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否有灵魂

据说,在人死的瞬间,重量会减轻.不知这是否是灵魂?

人类有没有灵魂,这是判定是不是宗教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有灵魂的群体,是相信上帝、相信宗教的人,特别是唯物主义者,反对这个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东西,同样人的灵魂也是意识中的一部分,它不是物质的,不是物质的内容,在自然界中只能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绝不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我是唯物主义者,以前是不相信人类是有灵魂的,但是随着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人的思想也是一种光子信息,也是一种物质,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传播、甚至是遗传,由于相信了人的思想是一种物质,同样相信了人是有灵魂的,不是人死后才有灵魂,而是人活着的时候就有灵魂,死后的灵魂,是人体活着的时候灵魂的传播。

当你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会问一个基本问题,人的思想是物质,那么人的思想在人体中的什么部位储存,人死以后,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能不能再现出来,甚至是把他拿出来,让他稳定的存在,展现在其它人的面前,让人们用肉眼看一看人的思想、人的灵魂,这样人们才相信思想和灵魂是物质的。是的,这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人的思想是一种纯光子信息,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光子能量特别少,可以认为是一种暗物质,在遗传中,必须再一次激活,才能显示出来,成为明物质,给人们用其它形式展现出来。

说人类的思想是一种物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人的思想并不是自己独立产生的,而是人类的光子信息,与环境的光子信息相互作用之后才能产生思想,两种物质的内容相互作用之后,只能产生另一种物质,并不是其它形式的意识形态,只是人类思想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能量非常少,以致于人类用许多仪器,也测不出思想、灵魂的能量强度,长期以来,让人类认为思想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将思想排除在物质形态之外。

另一个认为思想、灵魂是物质的理由是 所有物质,由于都要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信息,才能显示自己的质量和能量,哪么所有物质都是有运动惯性的,同时具有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也就是说你要物质改变运动状态,一定要给物质一定的作用力;或者说你要改变物质的组成,改变光子信息内部组合,物质都有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表现为自己内部有光子信息的传递,尽可能阻碍环境对自己的改变。思想同样有运动惯性,和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

说人的思想可以遗传,这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内容,思想是物质,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思想之后,这个人的思想内容,就是以光子信息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只是这些光子信息与环境作用光子信息能量强度非常少,这种思想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特别长,因为思想这种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强度小,单位时间内自己的光子信息改变量比较小,自己的自然寿命特别长。比如一位物理科学家,有一种物理思想,在它的后代的体内与有这种思想,只是这种思想物质内容,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只有在今后的环境中培养才能将这种思想体现出来,就是说物理科学家的后代,容易对物理感兴趣。举一个猫与老鼠的例子,让猫生下小猫之后,从不让小猫看到成年猫看到吃老鼠的现象,这个小猫长大以后,也不会轻易以老鼠为食物,但是容易培养猫爱吃老鼠的现象,这就是思想遗传的生活实例。

特别是人活着的时候,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如果人的思想、灵魂是物质的,人死后他有思想、灵魂到哪里去了,只有找到它的去处才能让人们相信思想与灵魂是物质的,首先要知道一个基本问题,人的灵魂并不是在死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活着的时候,人的灵魂就是存在的,当人死后,人的思想与灵魂这种物质可以有二个去处,一、它仍然留在体内,因为思想与灵魂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当人死后,用解剖的手段是不能发现人的思想与灵魂这一类物质,就像是人体的经络系统,在人体活着的时候,它是人体的传递光子信息的通道,当人体死后,活体的光子信息消失了,转变成了死人的光子信息了,原来的光子信息通道存在,但是它是暗物质,用解剖的手段是无法找到的。二、由于人体在死时,有一个光子信息转化的过程,是突然消失,思想与灵魂在死亡过程中向空间传播的能量强度要大一些。无论是以何中形式存在的思想与灵魂,它们都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要少很多。
参考资料:http://forum.tech.sina.com.cn/cgi-bin/viewone.cgi?gid=23&fid=295&itemid=16198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3-19
人类有没有灵魂,这是判定是不是宗教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有灵魂的群体,是相信上帝、相信宗教的人,特别是唯物主义者,反对这个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东西,同样人的灵魂也是意识中的一部分,它不是物质的,不是物质的内容,在自然界中只能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绝不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我是唯物主义者,以前是不相信人类是有灵魂的,但是随着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人的思想也是一种光子信息,也是一种物质,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传播、甚至是遗传,由于相信了人的思想是一种物质,同样相信了人是有灵魂的,不是人死后才有灵魂,而是人活着的时候就有灵魂,死后的灵魂,是人体活着的时候灵魂的传播。

