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鹿鸣人生经历

如题所述

1936年,吴鹿鸣在桐城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降生,这里是桐城派的发源地,孕育了一代代文人墨客。他的父亲吴少岩,毕业于金陵大学文学院教育系,曾是安徽大学的教员,抗日战争后在桐城第二临时中学任教。尽管生活条件依靠父亲的薪水,但家庭氛围积极,吴鹿鸣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天资,父亲严格要求他勤奋学习,教导他只有通过知识才能获得自由和成就大业。母亲常强调手艺人的生存智慧,这也成为他学习的动力,让他立志成为有技能、有影响力的个人。


1952年,16岁的吴鹿鸣以优异成绩考入唐山铁道学院,选择机械系蒸汽机车专业,他充满活力,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不仅在学业上表现突出,还打破省级纪录成为田径队成员。尽管他的活跃有时被误认为过于张扬,但他的聪明好学和求知欲无人质疑。在李汶教授和孙训芳教授的引导下,他的科研能力和思维敏捷得到了提升。


毕业后,吴鹿鸣留校工作,同时深入基层与工人师傅学习,他的钻研精神和改进机械的工作让他获得了技术革新积极分子的荣誉。在黄河大桥抢修中,他亲身经历了劳动人民的坚韧与勇敢,这使他的思想更加成熟,懂得了奉献和苦干的价值。60年代,他亲手铸造轴承实验台底座,即使在恶劣的天气下也坚持工作,这些经历塑造了他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品格。


回顾过去,吴鹿鸣感慨万分,他深深感谢那个时代给予他的教育和磨砺,这些经历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强大动力,让他铭记在心,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他的生活经历,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描绘出一个从幼年到青年,从知识追求者到国家栋梁的成长历程。
扩展资料

吴鹿鸣教授,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及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人。193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1957年从唐山铁道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站在本科的讲台上。他长期潜心于教学改革,探索课堂、实验室、创新活动中心的新型平台式教学模式,瞄准国内一流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