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

如题所述

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区别:定义不同、计算公式不同、主要来源不同

一、定义不同

1、营业利润:是企业在其全部销售业务中实现的利润,又称营业利润、经营利润,它包含主营业务利润。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

二、计算公式不同

1、营业利润: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增值税-税金及附加-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主要来源不同

1、营业利润:销售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销售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构成。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是要来自营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所谓投资收益就是把钱投给别人来帮自己收益,如投资证券、办厂分红等;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可能企业带来收益.。

利润分割法是指将企业与其关联方的合并利润或者亏损在各方之间采用合理标准进行分配的方法。应用利润分割法一般应进行贡献分析或残值分析。

优势

利润分割法通常不需要直接依赖于严格可比的交易,因而可以应用于缺乏独立可比交易的个案。利润分配一般基于关联企业自身之间功能的划分。

在利润分割分析中,独立企业的外部资料,主要用以评估各关联企业对交易所做贡献的价值,与直接确定利润划分无关。同时,利润分割法还反映了独立企业在面临同样情形时,可能采取的合理做法。

其次,根据利润分割法,因为对交易双方都做了评估,所以受控交易的任一方都不会面临不可接受的利润结果,从而便于在调整时为双方所接受。因此分割利润在适用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分析受控交易中交易方通过提供无形资产的使用而作出的贡献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种两面分析方法,也可用来划分规模经济或其他联合效率经济产生的利润,其结果一般能够使得纳税人和税务机关都满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8

这几个词汇会经常出现在利润表中。

从上到下排列的顺序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

1)营业利润:

定义: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公式: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2)利润总额

定义: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

公式: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注意: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3)净利润

定义: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公式: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具体关系案例如下图所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