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隧道——国人自力修建的首座铁路越岭隧道

如题所述

当踏上北京北站的旅程,前往八达岭长城,抵达青龙桥车站后,走过詹天佑铜像,你便会看到一段历史的烙印——世界瞩目的八达岭隧道,这是中国铁路史上里程碑式的工程。由我国杰出工程师詹天佑亲手打造,不依赖外资,不仰赖洋人,这座隧道彰显了国人的智慧与决心,是中国第一条完全自主研发并成功穿越山脉的铁路隧道。它坐落在北京市延庆县的京包铁路(原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附近,环境险峻,是京张铁路关沟段的艰巨挑战。全长1091米的隧道单线设计,沿着长城脚下的直线线路穿越,坡度最大达到21.5‰,北京端线路坡度更是陡峭,为32.3‰。隧道所穿过的岩层包括坚固的片麻岩,以及风化后的角闪岩、页岩和砂岩,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困扰与岩石的松软都曾是难题。

詹天佑,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以卓越的领导力和工程智慧,规划了京张铁路的蓝图。他亲历勘探,带领团队在荒原中艰难前行,白天攀爬测量,夜晚灯光下绘图计算。经过细致的线路评估,他选择了穿越八达岭的“人”字形设计,挑战了陡峭的山岭。机车在“人”字形轨道上交替拉推,巧妙地解决了线路陡峭的问题,使得八达岭隧道得以缩短,其位置的抬高也减少了工程量。詹天佑的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也确保了铁路安全,打破了国际对华工程师的质疑。

1907年,八达岭隧道破土动工,至1908年完成,历时仅18个月。在詹天佑的指导下,施工团队首次使用了矿山炸药,采用穿插施工,先砌边墙再砌拱圈,确保结构稳定。隧道采用预制混凝土砖,边墙则现场浇筑,底部以石灰三合土加固。在隧道中部,他们凿出竖井,深25.6米,增加了作业面,井口的通风设施则解决了缺氧问题,保障了工人的安全。

在修建过程中,詹天佑坚持采用标准轨距,竖井通风楼的设计则兼顾了运营期的排烟与通风,避险洞(避车洞)的设置则体现了对维护工作的考虑。这些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也体现了詹天佑的前瞻性。京张铁路的成功,不仅打破了国际偏见,也为中国铁路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章。

詹天佑的八达岭隧道,是中国铁路史上的一座丰碑,它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至今仍为后人所敬仰。这不仅是工程技术的杰作,更是民族自豪感的源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