旧’的文化深深的束缚过。

说起鲁迅我们都十分熟悉,甚至能够将其的生活经历简单叙述。但是,大多人却不知道,在鲁迅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一个女人也曾留下了极其不同的一道身影,她就是鲁迅曾经明媒正娶的妻子,朱安,一位与许广平截然不同的女子。

朱安,1987年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家朱姓商户家中。名字取平安,安定之意。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朱安和当时大多数的旧时中上家庭的姑娘一样。

被教导成为一个‘大家闺秀’的样子。她早早的缠足,脾气和顺,精通针线和女红,会烹饪,却不识字,只是学习了简单的数字计算,为的也是在将来的夫家能够很好的打理家中事物和开支。

而这样的两个从生平上看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却因为一场‘婚约’而有了交集。

父母包办下的婚姻

鲁迅和朱安的婚姻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旧思想下的包办婚姻,一方毫不知情,一方无法反抗。对于那时朱安来说,她的思想中甚至可能都不存在反抗的想法,她是完整的被就思想支配的人,面对婚姻自然而然的信奉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而当时的鲁迅——尚且还在学堂上学,与朱家的婚姻关系也是由她的母亲去做的。就这样,两位从未谋面的年轻人有了‘夫妻’关系。

在外求学的鲁迅在最初知道这样的消息时,并没有极力的反对这场婚约,可能是尚且年轻的缘故使他对自己这位尚未谋面的妻子仍抱有美好的幻想与期待。

甚至在知道了朱家的情况后,还曾给朱家的长辈去信,希望能给自己的妻子放脚,停止裹足,并且送到学堂学习,并且为此还准备好了学费。

但是这样的提议对于守旧的朱家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他们拒绝了鲁迅的想法,并且对此难以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担心,他们觉得自己的这位未来的女婿并不够‘安分’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叛逆’和‘可怕’的,但是最终却没有改变这场婚约。

毕竟当时的朱安已经算的上是老姑娘了,而且退婚或者悔婚,对于那时的姑娘来说,依然是具有‘致命’打击力的。

欺骗下的荒唐成婚

就在双方家长将成婚时间定在鲁迅自学堂毕业后的某个日子,准备来个双喜临门之时,鲁迅却收到了赴日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准备赴日留学继续深造。

但是这样的决定却吓坏了朱家,因为如果等到鲁迅出国深造回来后,朱安可能都是一个将近30岁的老姑娘了。就这样,在鲁迅赴日留学后的不久,两方家长一合计,想出一个‘馊’主意。

‘母病重,急归’远在日本的鲁迅在收到来自家乡绍兴的这样一封电报的时候,连忙星夜兼程的回到了家乡。

然而他怎么也想不到,当自己心急如焚的赶到家的时候,迎接自己的并不是家人担忧的面孔和病重的母亲,而是满目飘红和布满喜字的老宅。

虽然欣喜母亲并未病重,但是面对这样荒唐的骗局,鲁迅的心里必然是不满的。

鲁迅的母亲和朱家大概也能猜到这样的事情多半是十分的不合理,认为会迎来鲁迅的反抗,但出乎意料的,鲁迅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他们所认为会出现的状况。

他十分平静的接受了现状,平静的办完了婚礼,甚至耐心的走完了婚礼中那些琐碎复杂的各种礼节。但是,终究是应了那句话,强扭的瓜不甜,强行促成的婚姻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在完成这场所谓的婚礼后,鲁迅当天晚上直接回到自己的书房睡了一觉,在第二天的早上,早早的便奔赴赶回日本的行程上了。

而朱安,则是一个人在那间所谓的‘洞房’独自到天明。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再也没有见过鲁迅。甚至对朱安来说这就是他们第一次正式的见面,一场短暂的婚礼。

唯一一次的倔强——合葬

连面都很少见的两个人更别说是生儿育女了,对于朱安和鲁迅来说,他们的关系更像是某时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陌生人。更别说,后期他们甚至并没有生活在一起。

对于周家人来说,她是周家的长孙媳妇,但是对鲁迅来说,她更像是她母亲送给他的一份礼物,是他母亲的儿媳,而不是他的太太。

残忍,却也是同样精准的定位。面对这样的定位,鲁迅对朱安也只是定期给她和母亲寄去足够的生活费用,以供家庭使用。

直至1936年鲁迅去世,她们失去了经济来源,虽然鲁迅作为那个时代的著名人物,有不少的学生和友人在知道她们的情况后,表示愿意帮扶,但是朱安却明确的拒绝了他们。

从1906年与鲁迅结婚到1947年朱安走到生命尽头,她守着这个有名无实的婚姻生活了整整41年,无儿无女。

这个温和顺从了一辈子的女人,在生命的最后,却提出了一个对她来说称得上任性的要求,其实也是她这么多年真实的内心想法。她要求将自己的灵柩南下,同鲁迅葬在一起。

这对这个在绍兴待了一辈子的女人来说,死后却远离家乡的决定,确实是极为大胆的。但是也可以说朱安是倔强的,她坚持自己是鲁迅的妻子,遵从那句‘生不能同衾,死同穴’古话。

但到最后却也没能成功,最终和鲁迅的母亲葬在了一起。对于朱安来说,造成她这一生悲剧的因素很多,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怪那个新旧交替,风起云涌的时代。

作为当时旧文化,旧制度的产物却和鲁迅这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相结合,就像新旧文化的碰撞,最终也求不来一个她想要的结果。

朱安,是那个时代下悲剧的女性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4
他在临终之前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他觉得自己这一生生活的非常的孤独,而且也没有得到爱。
第2个回答  2021-02-25
她深爱着鲁迅,但是鲁迅却不爱她,守了他一生,最终也没有得到他的心,所以包办婚姻不靠谱。
第3个回答  2021-02-25
鲁迅的发妻由于是鲁迅母亲一手包办的,和鲁迅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她临终之前却依旧很荣幸能够成为鲁迅先生的妻子。
第4个回答  2021-02-25
鲁迅的发妻朱安在临终前说,她要求将自己的棺材南下,和鲁迅的棺材葬在一起。但是最后也没能成功,她和鲁迅的母亲葬在了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