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

如题所述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父母共同开展,不能仅有妈妈负责教育,父亲不管,或者仅有父亲负责教育,妈妈不管。这样会让孩子体不到父母共同的关爱,也会让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偏差,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其次当孩子犯错时,不要用讽刺挖苦的话语和孩子说话,这样有损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受到伤害心情沮丧时,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安慰,给孩子无私的爱和支持,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再次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完成预定的目标时,可以给孩子适当的奖励。这样,孩子会心甘情愿地去完成一件事情。在平时,可以带孩子适当进行一些劳动,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明白要想收获成果就得付出努力。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也常有教育孩子的误区。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情; 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 不是处理事情,而是在发泄情绪; 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父母是还是教育的启蒙。我们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潜移默化地都会影响到孩子。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我觉得在教育孩子时又四点需要注意的。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包括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诉求。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但又具有敏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需要尊重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要懂得照顾好孩子的自尊心。维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重要,也很关键。

2、以身作则 家长要作孩子的好榜样家长是孩子第一个模仿的对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家长以身作则,才能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才能为孩子做好示范。就像一个不孝顺父母的人,是很难教育好孩子孝顺自己的,一个不爱阅读的人,也很难影响到孩子去喜欢阅读一样。

3、创造机会 让孩子在吃苦中得到磨练。当然现在孩子吃苦的机会少了很多,可能压力也会多一些,比如各种兴趣班。各种补习机构。其实有时间和条件的话,可以带孩子外出旅行,在旅行中增长见识。提升自己的眼界。有时候可能并不容可以创造机会,在旅行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旅行有时候就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关键在于你是否给孩子变现的机会。这时候就需要适当的要引导和放手了。

4、严爱有度,爱孩子应该爱得适度。我们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于溺爱孩子,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是很关键,也是很有必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过火的爱才会会烫伤自己,也不会伤害孩子。

简而言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注意尊重孩子,以身作则,创造机会让孩子成长,严爱有度。

第2个回答  2020-09-18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孩子很用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

原因:孩子没有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不会学。

问题二:参加很多课外辅导班,成绩还是得不到提高。

原因:一类孩子是接受能力差;另一类孩子是在辅导班提前预习了学校还没教的知识,等老师教的时候,他们感觉已经学过了,就不会认真听。

问题三:孩子学习上有困难,学不进去。

原因:孩子的专注力、兴趣、基础比较差。

问题四:学过就忘,下了功夫还是记不住。

原因:孩子的理解力有问题。

问题五:写作业或考试经常马虎、粗心、大意。

原因:孩子的精细阅读能力和理解力有问题。

打个比方,在学习过程中不存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就像一个大皮球,接触面广,速度快,学习效率高。

他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培养不局限在学校的课程,自我成长能力比较强,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大。

而那些存在各种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像一个小皮球,接触面窄,无论怎么滚动速度都比较慢,学习效率就比较低。

阅读对学习有什么帮助?

1、大量阅读是改善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好方法,能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校对阅读的重视。一般会认为,公立学校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阅读。

其实公立学校也很重视孩子的阅读。

比如,公立学校召开家长会,老师会强调要增加孩子的阅读量,学校也比较注重营造阅读环境,会举办很多跟阅读有关的活动。

3、高考题目重视资料的阅读,只有具备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才能进行解答。

而这一切是以较强的阅读能力为前提的,提高阅读能力又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

阅读和课程学习密不可分

语文的学习,需要积累较多的词汇量,需要具备阅读、写作多方面的素养,尤其是写作,更是以阅读为基础。

数学的学习,看似跟阅读没关系,其实对题目的理解判断,也是通过阅读来锻炼的,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这种差异会显现出来。阅读量大的孩子在做数学题时的速度和效率会高于阅读量低的孩子。

其它科目也都跟阅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爱阅读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知识面广,会举一反三;

专注力强;

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综合归纳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都比较强;

会主动学习,自己安排时间,合理规划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父母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减少看手机、看电视的时间,给孩子营造的良好的阅读氛围,父母的以身作则是很关键的。

◆ 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速成的,需要从小开始慢慢养成。

从孩子几个月的时候就让孩子接触一些布书和或者大卡片;一岁以后接触的书越多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是越有帮助的。

◆ 阅读要读纸质书。

纸质书的品质、形式对阅读都是很关键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想象力。

◆ 不要把孩子的阅读称为“读课外书”。

通常大家都会认为“课外书”是不重要的,是额外的负担,跟学习没什么关系,要纠正这种错误的认识。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 尽量给孩子打造专属的阅读角。

让孩子跟书保持一个亲密的关系,不要强求让孩子把书收拾的很整齐,这需要一个过程。

◆ 舍得为孩子买书。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孩子买书的需求。合理分配家庭支出,不要吝啬投资书,只花几十元钱就买到作者的智慧结晶是很划算的。

◆ 不要替孩子做阅读计划。

让孩子自由阅读,想读哪本就读哪本,想读多少遍就读多少遍。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的阅读。

◆ 不设阅读目标。

不要让孩子的阅读带有功利性。不要要求孩子读完一本书做出复述或者总结出内容、写出读后感,这样会使孩子失去阅读的兴趣。

◆ 不要给孩子“讲”书。

“讲”跟“念”是不一样的。家长在陪孩子共读时,要按照书的内容来念,不要加入自己的理解讲,家长带有个人理解的讲述会束缚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 跟孩子积极讨论。

孩子读完一本书,想要跟父母讨论一下,作为父母要积极响应。

为了跟孩子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跟随孩子的阅读习惯看共同的书。

对于父母也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对于孩子的观点,尽量不批评、不否定,父母要做的只是贡献自己的想法,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及时回应。

这样会鼓励孩子继续阅读,保持阅读兴趣。

◆ 阅读与旅行结合。

让孩子自主选择家庭旅行的目的地。孩子通常会选择跟自己阅读内容相关的地方去旅行,这样把阅读与旅行结合在一起,更加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对书的内容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何选择图书?

