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钢材市场情况有变

如题所述

钢材市场的新动态揭示了今年冬储行情的微妙变化。以往的冬储旺季,钢铁企业通常会积极储备,但今年有所不同,市场主体的冬储态度出现了分化。多数钢厂倾向于低价储备,而非大规模自储,等待春节后的销售旺季以寻求提价空间,这反映了资金成本的考量,通常在4000元/吨左右,且钢厂通过精细化政策来消化库存压力。



冬储政策提供了锁价和后结算两种选择,后者为钢厂提供了一定的销售缓冲。北方钢厂表现活跃,而南方地区因工程仍在施工,导致南北价差拉大。与此同时,贸易商对冬储的态度显得更为谨慎,他们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和成本波动,冬储政策被视为钢企试探市场的信号,影响着生产节奏和节后的价格走向。



市场对建材冬储能力的依赖减弱,贸易商更倾向于在价格低位时进行冬储,这削弱了市场作为需求“蓄水池”的作用。预计今年的累库情况相比去年有所减少,对钢价的支撑作用增强,尤其是螺纹钢库存,春节前后供应可能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2023年,国内钢材需求有所转移,建筑钢材需求下降,促使钢厂调整生产策略。螺纹钢库存增加,产量维持低位,电炉厂春节前的停产也为市场带来波动。相反,热卷的需求表现出了韧性,库存累积速度较往年更为缓慢。



市场预期显示全年走势呈"N"字形,政策和出口增长将起关键作用,钢铁需求有望企稳回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不容忽视。2024年,钢市或将面临供大于求的挑战,价格波动将在宏观政策和基本面之间展开博弈。在这个关键时期,政策支持对于改善供需失衡至关重要,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利用衍生工具如期货市场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



期货价格的强于现货,使得2405合约成为锁定利润或对冲风险的工具。建议在冬储资源逐渐减少时,通过卖出保值来锁定利润,或者通过卖出看涨期权保护自己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产业企业应灵活运用期现结合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衍生品进行虚拟库存管理,以备节后根据市场预期调整库存策略,有效抵御价格波动的风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