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江阴清朝阵亡的将领有名有姓的都有谁

就从所谓的正史来讲,先不讲野史
我问的是满清方面阵亡将领或者阵亡王宫贝勒的姓名,或者告诉我要想查询像这样一个满清入关战役的详细记载包括战斗过程,阵亡名单,应该查询哪些资料,不会非要去国家第一档案馆查档吧.再说七十四个全宗应该查那一个.

这个啊 在《江阴城守纪》中有记载此役清军共死了三王十八将,但是记载的十分模糊,死的王爷也只是简单的提到死的是七王,十王和薛王,死的将军更是只点明了死的数量用“死几上将”这样模糊的文笔轻轻带过,即使细查卷宗也有很大难度。
《江阴城守纪》应该属于江阴的地方志,作者韩菼(1637年-1704年),字元少,别号慕庐,长洲人,是清康熙年间状元。韩菼因为修的是前朝地方志,为顾及本朝(清朝)颜面,所以对清军当时攻打江阴时的惨重死伤避而不谈,只是用春秋笔法带过,死的带兵将领也只用数字概括,死的王爷更只是含糊的记载是第几王第几王,绝口不提该王的王爵和姓名。将领不提,这里死的七王、十王、薛王我也只能靠部分史料记载进行猜测推敲 得出一个模糊的答案,切勿见怪。
我们知道清朝的王爷都是宗室,没有异姓王,且一般都是皇帝的近亲属和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姻亲的蒙古王公,而皇帝的近亲属不外乎父母,兄弟和子孙。那么我的笨办法就是把当时的皇帝福临,和他的父亲皇太极所有的兄弟、叔伯和儿子都提溜出来,找出排老七和老十的那几位,比照其生卒年用排除法一一排他。当时的蒙古王公也可用此方法筛选。当然这个方法也就是在手头没有充足史料时的权宜之举,如果相关史料可以查到那就很方便了,如果你要去查的话,我建议你去查查《清史》福临当政的那段,在结合当时的宗室图谱推敲一番,应该能够找到吧
下面我把自己已经排除掉的目标给你罗列下:
首先是皇太极的兄弟,
排行老七的是阿巴泰:?-1646。饶余敏亲王。《江阴城守纪》中记载清军南下攻江阴是顺治二年即:1645年 且1645年时阿巴泰“统左右两翼兵镇山东,剿满家洞土寇,”当时他不在江阴,所以阿巴泰排除。
排行老十的是德格类:?-1635。母:继姓富察氏,名叫衮代。曾封和硕贝勒,掌户部事。从生卒年看,他在江阴之战很多年之前就死了,所以他也可以排除。

然后就是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的兄弟;
皇七子是爱新觉罗 ;常舒(1637-1699)。生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崇德二年四月十九日寅时生。康熙三十八年卒。所以他也排除。皇太极只有九个儿子。

接下来是福临的儿子;
大家都知道清军南下江阴是顺治二年,他们都还没出生,所以福临的儿子也排除了。

最后剩下的就是蒙古王公了,但是当时经历这场战役的蒙古王公我没找到,所以最后这部分的推敲就只能靠楼主自己了,抱歉。

另:《江阴城守纪》的链接:
http://tieba.baidu.com/f?z=997057128&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3%F7%B3%AF&pn=0

http://tieba.baidu.com/f?z=997057128&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C3%F7%B3%AF&pn=3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2-18
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战役中阵亡。

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1937年10月l1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1937年10月15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l937年10月15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麟,1937年10月15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1938年3月17日,在滕县保卫战中阵亡。

,一二二师参谋长 赵渭滨,1938年3月17日在滕县保卫战中阵亡。

,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1938年3月17日在滕县保卫战中阵亡。

,六十军旅长陈钟书,1938年4月22日在台儿庄一战中阵亡。

四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1938年5月9日在蒙城之战中阵亡。

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1938年5月13日于荷泽之战中阵亡。

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l939年5月7日在南昌一战中阵亡。

一七三师师长钟毅,1940年5月8日在枣阳一战中阵亡。

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之南瓜店一战中以身殉国。

新编二十七师师长王峻,194l年5月9日在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新编二十七师副师长梁希贤,194l年5月9日在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新编二十七师参谋长陈文杞,1941年5月9日在中条山会战中阵亡。