尽量买原著的全本。避免买幼儿版、缩印版、精华版。

买名家的书。通过作者简介来了解进行购买。

买封面设计、印刷精美的书。这些体现了出版社的实力和品质。

同类书选择销量好的。可以通过看图书销量排行版进行选择。

不选多作者的书。尽量选择专著。

现在有各种各样给孩子的推荐书单,还有多种分级目录,搞得家长不知道怎么选择。

这个要看情况而定。如果父母没有一个规划,或者孩子不会自己选书的时候,可以参考分级阅读的推荐书单;

如果孩子习惯自主选择,那就让孩子阅读自己选择的书目,这样孩子会更有兴趣,更容易坚持。

分级阅读的指导书目是根据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普遍阅读水平来拟定的,适合大多数孩子阅读能力的书。

让孩子自主选择阅读的图书,孩子是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进行选择,有可能超出年龄的阅读水准。

如果只是阅读推荐书单的书,可能会忽视、扼杀一些孩子的特殊能力。

让孩子自己买书,孩子会选吗?他们选的书,家长放心让他看吗?

孩子自主选择图书,没有会不会,只有家长许可不许可。只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和自由,孩子就会给你惊喜。

当家长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孩子就会建构自己的阅读体系。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大人是无法体会的。

大人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选择,只会扼杀了孩子的可能性。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第3个回答  2020-09-20

孩子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不知道你指的是哪方面。对于孩子的整体教育,我是这样看的。

一、重视孩子的运动

0-6岁的孩子具有运动敏感期,妈妈需要多让孩子活动,促进身体和大脑的发育。

1、大运动

从孩子侧头、转身、翻身、爬、坐、站立等过程,家长不要干预,如不要嫌弃低脏不让孩子爬,这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游戏推荐:钻桌底、球类、跑、跳床、滑梯、海洋球、秋千等。

2、精细动作

精细动作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学习,比如写作。

游戏推荐:捏豆子、玩泥、扣扣子、串珠子等。

 

二、重视孩子的早教

1、读绘本

坚持亲子共读,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绘本阅读,对孩子的认知、想象力、语言、理解能力等都有帮助。

2、丰富孩子的听觉

0-2岁,是孩子接受声音的黄金时期,多让孩子听音乐,听大自然的声音,丰富孩子的听觉。

还可以开始早期英文启蒙学习。

3、丰富孩子的其他感官

味觉、嗅觉、触觉等,孩子的各感官感受,可以让大脑产生刺激,刺激越多,孩子越聪明。

游戏:品尝不同的食物,摸不同的物体、闻大自然的花香。

4、开发孩子的智力

走迷宫、乐高、七巧板、拼图等,都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

5、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亲子大自然,用各种泥巴、落叶、石头作画,用沙子堆城堡,在家里画画等,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6、其他:专注力、自控力

三、注重孩子的品行培养

1、独立自理能力

对孩子的事情,不要一手包办,让他有机会自己学习吃饭、穿衣、睡觉等,孩子成人后,更能承担责任和面对挫折。

2、其他

爱分享、乐于助人、热情开朗的性格。

 我是懒猪妈咪早教,关注孩子早期教育,妈咪自我成长。欢迎关注我!

第4个回答  2020-09-20

教育孩子是每个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有时候看似小小的一个问题,也会引起家里几代人的分歧。那么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里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这一条是教育孩子的前提。如果你要求孩子不去做的,首先自己肯定不能做。比如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玩玩具,你自己在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去玩手机。

二、教育孩子要选择时机。不要小看教育孩子的时机,有时时机不对,教育孩子的目的就不会达到,甚至适得其反。比如在孩子已经有情绪的时候去教育孩子,孩子根本不会听进去你说的一句话。比如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去教育孩子,孩子心情不好,反而会引起消化不良。

三、家人对教育孩子要保持一致。比如对于孩子的一些习惯问题,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定要经过事先的沟通,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统一的意见,然后再去教育孩子。千万不要爸爸妈妈,刚跟孩子说了该这样做,爷爷奶奶反过来告诉孩子应该那样做,那孩子就会很迷惑,到底该听谁的呢?

四、教育孩子要从小做起。当孩子还是小宝宝的时候,父母就要有意识的,对他的行为进行恰当的教育,这样孩子长大以后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些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孩子以后读书的过程中,家长也更容易和孩子进行沟通。而如果在小的时候,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需要教育,等再大一点教育也不迟,那么等孩子真的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长再想把自己的教育思路灌输给孩子的时候,可能就要碰钉子。

总之,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那么在教育孩子之前,我们自己先把自己的思路缕清楚,平时也和孩子经常交流思想,陪伴孩子,教育孩子这件事就不会那么难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