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养到四十天就有死亡的,应该怎样解决?

如题所述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内,病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发病时,病虾通常在水面游动或趴伏在池塘边,失去食欲,胃空肠空,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仅在3~5天就全塘排弃。“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
  如何预防“偷死病”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们陷入使用药物杀毒灭菌的迷局中则将无法解脱,其不但有悖于食品安全,事实也证明施放药物往往加重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正确的方法是恢复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轮作、合理放养、避免病源积累,并结合营养强肝、增强虾的抗病能力而开展综合防治。

  1、池塘休整。经过一年的养殖,年终收捕产品后利用雨水少、北风干燥的冬季干塘清淤曝晒,杀灭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电位还原,恢复池塘注水后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质,为来年的正常养殖打下基础。

  2、合理疏养。在珠三角每亩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不超过5万尾(罗氏沼虾约2万尾)为好。合理疏养不仅水质良好,还能加速虾的生长,易养成大规格商品虾。如近年肇庆恢复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罗氏沼虾方法,池塘种植茜草,每亩投苗1万尾~2万尾,由于池塘开阔,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虾长至50克以上,经济效益好。

  3、轮养混养。养殖虾类的池塘每隔1年~2年轮换养殖鱼类,或者鱼虾同塘养殖。生产实践表明鱼虾轮换养殖能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减少病源的积累;其次是鱼虾同塘养殖也有类似效果,适当混养肉食性鱼类吞食病虾、死虾,清洁池塘,能减少虾病传染暴发。

  4、池塘暂时改作种植。对于养殖年代长久、病害严重的池塘,产品收捕后干涸池底进行犁耕种植蔬菜或其它植物,半年以上,再整理注水投苗养殖。

  5、移场育苗。为了方便出售虾苗大多数育苗场都建在养虾区内或集中同一个地方,这就容易遭受病源感染,育苗产量低、质量差。一些育苗场滥用药物维持虾苗产量,但生产出来的“药苗”容易夭折,或成为养不大的“老仔虾”。因此育苗困难的苗场可搬离旧址,寻找“干净”的地方生产。例如中山市“永昌”罗氏沼虾育苗场搬至一处群山水库旁,大大地改善了生产,成为珠三角地区一个颇有名气的育苗场。

  6、保持良好水质环境。虾塘要分别设有进、排水河,而且进水口在排水口的上游,避免重复纳入病塘排出的脏水。虾塘水质的主要理化因子要控制在良好状态,其中溶解氧要充足,酸碱度、氨氮等正常。珠江口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要求水质至少要有1‰~3‰的盐度,尤其是幼苗期的盐度更应高些,水质过淡容易应激引发虾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5-24

可能是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们陷入使用药物杀毒灭菌的迷局中则将无法解脱,其不但有悖于食品安全,事实也证明施放药物往往加重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正确的方法是恢复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轮作、合理放养、避免病源积累,并结合营养强肝、增强虾的抗病能力而开展综合防治。

1、池塘休整。经过一年的养殖,年终收捕产品后利用雨水少、北风干燥的冬季干塘清淤曝晒,杀灭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电位还原,恢复池塘注水后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质,为来年的正常养殖打下基础。

2、合理疏养。在珠三角每亩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不超过5万尾(罗氏沼虾约2万尾)为好。合理疏养不仅水质良好,还能加速虾的生长,易养成大规格商品虾。如近年肇庆恢复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罗氏沼虾方法,池塘种植茜草,每亩投苗1万尾~2万尾,由于池塘开阔,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虾长至50克以上,经济效益好。

3、轮养混养。养殖虾类的池塘每隔1年~2年轮换养殖鱼类,或者鱼虾同塘养殖。生产实践表明鱼虾轮换养殖能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减少病源的积累;其次是鱼虾同塘养殖也有类似效果,适当混养肉食性鱼类吞食病虾、死虾,清洁池塘,能减少虾病传染暴发。

4、池塘暂时改作种植。对于养殖年代长久、病害严重的池塘,产品收捕后干涸池底进行犁耕种植蔬菜或其它植物,半年以上,再整理注水投苗养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3-22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学术上称EMS(早期死亡综合症)或“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多发生在养殖期60天内,病虾体色呈白浊并微红,肝胰腺肿大,质地松软,颜色淡白或淡黄色,继而萎缩。发病时,病虾通常在水面游动或趴伏在池塘边,失去食欲,胃空肠空,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有的仅在3~5天就全塘排弃。“偷死病”目前仍未能竭止,已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检测出是病毒或弧菌感染、急性中毒等。

南美白对虾的“偷死病”是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如果我们陷入使用药物杀毒灭菌的迷局中则将无法解脱,其不但有悖于食品安全,事实也证明施放药物往往加重虾的肝胰腺负担,从而加速死亡。正确的方法是恢复前人行之有效的休耕轮作、合理放养、避免病源积累,并结合营养强肝、增强虾的抗病能力而开展综合防治:

1、池塘休整。经过一年的养殖,年终收捕产品后利用雨水少、北风干燥的冬季干塘清淤曝晒,杀灭病源,促使土壤分子的电位还原,恢复池塘注水后的活性,有效吸收分解有害物质,为来年的正常养殖打下基础。

2、合理疏养。在珠三角每亩池塘放养南美白对虾不超过5万尾(罗氏沼虾约2万尾)为好。合理疏养不仅水质良好,还能加速虾的生长,易养成大规格商品虾。如近年肇庆恢复上世纪80年代的养殖罗氏沼虾方法,池塘种植茜草,每亩投苗1万尾~2万尾,由于池塘开阔,又有茜草吸收氨氮和光合增氧,虾长至50克以上,经济效益好。

3、轮养混养。养殖虾类的池塘每隔1年~2年轮换养殖鱼类,或者鱼虾同塘养殖。生产实践表明鱼虾轮换养殖能改变池塘的生态环境,减少病源的积累;其次是鱼虾同塘养殖也有类似效果,适当混养肉食性鱼类吞食病虾、死虾,清洁池塘,能减少虾病传染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