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了41年活寡的朱安,临终遗愿因何会被人无视?

如题所述



一个是叱咤风云的摩登人物,在他的思想境界里包罗“革命”的新气象,而她,一生大字不识,贴着“包办婚姻”的标签,迈着三寸金莲,被紧紧的裹挟在这风云突变的世道里,颤颤巍巍的与这个“新时代”接了头,该往哪里走,如此深奥的问题,似乎只有鲁迅一人可解,如果说鲁迅是新时代革命的缔造者之一,那么朱安便是他倾注一生革命未果的遗留之作。

前人的陨落总会给后世留下一个深入人心的历史遗留问题,朱安,为何一生未安?后世众口难辨,殊不知,归根结底,只因她是诸多旧社会制度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牺牲品中的一个,或许是她自身对婚姻的一味愚忠所至!

也着实悲悯她所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但不爱,就应该尽早放手而不是一味执迷不悟,所期待的树却是永远也开不了花,那无疑就是一棵铁树,莫待铁树生锈才幡然醒悟,那是一棵铁树的事实。

如果说朱安选择了放弃与鲁迅这一段毫无光亮可言的感情,也就不会有她一生的报怨与凄怆!她和鲁迅只能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也说不清道不明他们之间到底是谁误了谁?亦或是谁救赎了谁?爱!本没有错,但爱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鲁迅与朱安之间思想上的高度差距又何来平等的爱情一说?

朱安对鲁迅一生的陪伴,一生的爱恋,无论鲁迅对她有没有过爱,都终将演掩饰不住朱安深处旧时代下,深深被“包办婚姻”的枷锁牢牢束缚住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千古妇训罢了!



不抛弃只是为了救赎

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又不能责备异性,于是只好陪着做一世的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这是鲁迅曾在《随感录四十》中谈自己一代的婚姻的语录,生活在这样一个封建教条的大时背景之下,自然也就成了像鲁迅这样的思想前卫人士备受煎熬的时代,五四之后,婚姻获得了解放,许多与鲁迅一样饱受旧式婚姻折磨的作家,大多挣脱了束缚,逃离眼前的旧时代残留,去追求了新的生活。

鲁迅何曾没有想过逃离,但是来自他内心深处善良与正义的呐喊声,无时无刻不再告诉鲁迅,不可以抛弃她,没错,朱安在鲁迅眼里代表一整个的旧时代,他抛弃了她就像是将它与旧时代捆绑在一起,一同丢进了被摒弃的历史洪流里。

这份的割舍不下或许是完全出于对旧时代包办婚姻之下的妇女思想与内心最深切的解读了吧,这种不安心,与其说是对朱安的悲悯,不如说是对像朱安这样的被封建思想牢牢禁锢的妇女的深刻定义。



今生的结合 掺杂太多的无可奈何

如若不是因为家里一个“母病速回”的电报,令鲁迅匆赶而归,历史又该将会如何书写两个人牵绊一生的故事情节,张灯结彩,喜服已备,就连早已摒弃的辫子也要在鲁迅讨厌的这包办婚姻里试图再增添一些令鲁迅倍感窒息的旧时代的封建气息,没错就是以这种毫无道理可言的方式迎娶即将到来的原配妻子朱安。

众人拾柴火焰高,逃吗?呵呵!作为文人似乎太过于可笑,还能改变什么?从那一刻鲁迅就没有怪罪过任何一个人,包括朱安,他深刻的知道,一个旧时代的悲剧,绝非一人之力造成,而挣脱这一悲剧,仅凭鲁迅一人呐喊声音难免过于微弱,面对被封建思想束缚一辈子了的亲朋好友,他无可奈何。



爱的无法背离 不爱的无法抛妻

毕竟深处旧时代背景之下,被束缚的条条框框多而复杂,所谓的旧式婚姻,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有妇女的叛夫和男子的休妻才可成立,朱安爱了鲁迅一生怎么可能背叛她的鲁迅大先生,而鲁迅从始至终都在顾及朱安被休后的生活状况。

嫁出去的女人被休,会遭受来自社会的歧视与舆论的压力,会让女子置于难堪的境地,这便是绍兴一成不变的封建古训。深受封建教条的朱安如果被鲁迅抛弃那无疑就是逼她走向末路,这也就是鲁迅不爱而守的道理所在了,只是可怜了朱安,一生无性无爱,守活寡近41年。



既然今生无缘爱情 就牢固你原配地位

其实在鲁迅的心里早已将朱安作为妻子来对待,鲁迅对待朱安将爱情与原配的地位分的很清。他深知自己今生真的无法给朱安想要的爱情,便让朱安一直陪伴在鲁迅母亲的左右,满足朱安骨子里封建教条的人妻礼节,朱安身为原配的大度之风也确实是无人可及

在鲁迅母亲过世后,朱安就把许广平、周海婴接过来一起住了,这份宽容也确确实实只有像是朱安的这种深受封建洗礼的妇女才做的到,尽管这个地位是旧式婚姻的地位,但鲁迅知道,在朱安心里,除了自己这个地位才是一直以来支撑她走下去的动力。虽然鲁迅的一生都没能给朱安爱情,但是鲁迅从未抛弃过她。



真的是鲁迅对不起朱安吗?其实,鲁迅只是把这一直以来耿耿于怀的封建时代看的太过于透彻罢了,他深刻的认知到,他选择抛弃了朱安后,深被封建思想禁锢的朱安必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身为一代思想前卫的文人墨客他怎么会狠下心只顾着自己得偿所愿。

而不考虑朱安的名声和地位,这份善良与正义使得鲁迅夹在队朱安的救赎与朱安自我救赎的中间,进退两难之际,鲁迅只好也必须用自己曲折的一生,去书写旧社会罪恶的嘴脸。

朱安最后去世的遗愿也事与愿违,没能与她爱了一生的大先生合葬在一起,她被葬在西直门外保福寺的一片私地,没有墓碑没有题字,仿佛这个世界,她不曾来过,明月随人去,只因相遇实在太美,纵有相思一片,更与和人说梦断为谁,问花无语,首先道一声抱歉,凄美的花,在凋零的那一刻,那是朱安对鲁迅的呐喊:“如果有来世,请让我再做一次你不讨厌的朱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2
因为鲁迅并不喜欢朱安,对于这个妻子他只有责任而已,并不愿意和她合葬在一起,所以朱安死后,鲁迅的家人没有将她和鲁迅葬在一起。
第2个回答  2021-02-11
因为她要的遗愿是人们无法完成的,或者说人们并不赞成她的遗愿。
第3个回答  2021-02-08
因为她在鲁迅家里地位很低,没有人注意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