当你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会问一个基本问题,人的思想是物质,那么人的思想在人体中的什么部位储存,人死以后,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能不能再现出来,甚至是把他拿出来,让他稳定的存在,展现在其它人的面前,让人们用肉眼看一看人的思想、人的灵魂,这样人们才相信思想和灵魂是物质的。是的,这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人的思想是一种纯光子信息,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光子能量特别少,可以认为是一种暗物质,在遗传中,必须再一次激活,才能显示出来,成为明物质,给人们用其它形式展现出来。

说人类的思想是一种物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人的思想并不是自己独立产生的,而是人类的光子信息,与环境的光子信息相互作用之后才能产生思想,两种物质的内容相互作用之后,只能产生另一种物质,并不是其它形式的意识形态,只是人类思想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能量非常少,以致于人类用许多仪器,也测不出思想、灵魂的能量强度,长期以来,让人类认为思想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将思想排除在物质形态之外。

另一个认为思想、灵魂是物质的理由是 所有物质,由于都要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信息,才能显示自己的质量和能量,哪么所有物质都是有运动惯性的,同时具有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也就是说你要物质改变运动状态,一定要给物质一定的作用力;或者说你要改变物质的组成,改变光子信息内部组合,物质都有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表现为自己内部有光子信息的传递,尽可能阻碍环境对自己的改变。思想同样有运动惯性,和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

说人的思想可以遗传,这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内容,思想是物质,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思想之后,这个人的思想内容,就是以光子信息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只是这些光子信息与环境作用光子信息能量强度非常少,这种思想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特别长,因为思想这种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强度小,单位时间内自己的光子信息改变量比较小,自己的自然寿命特别长。比如一位物理科学家,有一种物理思想,在它的后代的体内与有这种思想,只是这种思想物质内容,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只有在今后的环境中培养才能将这种思想体现出来,就是说物理科学家的后代,容易对物理感兴趣。举一个猫与老鼠的例子,让猫生下小猫之后,从不让小猫看到成年猫看到吃老鼠的现象,这个小猫长大以后,也不会轻易以老鼠为食物,但是容易培养猫爱吃老鼠的现象,这就是思想遗传的生活实例。

特别是人活着的时候,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如果人的思想、灵魂是物质的,人死后他有思想、灵魂到哪里去了,只有找到它的去处才能让人们相信思想与灵魂是物质的,首先要知道一个基本问题,人的灵魂并不是在死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活着的时候,人的灵魂就是存在的,当人死后,人的思想与灵魂这种物质可以有二个去处,一、它仍然留在体内,因为思想与灵魂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当人死后,用解剖的手段是不能发现人的思想与灵魂这一类物质,就像是人体的经络系统,在人体活着的时候,它是人体的传递光子信息的通道,当人体死后,活体的光子信息消失了,转变成了死人的光子信息了,原来的光子信息通道存在,但是它是暗物质,用解剖的手段是无法找到的。二、由于人体在死时,有一个光子信息转化的过程,是突然消失,思想与灵魂在死亡过程中向空间传播的能量强度要大一些。无论是以何中形式存在的思想与灵魂,它们都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要少很多。
人是有四大所组成,少了火大(既是人的热量),风大(人的呼吸),你说能不变轻吗?
人是有四大所组成,少了火大(既是人的热量),风大(人的呼吸),你说能不变轻吗?
第2个回答  2007-03-22
人类有没有灵魂,这是判定是不是宗教的理论基础,认为人类有灵魂的群体,是相信上帝、相信宗教的人,特别是唯物主义者,反对这个理论,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人的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东西,同样人的灵魂也是意识中的一部分,它不是物质的,不是物质的内容,在自然界中只能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绝不能以物质的形式存在,我是唯物主义者,以前是不相信人类是有灵魂的,但是随着光子是物质基本粒子研究的深入,我相信人的思想也是一种光子信息,也是一种物质,可以在自然界中存在、传播、甚至是遗传,由于相信了人的思想是一种物质,同样相信了人是有灵魂的,不是人死后才有灵魂,而是人活着的时候就有灵魂,死后的灵魂,是人体活着的时候灵魂的传播。