一九O师副师长赖侍湘,,1941年9月22日在长沙会战中阵亡。

第五军第二OO师师长戴安澜,1942年5月26日在血战缅甸中阵亡。

九十三师副师长胡义宾,1942年在血战缅甸中阵亡。

新三十八师副师长齐学启,l942年在血战缅甸中阵亡。

一五O师师长许国璋,l943年1l月23日在常德会战中阵亡。

,预备第十师师长孙明瑾,1943年12月1日在常德会战中阵亡。

,新编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1944年5月1日在豫中会战中阵亡。

,骑兵第八师副师长卢广伟,1944年5月5日在豫中会战中阵亡。

三十六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1944年5月21日在洛阳一战中阵亡。

第七十九军军长王甲本,1944年8月底在衡阳战役中阵亡。

,第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1944年11月9日在桂林保卫战中于城破之日,自杀殉国。

,桂林城防司令部参谋长陈继桓,1944年11月9日在桂林保卫战中阵亡。

如此多的高级将官,甚至还有两位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和李家钰)都牺牲在战场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战斗之惨烈,抵抗之顽强。更有无数整个连、整个营甚至整个团的官兵(如七十一师程继贤团)全体壮烈牺牲的情况,这里就无法一一祥列了。据史料记载,八年抗战,国军共牺牲三百三十万官兵,对于这些为抗击日寇而牺牲的英烈们,我们都应该遗忘么?如果不是,那为什么就连上面所列的30位高级将领的名字和他们的功业,都也销声匿迹了呢? 当然,另外有些抗日英雄,媒体上可是经常在宣传他们,为他们树碑立传,这当然也没错,应当宣扬,但我们老百姓就不必再去凑热闹了,,因为这些人已经得到了官方媒体的大力宣扬,我们不用再去锦上添花。我们要纪念的,是那些不应该忘却而实际上已被遗忘了的人们。为八年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将士们永垂不朽!末了,赋五言诗一首,以祭忠魂:

雄兵三百万,血染满地红;慷慨赴九泉,死亦为鬼雄。

举首问苍天,壮士今安在?欲哭又无泪,冷月照灵台。
第2个回答  2011-02-18
抗清三公 :指明末率领江阴十万百姓抵抗清军的三位主要领导人: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阎应元,字丽亨,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县),民族英雄。任江阴典史(相当于正科级公安局长)期间,率六万江阴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陈明遇(?—1645) 明末浙江上虞人,民族英雄,孤军坚守江阴八十一日。城破后,明遇命全家男女四十三人自焚死。复持刀与清军作殊死战,身负重创,身死僵立墙边。 冯厚敦(?—1645)崇祯末年任江阴训导,民族英雄。明末江阴义军在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的领导下杀方亨、拒二十四万清师于城门之外,奋战八十一日,后在清军二百多门火炮轰开城门后于明伦堂自尽。
第3个回答  2011-03-03
你想问的是所谓“三王十八将”吧!说实话,我置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
不要说我这是对英雄的不敬。

必竟,作为一场如此盛大的胜利或者说对另一方是如此惨痛的损失,对主要参战人员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可疑,且历史孤证不立。

当然,我相信四百年前的那壮烈的一幕场景,相信阎应元等小人物中的伟人,相信江阴百姓血染的意志。
但我还是觉得,历史的真相或许只是如此,面对二十四万清军,孤城困守八十一天,这已然是无比的伟绩,至于“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可能只是为了夸大英雄的功绩,渲染英雄的意志。

事实上,我们为江阴感动了,我们感受到了那民族脊梁的力量,我们明白了八十一日那永远的不朽的伟大,足够了足够了,何必去管那些死者的身份,只需铭记他们用生命告诉我们的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9
抗清三公 :指明末率领江阴十万百姓抵抗清军的三位主要领导人: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1937年7月28日在北平战役中阵亡。

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1937年10月l1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1937年10月15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l937年10月15日在忻口会战中阵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