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由来及发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26
壮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历史上,“壮族”这一称谓经历了由“布壮”等自称逐步统一的过程。直至1965年,国务院批准将“僮”字改为“壮”,以更准确地代表这个民族。
壮族的先民,可追溯至秦汉时期被称为“西瓯”、“骆越”的人群,他们是百越族群的一部分,生活在今天的广东、广西一带。当时,西瓯、骆越人处于氏族部落社会阶段,后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灵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得到加强。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被称为“乌浒”、“俚”、“僚”或“俚僚”,他们是西瓯、骆越的后裔。东汉末年,随着中原地区的战乱,一些大姓豪族迁至岭南,推动了该地区的封建化进程。到了唐五代时期,壮族先民被称为“西原蛮”、“黄洞蛮”、“侬洞蛮”等,同时也出现了以地域或大族姓氏命名的族称。
宋代以后,壮族族称出现了“撞”、“布土”、“土人”等称谓。明清时期,“壮”的称呼已广泛见于广西和广东西部,成为壮族最普遍的族称。1952年,统一称为“僮”,后改为“壮”。
历史上,壮族人民为反抗封建压迫和外来侵略,进行了多次英勇斗争。如唐代黄乾曜、潘长安、黄少卿领导的起义,宋代侬智高的“南天国”大起义,明代韦银豹领导的古田县农民起义等。壮族人民还与各族人民一起,反击交趾(今越南)和倭寇的武装侵略,保卫祖国边疆。
近代以后,壮族人民参与了太平天国革命,许多壮族将领和士兵在太平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太平天国失败后,壮族地区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19世纪末,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在抗法战争中表现英勇,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等战功。
总之,壮族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反抗外来侵略和封建压迫的斗争中,展现了壮族人民的英勇与坚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