当你看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一定会问一个基本问题,人的思想是物质,那么人的思想在人体中的什么部位储存,人死以后,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到哪里去了,能不能再现出来,甚至是把他拿出来,让他稳定的存在,展现在其它人的面前,让人们用肉眼看一看人的思想、人的灵魂,这样人们才相信思想和灵魂是物质的。是的,这是最好的证明,但是人的思想是一种纯光子信息,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光子能量特别少,可以认为是一种暗物质,在遗传中,必须再一次激活,才能显示出来,成为明物质,给人们用其它形式展现出来。

说人类的思想是一种物质的理论依据,主要是人的思想并不是自己独立产生的,而是人类的光子信息,与环境的光子信息相互作用之后才能产生思想,两种物质的内容相互作用之后,只能产生另一种物质,并不是其它形式的意识形态,只是人类思想在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能量非常少,以致于人类用许多仪器,也测不出思想、灵魂的能量强度,长期以来,让人类认为思想不是一种物质,而是以意识形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之中,将思想排除在物质形态之外。

另一个认为思想、灵魂是物质的理由是 所有物质,由于都要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子信息,才能显示自己的质量和能量,哪么所有物质都是有运动惯性的,同时具有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也就是说你要物质改变运动状态,一定要给物质一定的作用力;或者说你要改变物质的组成,改变光子信息内部组合,物质都有一定的阻力,这个阻力表现为自己内部有光子信息的传递,尽可能阻碍环境对自己的改变。思想同样有运动惯性,和保持自己独立个性的惯性。

说人的思想可以遗传,这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内容,思想是物质,当一个人有了一定的思想之后,这个人的思想内容,就是以光子信息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之中,只是这些光子信息与环境作用光子信息能量强度非常少,这种思想在自然界存在的时间特别长,因为思想这种物质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单位时间内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强度小,单位时间内自己的光子信息改变量比较小,自己的自然寿命特别长。比如一位物理科学家,有一种物理思想,在它的后代的体内与有这种思想,只是这种思想物质内容,所占的比例非常少,只有在今后的环境中培养才能将这种思想体现出来,就是说物理科学家的后代,容易对物理感兴趣。举一个猫与老鼠的例子,让猫生下小猫之后,从不让小猫看到成年猫看到吃老鼠的现象,这个小猫长大以后,也不会轻易以老鼠为食物,但是容易培养猫爱吃老鼠的现象,这就是思想遗传的生活实例。

特别是人活着的时候,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如果人的思想、灵魂是物质的,人死后他有思想、灵魂到哪里去了,只有找到它的去处才能让人们相信思想与灵魂是物质的,首先要知道一个基本问题,人的灵魂并不是在死之后才出现的,而是在活着的时候,人的灵魂就是存在的,当人死后,人的思想与灵魂这种物质可以有二个去处,一、它仍然留在体内,因为思想与灵魂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当人死后,用解剖的手段是不能发现人的思想与灵魂这一类物质,就像是人体的经络系统,在人体活着的时候,它是人体的传递光子信息的通道,当人体死后,活体的光子信息消失了,转变成了死人的光子信息了,原来的光子信息通道存在,但是它是暗物质,用解剖的手段是无法找到的。二、由于人体在死时,有一个光子信息转化的过程,是突然消失,思想与灵魂在死亡过程中向空间传播的能量强度要大一些。无论是以何中形式存在的思想与灵魂,它们都是以暗物质的形式存在的,与环境作用的光子信息能量要少很多。
第3个回答  2007-03-20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

