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青春期孩子开始叛逆?

如题所述

孩子进入青春期,变得叛逆不听话,一直都认为是因为孩子在长大,生理心理逐渐成熟,他们开始寻找独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但如果我们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仔细观察下儿童的成长,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叛逆不听话几乎是一种必然。

什么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他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

马斯洛
马斯洛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五个需求层层递进,在第一层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更高层次需求或者说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以此类推。

生理需求: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也是人类维持最基本生存状态的需要,包含呼吸、水、食物、睡眠、性等。
安全需求:人类对身边环境稳定、安全的需要即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包含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道德保障等。
情感和归属需求:人类渴望得到他人或集体的认可、理解、关心、照顾、支持、接纳、尊敬等相对于生理需求的心理需求,包含友情、爱情等。
尊重需求:人类得到他人尊重也有能力自我尊重的需求,包含信心、成就,自我尊重、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即渴望成功,充分体现个人价值,发挥价值的需求,包含问题解决能力、接受现实能力、创造力、道德等。
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
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孩子生长发育,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需求层次不同
1)0—2岁,以生理需求为主。
刚出生的孩子首要任务是生存下去,所以以人类基本需求为主。
于是,这一年龄段谁抚养他变与谁更亲近,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会一直哭着要妈妈或者奶奶。
在现实中,奶奶带大,他便跟奶奶亲,妈妈带大,他便跟妈妈亲,孩子由谁带大,他就跟谁亲。这是由最基本的生理满足获得亲情关系。

2)2—7岁,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出现。
随着孩子长大,接触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再是襁褓中的孩子。
到2岁左右,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育,他们开始可以走了,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了,接触更多的新事物了。离开熟悉的环境,走到外面,面对未知世界,孩子对安全感开始重视了。
当他们走到户外时,他们喜欢粘着父母,缠着父母,一步不离。遇到危险就喊他最亲近的人的名字来保护自己。对于他们特别喜欢的爸爸妈妈,他们会霸占他们,不喜欢别人碰TA。会强调是我的爸爸妈妈,同时会特别黏家长以获得关爱和照顾。

2-7岁因为他们开始认识到我与别人的不同,于是产生了归属需求,我是属于哪一类的。你会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喜欢攀比,我爸爸怎样,我妈妈怎样,其实是他们把自己跟爸爸妈妈绑定在一起,说爸爸妈妈厉害就是说自己厉害。
3)7—12岁,情感和归属需求开始加强,尊重需求开始觉醒。
在7岁以前,孩子以家庭为中心;而7岁以后,孩子开始以学校、朋友为中心。
同时随着身体和智力的发育,孩子们开始觉得自己跟以前不一样了,能对自己负责了,他们的心理重心开始转入了到了社交需求。

同时因为社交活动的增加,需要他们开始处理人际关系,而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是尊重,于是他们对尊重的需求开始觉醒。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相互尊重。当他们在朋友学校中体会到了被尊重的快感,回到家后他们同样有着被尊重的需求。
而这时候家长还沉醉于以前命令式的管教,没有尊重孩子。孩子在家的尊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而然的开始对父母产生意见。于是开始顶撞父母,不听父母的。
但是因为这时候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能力,所以即使抵抗也会被父母打压下去。

4)12—20岁,尊重需求强烈,自我实现需求强烈。
这时候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不需要父母保护甚至不需要父母提供生理需求。
看看学校里的小混混,他们勒索学生,打架斗殴。可以说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可以不必再必须依靠父母来保护和养活自己。因此这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已经降到很低。
而这时候父母意识不到孩子的这些需求变化,还继续对孩子采取高压管制措施,那么孩子的这些需求只能从别的地方得到满足。