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圣严法师的开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3-19
盖承认灵魂存在,虽为许多宗教、哲学、社会学所主张,然论及其特质、本源、究极,则有极大之分野。有主张其与精神或心意等同义者,如灵魂生活(soul-life)一语,殆与精神生活、心意生活等义无有分别。而主张灵魂说(Soul Theory)者,若自其所说之身、心关系而言,则立足于二元论;若自精神之体、用关系而言,则立足于实体论。近世哲学出现现象论、现实论、唯物论等学说,则大抵反对灵魂存在而否定其为实有。

佛教本不说灵肉二元观、灵魂不灭论等。因释尊对灵魂与肉体之同异并不予以作答(即无记),亦即否定灵魂与肉体可截然划分为二之想法。佛教系由实践之主体而重视心的存在;此一存在论,系彻底立于心、物二者相关之立场,并不视一方为不灭之实体,另一方为生灭之假相,而认为心、物二者皆空,无自性可得。而当轮回转生之说被佛教采纳后,有关轮回主体之问题却引起佛教史上之重大论争,如南北朝时之‘神灭不灭论争’等;其结果则致使轮回主体呈现出一种犹如灵魂之色彩。

在基督教的教义中,灵与魂是分开的两个部分:

灵的定义:

在旧约中, 灵(spirit)的希伯来文是 rûwach,意义很广, 可表明气息(breath), 气(air), 风(wind), 或精力(strength)。它也指方向或方面(side, 译成“方”或“面”)。概括来说, 灵主要是指非物质的生命本质, 包括:

(a)无血肉之体的灵界之物 ¾ 神, 天使, 魔鬼或邪灵。

(b)有血肉之体的人那里面非物质的要素(element)灵性或灵命。

(c)人那内灵命的性格或特征(character)在思想和情感上的表现, 所以灵也译作“怒气”; 胆气(即胆量)。

在新约中, 灵(spirit)的希腊文是 pneuma,原意也是风(wind)或气息(breath)[希腊文 pneô 是指呼气或吹气], 亦指像风一样眼不能见, 非物质及有能力的“灵”。灵是人的生命力(life energy)或生命的本能(life principle), 所以“叫人活着的乃是灵”。正如风虽是眼不能见, 但借其表现(风吹草动)可知其存在; 同样的, 灵虽是眼不能见, 但其存在也可借人内在灵命的各种外在表现来证明。而人有灵的最大证据, 莫过于人能进到灵界, 与灵沟通。所以圣经说神是灵, 只有在灵里, 人能真正的敬拜神和向神祷告。信徒与神的相交, 也必须透过人的灵与神的灵之间的相交。

魂的定义:

由于魂常被人误解, 产生不少混乱。在旧约中, 魂(soul)的希伯来文是 nephesh ,源自 nâphash (呼吸, breathing)。魂的意义很广, 普遍上可指:

(a) “内在的己/自我”(the inner self): (1)对人而言: 在这非物质的层面, 魂(和合本译作“心”)是有情感 ¾ 例如会有对食物的欲望, 会悲伤, 会愁苦, 会契合相爱; 但魂也有思想或意志 ¾ 例如会知道, 会想念, 会说(话)(指在思想上自语)。(2)对神而言:“我的(灵)魂”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因此提到神的“灵魂”( nephesh , 和合本作“心”)时, 是总括地包含了神的爱, 圣洁, 愤怒及信实等 (Colin Brown)。

(b) 肉身的生命(和合本作“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在新约中, 魂(soul)的希腊文是 psuchê,原意也指气息或呼气(breath)。在广义上, 这字的用法与旧约相同, 可指:

(a) 内在那非物质及眼不能见的自我(self)(注: 魂在和合本常译作“灵魂”); (1)对人而言: 这非物质的层面是有情感(和合本译作“心”)、思想和意志(和合本译成“意”)。概括来说, 魂可指整个性格(personality)。(2)对神而言:当神提到“我的灵魂( psuchê)”(和合本作“心”)时, 是表达“我”的另一种方式。

(b) 肉身的性命或生命, 包括动物;

c) 有生命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