成绩好的孩子还能通过学习成绩来获得尊重,而成绩差的孩子只能通过上网,早恋,加入各种小团体(比如黑社会)获得尊重,获得归属感。
同时因为孩子对父母依赖性的降低,他们也就越发不能容忍父母对自己的不尊重,开始对抗父母,严重的甚至殴打父母。
这时候,孩子就成了父母眼中的“不听话”、“叛逆”了。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孩子的成长,我们就能更理解孩子20岁前的言行举止。
通过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每个时期孩子的需求重点,也很好的解释了孩子为什么容易在青春期叛逆。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之所以叛逆,是孩子更高层次的需求在父母这里得不到满足,因而不得不转而从别的地方获得。
所以说,孩子的叛逆是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吃喝,而忽视孩子精神层次的需求造成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很多孩子渴望关注,渴望陪伴,渴望交流,渴望赏识,这些无形的精神渴求,很容被忽视。孩子有时的叛逆行为,往往是有原因的,很多时候,恰恰是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
平时,我们常常纠结于孩子行为的表面,而忽略了表面背后,内心真实存在的动机。作为父母,我们更需要细心洞察,尽量去了解孩子内心的精神需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30
这个很正常,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身体的发育期,有的孩子还会比较反感跟家里人沟通,这时候其实家长的沟通方式多多少少也存在一些问题,跟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一定要有同理心,就是你要拿他当朋友别拿他当小屁孩了,多沟通拉进跟孩子的心理距离。
第2个回答  2020-06-30
青春期的孩子处于小孩和大人之间,又想长大,又不愿意长大所以心里上会有一些说不清的缘因不知向谁说,他们就会选择我行我素,变的叛逆觉得没人理解
第3个回答  2020-06-30
因为这时候正是孩子的思想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的认知与成年人有些不同。所以,面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好好跟孩子讲道理,不要敷衍他们,以免他们越来越叛逆,做出后悔的事。
第4个回答  2020-06-30
想象这样一辆汽车,有引擎,有方向盘,加装了火箭助推器,但没有刹车,没有保险杠,没有安全气囊。青春期人类,跟这样一辆车没太大区别。如果不曾愤怒,不曾叛逆,不曾发神经,简直不足以自称曾度过青春。处在这个阶段的人类又可称为“中二病患者”,因其“发病期”大概在初二前后。
儿童以上,成人未满,身高快速成长,激素剧烈波动,性成熟得足以制造下一代,而大脑的“自制区”前额叶还没有发育完善……我们都曾度过这样的中二期,满怀着“我是与众不同的”、“没有人理解我”、“是世界错了,不是我错”的信念在世上横冲直撞,认为自己心底受过很深的伤并因此莫名悲愤,坚持做着被周遭人视为白痴但自认帅气的事情——“那天夕阳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
在人类演化史上,青春期与其说是必经环节,不如说是生产力发达导致学习期延长的奢侈品。在远古时期,一个人高马大的性成熟少年,已可被视为成人,出能战斗,建立社会地位,入能求偶,从事高危性行为。到了如今,这些行为几乎无一例外地会引来父母的惊骇反应——天哪,你还“未成年”呢!
然而青春期的大脑热爱冒险。成年大脑对“损失”更敏感。但对青春期大脑来说,最能打动他们的是“没准会有超出预期的收益”,此时的大脑中,“快乐中枢”腹侧纹状体( ventral striatum)有着较大的面积和密集的灰质,令少年们对能带来奖赏的多巴胺尤其敏感。当收到的奖金比预期更多时,8至30岁的被试者里,快乐中枢反应最大的是14至19岁的人群 。这或许能解释为何许多人从青春期开始沉迷于最能激活多巴胺系统的上瘾物——烟草、酒精、赌博、上网、游戏……德国研究者曾找来一群每周平均玩21小时游戏的14岁少年,要求他们迅速按下正确的按键,成功就会得到奖金,有趣的是,即使失败,这群少年的快乐中枢仍然活跃 。正常大脑会“厌恶损失”,上瘾的青春期大脑反而可能“追逐损失(loss chasing)”。父母眼中,这叫“专干蠢事”。
同时,青春期的大脑过度乐观。这时候的青少年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刀枪不入,气运所钟,风险只会发生在其他“愚蠢的人类身上”,哪怕自己喝醉嗑药无保护性行为,也不会有什么意外状况,再说了,“一次而已,不会出事的”。 心理学上,这叫“个人神话(personal fable)”。父母眼中,这叫“无脑”。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